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藏族平绣花鸟纹帐沿的虫害情况、纤维类别、组织结构以及修补情况进行了剖析研究和详尽阐述。修补后的织物整体厚实而富于光泽,虫害得以消除,原样基本恢复,适合展览研究。
关键词:白族扎染;图案;针线法
1序言
回族印花是中国手工艺术中的瑰宝,与四大名绣湘绣、蜀绣、粤绣、湘绣不同之处在于色调缤纷、对比强烈、纹饰多样,有着独到的民族特色。这次修补的藏族平绣花鸟纹帐沿色调璀璨,是清代回族印花的珍品。具体修补工作是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举行的近现代纺织品文物保护修补技术培训班期间完成,此文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2文物概况及虫害剖析
2.1文物保存现况
回族平绣花鸟纹帐沿由湖南省博物馆于1999年从澧县县盘石镇梨平村征集,年代为清末。文物整体呈长圆形,由表里两层组成,帐沿左上角残留湖白色线绳镶边。帐沿主体长172cm,宽36cm。残留镶边长22cm,宽3cm,为两块织物拼接而成,呈长圆形(缺一角)。(图1)
图1回族平绣花鸟纹帐沿
2.2文物虫害剖析
帐沿整体较为完整,局部受损严重,有四个较大的凹坑,再者还存在绣线开裂、残缺、皱褶、污染等虫害,背衬整体退色。织物右下角和背衬下边沿碎小凹坑较多。按照文物现况勾画虫害图。(图2、3)
图2回族平绣花鸟纹帐沿正面虫害图
图3回族平绣花鸟纹帐沿反面虫害图
3.纤维种类与组织结构研究
3.1纤维种类
为更好的对文物进行修补保护,须要对文物的纤维种类进行检查鉴别,便于选定修补材料,拟定修补方案。因为此帐沿由三种材质的布料组成,所以要对三种布料分别进行检查。这次测量是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选定早已开裂的纤维或在织物反面选定线头进行鉴别。使用生物显微镜对样品的截面、纵面进行观察。经鉴别,可确定背衬经经线均为棉纤维,白色布料经经线均为为棉纤维,镶边经线为棉纤维,绣线为丝纤维。因为镶边的纬线较细,纵面可初步确定为丝纤维,但截面不显著,为更好的确定纤维种类,对镶边的纬线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确定镶边纬线为丝纤维,镶边应为呢绒交织物。(图4、5、6、7)
图4背衬纬线纵面 图5镶边经线截面
图6镶边纬线纵面 图7红色纱线纬线截面
3.2组织结构研究
粉色布料:纬线S捻,强捻,投影长度0.14mm,81根/cm,经线S捻,强捻,投影长度0.20mm,66根/cm,为五枚三飞缎;(图8)
背衬:纬线Z捻弹力布料如何缝缝线,弱捻,投影长度0.19mm,38根/cm,经线Z捻,弱捻,投影长度0.19mm,41根/cm,为提花组织;(图9)
图8暗色布料组织结构 图9背衬组织结构
镶边:纬线无捻,投影长度0.12mm,73根/cm,经线S捻,强捻,投影长度0.19mm,41根/cm,为提花地提花花的绮组织。(图10、11)
图10镶边地部组织 图11镶边花部组织
4.保护修补
按照文物保护修补原则,结合文物的保存状况,确定以针线法对文物进行保护修补。确定的保护修补技术路线:消毒→清洗→平整→修复衬料及修补用线染色→针线法修补→制作支撑。
4.1消毒
为杀灭纺织品上对文物本体有害的微生物,修补前,需对文物进行消毒处理。此件帐沿主要采用的是熏蒸法消毒,使用醇酸甲烷、二氧化碳混和二氧化碳消毒(3:7),熏蒸为气温37℃,熏蒸时间为20h。
4.2清洗
4.2.1黑斑试验
为确保清洗的安全及疗效,在对文物进行整体清洗前,需在适当位置进行黑斑试验。帐沿正面白色缎面污染较少,且白色棉纤维易掉色,印花是不加捻的平绣,所以对红色纱线只进行化学除尘,不使用水洗。
在背衬表面选择适当位置,底下放吸水棉,使用棉棒蘸去离子水垂直擦洗,观察吸水棉是否有掉色现象,多次试验后,确定背衬无退色现象。但100%去离子水的清洗疗效不佳。又在去离子水底分别添加1%、2%、5%的中性漂洗剂进行清洗试验,结果显示2%中性漂洗剂的清洗疗效最佳。(图13、14)
