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力知识总结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使物体变形,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知道1N的大概概念,选择题的一个选项1N可能出现:苹果1个(北师大版)或鸭蛋2个(人教版)
4.力三要素可能出现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
5.受力示意图
6.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用来解释个别现象
七、牛顿第一定理的内容和实验
注意运动不需要体力维持,可自选选项
注意,牛顿第一定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广推导出来的
8.认识惯性现象
知道是否利用惯性或避免惯性的危害 能用惯性知识解释个别现象(可做简答题)
9.认识和理解两力平衡的条件
能够判断两个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选择题,一般为是否为同一物体的条件) 能够理解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
请记住:当一个物体静止时,它可能没有力或平衡力;
当物体以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可能不受力或受力平衡
当一个物体不受力时,它可能是静止的摩擦力三要素指什么,也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平衡力时,它可能是静止的,也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只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合力一定为0
10、实行两力合一,谋求同线合力
高中数学经典易错题——力与运动
例子
1、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为()
A.桨的推力
B. 水直接作用在船上的推力
C. 船上的人力推力
D. 水对桨的推力
2. 篮球踢到空中受什么力作用()
A 被脚和重力排斥
B受重力影响
C只受脚力影响
D 不受任何力
3、当车辆以6m/s和4m/s的速度运动时,其惯性:()
A. 大小相同;
B、速度为4m/s时较大;
C、速度为6m/s时较大;
D、难以比较
4. 站在匀速行驶的车辆中的乘客受到多种力的作用 ()
A.1
B.2
C.3
D.4
5、A、B两个朋友,将测力计反方向拉动,各推200N,则测力计的读数为()
A. 100头牛
B. 200头牛
C、0头牛
D. 400 头牛
6、一个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两个力的三个元素完全相同,所以两个力()
A必须平衡
B 不能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 难以判断
7、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 下列关于他们遇到的摩擦叙述正确的是( )
A. 因为爬杆时握杆压力大,小明肯定受了摩擦力
B. 因为绳子粗糙,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很大
C. 小明和小刚必须经历同样多的摩擦
D. 小明的体重重,那么他遇到的摩擦力也一定大
8、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仍停留在竖直的墙上,当水平力减弱为F/2时,物体A刚好沿竖直的墙壁匀速下落。 此时,物体 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
A.减少到原来的1/2
B、和以前一样
C.减少到原来的2倍
D、难以判断
9、蹦极游戏是将一根弹力绳的一端系在头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 A为弹力绳自然悬挂的位置,C点为玩家到达的最高点。 ,当玩家从高低杠移动到最高点时,物体的速度如何变化?
10. 两个物体 A 和 B 堆叠在水平桌子上。 在图中所示的三种情况下:①图A中的两个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 ②水平方向的恒力F作用在图B中的物体B上,使A、B以2m/s的速度一起做直线运动; ③图C中一个水平方向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B上,使A、B以20m/s的速度一起作直线运动。 比较以上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B.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上受力且受力相同
C、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受力但受力不同
D、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受力但受力相同
11、啤酒厂生产的啤酒装瓶后,必须用输送带在人工生产线上输送。 如图所示,一瓶啤酒随传送带以恒定速度向左水平移动,不受空气阻力的影响。 请画出图中啤酒瓶受力示意图。 (图中A点代表重心)
答案与分析
1. 可能是错误的 A. 生活经验,划着桨的船可以前进,不划着船就不动了。 所以选A
答案是正确的:DB和C是不可能的。 很明显,这道题要从题目的分析入手。 一句“使船前进的力量”是标题的关键。 从句子中我们要感受的是木筏已经受力了,木筏是一个受力的物体。 正是因为有船舷的作用力,船才能前进。 选项A:桨划水的力,力作用在水上,水是受力物体,所以应该是水在动。 所以不要选AD选项:桨划水时,因为力是相互的,水对桨也有力,水对桨的力作用在桨上,相当于作用在船上,所以船可以前进。 因此选D
2. 可能错误:选项A深受生活经历的影响,而忽略了“空气”这一重要条件 正确答案:B
由于球在空中,在空中的球脚没有排斥力,只有重力。
3.D
4.B
5.乙
分析:不仅是C,弹簧秤也有拉力,必须有示值。 弹簧秤相反方向的两个力只能相加不能相乘,所以不能为D。“200N的力不能显示100N摩擦力三要素指什么,所以不能为A。注意使用时弹簧秤是静止的. 一定要承受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显示数值的时候只显示一个力的大小,所以选B。
6.乙
7.C
8.乙
9.先再的分析见文章
10.A
11.受力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