高中数学选修1知识点总结归纳全民教育版
1. (1) 没有形状或大小但有质量的点。
(2)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数学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3) 一个物体能否被视为质点并不取决于物体的大小,而是取决于物体各部分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的差异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需要详细分析激励措施。
2. (1) 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摩擦力三要素特点,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即假定不动)称为参照系。
关于参照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 对于同一个运动物体,当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时,物体的观测结果往往不同。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择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尽量简化对研究对象运动的描述,使问题求解简单方便。
③因为以后主要讨论物体在地面上的运动,所以一般以地面为参照系
3.距离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粒子位置变化的化学量。 该距离是质点运动轨迹的粗细。
(2) 位移是一个向量,可以用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为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 距离是一个标量,是质点运动轨迹的粗细。 因此它的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 通常,运动物体的距离和位移不同。 只有当质点作直线单向运动时,距离和位移才相等。 图1-1中粒子轨迹ACB的宽度为距离,AB为位移S。
(4)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是可以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化学量。 距离不能用来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 例如,如果有人从 O 点走了 50m,我们无法判断终点位置在哪里。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的数学量,等于位移s与发生该位移所需时间t之比。 即v=s/t。 速度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米每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的数学量。 对于一个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位移为s,那么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也是一个矢量,其方向就是这段时间内物体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瞬时速度是指在某一时刻附近的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为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5、匀速直线运动
(1) 定义: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如果位移在相等时间内相等,则这些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同一时间内的位移相等,质点在同一时间内的距离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位移与距离相等同时的粒子是相等的。
(2)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像和vt像
(1) 位移图像(xt图像)是横轴表示位移,纵轴表示时间制作的反射物体
运动规律的物理形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纵轴(时间轴)的直线。
从图中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说明一个粒子以20m/s的速度向正方向运动,另一个粒子向正方向运动以 10m/s 的速度向相反方向移动。
6.加速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率变化快慢的化学量。 它等于速率变化与发生这种变化所需的时间之比。 定义公式为:
(2) 加速度是一个矢量,它的方向就是速率变化的方向
(3)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加速; 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粒子将减速。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点计时器)研究匀变直线运动(A)
一、实验步骤:
(1)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台上,将计时定时器固定在板上,并接好电路
(2)在小车上系一根细绳,将细绳套在定滑轮上,下面挂一个适当重量的吊钩。
(3)将纸带固定在车尾,穿过打点定时器的限位孔
(4) 拉上纸带,将小车连接到靠近打点定时器的地方,先打开电源,然后松开纸带。
(5) 切断电源并取下纸带
(6)换上新纸带,重复3次
8.匀速直线运动定律(A)
(1).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率公式vt=vo+at(减速度:vt=vo-at)
(2). 该公式只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
(3). 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度:s=vot-at2/2)匀变速直线运动
(4)位移推导公式:(减速度:)
(5). 无论初速度是否为零,质点匀速直线运动,连续相邻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常数:s=aT2(a----直线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T----各时间间隔的时间)
9.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像和vt像(A)
10. 自由落体 (A)
(1)自由落体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状态下落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称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 重力加速度是由月球的引力形成的,所以它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上。 它的大小在月球上的不同地方略有不同。 在月球表面,经度越高,重力加速度值越大,在赤道处,重力加速度值最小,但差异不大。
(3) 一般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自由落体运动定律vt=gt。 H=gt2/2, vt2=2gh
11.力(A)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 力不能独立于物体而存在。 (2) 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形成的两种作用。 使物体受力变形或改变物体受力的运动状态。
4、力的分类:
(1)按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性、摩擦力等。
⑵按作用力的作用命名:拉、推、压、支撑、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 地心引力 (A)
1. 重力是由于月球的吸引力而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引力作用,施加力的物体是月球。 (2)重力方向始终垂直向上。
2、重心: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的影响,但是从疗效上来说,我们可以感觉到各个部分的重力作用都集中在一点上。 这个点就是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的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部也可以在物体外部。 通常采用悬挂方式。
3.重力大小:G=mg
13.弹性
1、弹力(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会在与其接触的物体上形成一个力,这些力称为弹力。
⑵ 弹力的产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① 两个物体直接接触; ②弹性变形发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点。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法向压力必须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 绳索对物体的拉力方向始终沿绳索方向,并指向绳索收缩的方向。 分析拉力的方向时,首先要确定受力的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变形的大小有关,弹性变形越大,弹力越大。
弹力: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刚度系数)
4、判断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有弹性的方法:如果物体之间有轻微的变形,不易察觉,则可以用假设法来判断。
14.摩擦
(1)滑动摩擦力:
注: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小于G; 它也可以等于G; 它也可以大于 G
b. 是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的材质和粗糙度有关,与接触面有关
与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的快慢、法向压力F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理求解,与正压无关。
尺码范围:O
阐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也可以与运动方向形成一定的倾角。
b. 摩擦可以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会受到滑动摩擦的影响,而运动的物体会受到静摩擦的影响。
15.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和分力 一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它所形成的疗效与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所形成的疗效是一样的,这个力叫做这些力的合力,而那些力被称为这个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2.合点力的合成
(1)公共点力:如果几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些力称为公共点力。
⑵ 力的合成 几个已知力的合力称为力的合成。
a.如果和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同向:合力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
②. 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一个力的方向相同。
b. , 相互成角度θ——力平行四边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相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代表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一个向量万能合成定律.
注:(1)力的合成与分解均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律。 (2) 两力合力范围:F1-F2FF1+F2
(3) 合力可以小于分力、大于分力或等于分力
(4)当两分量成直角时摩擦力三要素特点,用勾股定律或三角函数。
16、物体在公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
1、物体在公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1) 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运动,则称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 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加速度为零。 这是物体在公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性。
2、物体在公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物体在公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又称F=0
(1) 两个力的平衡:这两个公共点的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公共点力必须在同一平面上,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说,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须与第三个力平衡
(3)如果物体在三个以上公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一般可以采用正交分解,必须有:
F与x=F1x+F2x+…………+Fnx=0
F and 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19.力学单位制
1、数学公式在确定化学量的个数关系的同时,确定了数学量的单位关系。 基本单位是化学计算中根据实际需要选取的少数数学量单位; 根据数学公式和基本单位建立的其他数学量的单位称为输入单位。
2. 在数学热学中,选取厚度、质量、时间等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他输入单位一起构成热单位制。 可选择不同的基本单位组成不同的热力单位体系。 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米 (m) 表示厚度,千克 (kg) 表示质量,秒 (s) 表示时间。 由此,还可以获得其他导入。 单位,它们共同构成了国际热量单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