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现象的课堂教学设计*———一个由玻璃瓶子破碎引起的争议从照群(太和第一中学江西九江)从然(湖南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浙江湖州)(收稿日期:20180712)摘要:受迫震动与共振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运动方式,其概念比较具象大学物理实验 拍现象的观察实验报告,无法理解,属于中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课堂上大多惯用精典的共振事例来理解共振现象的本质,本文则以一期娱乐节目为素材并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以一个玻璃瓶子的故事展开一堂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既降低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其深刻理解共振现象的数学学本质,尤其适宜在中高等教育教学中推广。关键词:受迫震动共振新媒体教学寓教于乐1序言数学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理想模型中,系统无任何外力作用,物体只在内力作用下而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即谐振动。而现实生活中,因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减振震动和受迫震动才是最常见的震动方式[1]。受迫震动与共振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其基本的数学学规律业已较为清晰,但共振现象比较具象,无法理解。近些年来,新媒体容易造成中学生的关注,比如网红、网络节目等。
所以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融入新的媒体方式,可达到十分好的教学疗效。本着更好地导致中学生的关注及对化学学规律更深刻理解的目的,本文把近一期娱乐节目揉入到传统化学课堂教学当中,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达到了深刻理解化学学规律的教学疗效。以下是该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2课堂回顾课堂教学中以玻璃瓶子和笔为实验器材,拿笔低频率敲打水杯“一次”,可以发觉瓶子声音不断衰减直到消失。因而可知瓶子发生了震动,但是当外力撤除时,振幅是不断衰减的。回顾该现象是上节课所讲的减振振荡。当用较高频率“连续”敲击杯午时,玻璃瓶子连续发出声音,而且震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这么该现象又是哪些数学学原理呢?为了更好地观察该数学学现象,本文以近一期娱乐节目为例阐明其中数学学规律。3情境引入2015年1月最强脑部节目第二季中大学物理实验 拍现象的观察实验报告,一位演出者现场展示了用声波震碎瓶子的武林绝招“狮吼功”,节目中,该演出者要挑战的项目是“爆裂声波”,即用声音共振震碎高脚玻璃瓶子。打算的工具为共振频度为500多Hz的高脚红杯子。挑战成功,遭到大多数评委好评,并且当场却有一个评委有异议:“这是骗子,不是真工夫,不是科学”。
对此,网上一度掀起了是骗子还是真工夫的讨论热。该节目中演出的“狮吼功”,究竟是真工夫还是骗子呢?本节课堂正式运用数学学原理为你们解密。首先从该化学现象的特点来剖析玻璃瓶子为什—77—2019年第1期化学通报教学案例设计与剖析*山东师范学院2017年校科研培植基金人才培植项目,项目编号:作者简介:从照群(1985),男,学士,中教一级,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通信作者:从然(1983),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院校化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