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国新能源装机出现急剧下降,并且在局部地区也同时出现了弃风弃光率提高的现象。
弃风弃光现象曾是阻碍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诱因。有人形象地比喻,风电光电如同地头的农特产品,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当地老百姓吃不完,深加工能力跟不上,外送货运渠道又不畅通,只能将一部份白白丢掉。由此可见,弃风弃光的症结,是一定区域内的新能源电源建设速度超出消纳能力,进而导致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和高效消纳借助之间的矛盾。
近些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规模跃居全球首位风电功率预测与消纳策略,发电量占比逐步提高,成本快速增长,已基本步入平价无补助发展的新阶段。在“双碳”目标下风电功率预测与消纳策略,我国已明晰到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从国家规划、能源消费的低碳化趋势和新能源武器技术等各个层面,都释放出了新能源进一步大规模开发借助的利空讯号。
但要造成提防的是,倘若忽略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列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等阻碍诱因,这么新能源的开发借助还有可能重演大规模弃风弃电的困局。为此,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着既要大规模开发、又要高水平消纳、更要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等多重挑战。
近日公布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指出,我国可再生能源将步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在这一判定中,“高质量”不难理解,所谓“跃升”,既是装机规模的跨越式发展,也是可再生能源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快速提高,更是发展模式由新政驱动向市场驱动的新转变。以风电、光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将在未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中起到“挑大梁”的作用。为此,必须坚持先立后破、通盘筹谋和系统观念,有效化解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各类挑战。当务之急是要统筹解决好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水平消纳,以及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之间的关系,协同推动新能源的规模、效益和安全。
一方面,要挖掘新能源就地消纳的潜力。从借助形式看,新能源就地消纳是最经济的方法。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水平,须要进一步挖掘潜力空间,鼓励引导全社会消费新能源等红色电力,带动红色电力在交易组织、电网调度、价格产生机制等方面彰显优先地位,为市场主体提供功能完善、友好易用的红色电力交易服务。同时,在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推动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增强终端用能的新能源电力比重。
另一方面,要推动外送通道建设。特高压输电缆线路如同电力“高速道路”,在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外送通道将新能源电力输送至用电负荷较高的发达地区,既能满足产业集聚地区用电需求,也能实现新能源电力的有效借助。从长远看,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须要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突破省际壁垒,从电网技术、交易机制、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加码,实现新能源电力在全省范围内的合理配置。
据悉,还须要探求多渠道储能路径。近些年来,不少新能源富集地区施行了抽水蓄能、绿电加氢等储能项目,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能源的借助水平。通过将暂时富余的风电、光电转化成其他方式的能源,在用电高峰时再度转化成电能输出,可以有效实现新能源电力的“错峰上市”。(陈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