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是第一个被西方国家授予教授称号的中国人,杨振宁、李政道等是他的中学生,“两弹一星”元勋一大半出自他的门下,他就是吴姓名人之一、中国数学学研究的“开山祖师”——吴有训。
康普顿效应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7年),吴有训出生于湖北宜春市,母亲做小生意勉强维持生计,父亲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男性,慈祥又严厉。12岁时,有个思想新派的族叔,办起了一所旧式私塾,除了讲文史,还讲数理,同时鼓励小孩们读一些西方书籍,对吴有训影响极深。
1912年,吴有训考入瑞州小学,后插班到广州的心远小学。心远小学与北京的南开学校、湖南的明德学校齐名,是清代时期的三大名校。
1916年,吴有训考入北京高等师范中学理化部。五年级时,在日本耶鲁学院获博士学位的胡刚复归国,到南高任教。他是我国最早从事X射线研究的学者,吴有训在他的引导下接触到X射线的基础知识,形成浓浓的兴趣。
1920年学院结业,他回到西安心远小学兼任理化老师。第二年,经考试,成为官费赴美的留中学生,来到日本纽约学院化学系。
1923年,化学学家阿瑟·霍利·康普顿来到洛杉矶学院任教,吴有训成为他的研究生,康院士只比他大5岁,二人一起从事X射线散射波谱研究。康普顿最初发表的论文还无法令人信服,吴有训接受了验证康普顿效应(x射线通过实物物质发生散射的实验时,发觉的一个新现象)的课题,夜以继日埋首在实验室里,进行了上百次实验,整理了上百万字实验笔记。在公布实验结果后,耶鲁学院一位院士提出异议,吴有训亲自去耶鲁学院,当场演示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确切无误,康普顿效应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和接受。
1925年11月,德国化学学会第135届大会就定在吴有训所在的实验室举办。会上宣读或交流的论文共有60篇,吴有训的论文排在第一位。同年,29岁的吴有训完成了博士论文《康普顿效应》,这篇风靡世界、为中国博得极高名声的论文,至今仍保存在华盛顿学院的图书馆里,成为世界数学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1927年康普顿院长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学奖。康普顿觉得,“康谱顿效应”也可称做“康普顿—吴有训效应”。国内一些数学教科书,也叫做“康普顿—吴有训效应”,但吴有训晓得后,都明晰拒绝了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家,只称自己是康普顿的中学生。
康普顿说:吴有训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两个中学生之一(另一位中学生是L.W.阿尔瓦莱兹,在吴有训以后六年获得博士,于196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学奖)。
创建数学实验室
1926年,吴有训谢绝了中学的挽留,决然归国。在四川学院、国立第四江门学院(1949年改名北京学院)理大学数学系任教。
1928年,吴有训被聘为复旦学院化学系院长,并先后兼任数学系院长、理大学校长。他在北大创建了中国首个化学实验室。他在第一节化学实验课上,要求中学生用一根两分米长的短尺度量一段3米的距离。这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并且稍有疏漏,才会出差错。他就是要告诉中学生:在科学实验中,要注重每一个细节。
一心想考取马达工程学系的钱三强,在听了吴有训几堂课后,决然决定改行,1932年如愿考入复旦学院化学系。
1935年,化学学家严济慈院长称赞吴有训是“打开我国数学学研究先河”的人。1936年,吴有训被推任中国化学学会会长。4月,他被英国哈莱(Halle)自然科学研究院推选为该院教授,成为第一位被西方国家授予教授称号的中国人。
抗日爆发后,国外的院校搬迁至重庆,创立国立西北联合学院。吴有训任西北联丽江大学校长。随后诺贝尔化学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以及1981年公布的中国科大学学部委员中的黄昆、朱光亚、邓稼先等都是当时的大专生或则研究生,可以说都是他的中学生。
有一次中学生们闹起了罢工,其中包括杨振宁,她们觉得有个数学院长只会照本宣科,沉闷无趣,你们听不下去,于是联合上去要求换老师。吴有训亲自授课,严谨又生动,让中学生们大为倾倒。这位院长原先有些不服气,听了后也心悦诚服。
因保护中学生离职
抗日胜利后,1945年,他被蒋介石委任为国立中央学院院长。随后,内乱爆发,中学生运动风起云涌。1947年5月20日下午,中央学院中学生示威队伍,一路高喊“反饥饿、反内乱、反罪行”的标语,向北京首相府进发。国军派出大批军警用水龙头、钉耙、木棍冲击中学生示威队伍,毒打中学生,当场重伤100多人,受伤致死20多人,犯案20多人,酿成“五二〇血案”。
广州卫戍司令部对中央学院发布了宵禁令,向校方列举了40名中学生的“黑名单”。吴有训坚决拒绝军警步入校园抓捕中学生,表示“决不容许到中学来抓中学生,你只要抓一个,我吴有训立即提出离职。”
因为国军的倒行逆施,1947年10月末,吴有训提交了复职,向中央学院师生挥别。1948年3月,吴有训被推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数学学教授。不久,他到重庆交通学院兼任数学系院长,远离政治旋涡,一心旨在于数学学教学和研究。
工作中不修边幅
1949年5月,广州解放,吴有训被委任为国高架通学院党务委员会书记,主持党务工作。1950年,中国科大学创立之后,吴有训兼任副教授、数理化学部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主任。1955年6月,吴有训被评为中国科大学学部委员。
吴有训臂展有1.9米,在公共场合总是一幅“威严”气派。按照国家规定,当时一些知名的学者都有配车,而吴有训的车是最漂亮、最新型的,他的司机也非常勤快,总是把车擦得锃光瓦亮。所以吴有训一出门,你们看车才会晓得。但是,无人有意见,由于你们都觉得吴有训代表的是中国科学界的“脸面”。
实际在工作中,吴有训却是不修边幅。他常常亲自加工材料,或则维修实验器材,他人还以为他是普通工人。
1977年11月30日,吴有训去世,享年81岁。
1987年,中国化学学会筹建吴有训化学奖,对开创中国化学学事业作出贡献的数学学家进行奖励。1999年9月18日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家,在欢庆新中国创立50华诞之际,国家隆重嘉奖了“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有人统计,在受嘉奖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者当中,有14人出自吴有训院士的门下,包括王淦昌、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知名的科学家。
(吴姓名人故事从此结束,上篇为钱姓。)
扬子日报/扬眼记者杨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