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类别:工学硕士学位类别代码:0803
领域名称:工程热化学领域代码:
一、学科简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化学”是研究热能与其它方式能量在互相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实现这种过程的设备或系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学科,在人民生活、冶金、交通运输、环境、航空航天和国防等领域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在德、智、体方面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心态和工作作风,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能应用一门外粤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并达到听、说、读、写清远。结业后能胜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化学领域的设计、研究,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
三、学习期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法,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限通常为3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有限时间热力学
2.受控两相留传热传热
3.数值传质学
4.新能源开发及应用
5.热声热机工程
6.制热与高温装置中的
7.加强传质技术
8.制热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9.室外热环境与热舒适
五、培养方法
1、政治理论学习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硕士研究生除学习政治理论课外,还要出席日常的政治学习和中学组织的各项活动。
2、在指导培养研究生工作中,推行导师负责制。按照中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创立指导小组,推行集体培养。
3、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形式。课程设置彰显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注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六、学分要求
全日制工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学位课程及非学位课程,课程学习推行学分制。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最低总学分要求为42学分,其中修课学分最低要求为26分(其中:学位课20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研究环节16分(其中:开题报告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中期考评1学分、教学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
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及学位申请
参见《武汉工程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办法》、《武汉工程学院授予硕士学位工作施行条例》。
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名称:光学工程学科代码:0803
一、学科专业点介绍
光学工程学科于201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现有人员38名,其中院士11人,副院士1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0人,45岁以下的学术骨干占76%。
本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分别为:光电总体设计与系统集成、现代光学与光电测量技术、光电图象处理、光电功能材料。每位方向的研究梯队整体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在省内或国外同一学科中稳居前列。
本学科标志性成果有:
1.承当国家、省厅级及地方一批有价值的、学术水平高的基金项目20多项。
2.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银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项,其他科技成果奖2项。
3.已出版本学科著作三部,参编教材一部。
4.建设建立多个科研平台,如激光化学与技术研究平台,光纤通信研究平台等,为取得国外先进的科研成果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
5.近些年来在国外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部份论文被SCI、EI的论文反复引用。
现代科技发展,以及诸多产业技术的更新换代、新产品的研制,常常都离不开光学工程学科。我校地处中国上海光谷核心,有庞大的光学、光电子科研与产业群,有许多可以搭载、借鉴、利用、合作的得天独厚的教学科研平台和资源,具有天时地利之便。
二、培养目标
1.把握光学与光电子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把握一门外粤语热物理相关文献,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心态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看法;
4.可胜任本学科及相仿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三、学习期限
学制为两年,学习期限(含退学)不得超过四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光电系统设计与集成;
2.光电图象处理;
3.光电功能材料;
4.现代光学与光电测量技术;
5.光电系统可靠性;
五、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最低总学分要求为32学分,其中最低修课学分要求为26学分(学位课20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中期考评1学分、教学实践环节2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申请开题并撰写开题报告。在申请结业答辩前应在统计源刊物以上(含统计源)发表1篇以南京工程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的研究型学术论文热物理相关文献,或申请专利1项(具体要求各学科自定);完成学位论文后,按《武汉工程学院授予硕士学位细则工作施行条例》申请学位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