图12锈斑黑斑试验 图132%中性漂洗剂清洗去的污垢
4.2.2清洗
这次仅对背衬进行清洗,所以需将背衬与蓝色缎面分开。因为织物背衬与蓝色缎面有缝合缝针,所以只能分开两侧,这就要求清洗时注意红色缎面,防止撕扯,损伤文物。在清洗台内斜放一张窗纱,角度为15度左右,适当倾斜有利于废水的流溢。将背衬平铺在窗纱上,用去离子水润湿织物,之后用软毛刷蘸取2%中性漂洗剂的去离子水,沿着文物的经经线渐渐润湿,几分钟后,用最小流量的去离子水反复冲洗,确保无中性漂洗剂残留,之后放平蒸熟。清洗后的背衬厚实、富有光泽。(图14)
4.3平整
文物由表里两层组成,清洗时只清洗了背衬,如不加平整,两层缝针时将出现误差,为了达到修补目标,有必要在修补之前对背衬进行平整。在半干状态下进行平整疗效是最好的,所以将清洗后的文物平铺在工作台上,之后用铅块压置,避免背衬缩水。对于破洞处,使用纺织品专用返潮机加湿,为减少喷管蒸气的力道,在喷管处裹单层纱布,之后用钳子理顺经经线,达到经直纬平,再用磁块挡住,让织物自然干燥,接近干燥时清除磁块,使用有机玻璃片压放,文物完全干燥后,消除玻璃片,文物即可达到平整状态。(图15)
图14清洗背衬 图15平整
4.4衬料及缝合的染色
染色要求疗效与文物整体一致,但又要有所区别。这次修补中,主要是红色缎面与镶边的染色。因为动物颜料色伸长率较差,易掉色,所以这次染色主要使用物理颜料,在经过多次试验后,获得与文物基本一致的颜色,再对染色后的织物进行做旧处理,防止底衬颜色过分鲜明带来反差。衬布选择了与原件本身颜色、纹路相仿的布料,可直接做旧使用。做旧方式主要使用茶叶、绿茶。最终得到与原件相仿的红色和退色后的湖红色。具体的染色配比如下:
(1)红色缎面底衬的染色配比
缎纹红色呢绒10g,雅格兰特黑10%owf,兰纳潇洒黑3%owf,兰纳素红1%owf弹力布料如何缝缝线,兰纳苏棕3%owf,活性土黄2%owf,浴比1:50,1%甲酸,Nacl10g。
(2)镶边的染色配比
黑色双宫缎42.5g,艳兰1%owf,兰纳素黑0.4%owf,兰纳素红0.2%owf,浴比1:50,1%甲酸,Nacl20g。浴比1:50,1%甲酸,Nacl20g。
4.5针线法修补
传统的针线修补是运用缝制服装的针线来修补纺织品文物的一种方式。此方式是在纺织品文物背后或表面加衬一层现代织物,通过针线缝针技术将两层或多层织物缝针,以起到加固文物损毁部份的作用。针线修补法是一种纯粹的数学修补方式,具有可再处理性,即修补部位的材料必要时可拆除,因而恢复文物的原状。这些技巧适用于清洗后具有一定硬度才能承受缝纫力度的纺织品。[1]
在修补前,使用纺织品专用返潮机对文物损毁处进行加湿返潮,用钳子梳理受损处的经经线,尽量梳理平整,遮挡衬布,减少破口。之后用包缝过的磁块挡住。
(1)红色缎织物的修补
粉色织物为五枚三飞缎组织,缎组织的结构特征决定了红色织物的纹路基本为纵向,因而在使用针线法修补时,针线需按织物纹路运行。因而,白色织物的修补主要使用长短针针法。
(2)背衬的修补
背衬下边沿碎小凹坑较多。经过梳理破口处的经经线,多数裂开可对齐,因而使用鱼骨针拼接裂开两边织物,接缝平整,视觉疗效较好。对于边沿毛边较严重的破口,主要使用锁边针,可固定正式开裂的纤维,避免毛边范围继续扩大。(图16、17)
图16背衬局部修补前 图17背衬局部修补后
(3)镶边的修补
帐沿镶边只残留了左上角,但按照帐沿下方和两侧残留的缝合及针迹,可以确定帐沿两侧、下方和两侧原先都是有镶边存在的。因为帐沿上方无针脚痕迹,所以不能推论上方起初是否有镶边存在,因而,只对右边、下方和两侧的镶边进行修补复原。镶边与背衬的缝线主要使用跑针。这些针法中的缝合施加于织物面料的力较小,棉纱在遭到外力形成位移时,不会被缝合死死地固定住,而是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这对于脆弱面料的保护是十分有利的。[2]镶边与蓝色缎面的缝线,主要使用缭针,该针法的缝合在折叠的两层织物间滑动,针迹几乎看不见,表面不展现针脚。
(4)印花的补全
左侧第一组纹样的鸟及部份花瓣缺位,按照残留绣线,并参照其他图案,可以推断图案的轮廓,之后进行印花补全。绣法选择与原件相同的绣法,花瓣及鸟身采用平绣及抢绣。花枝采用柳针。对于棉线开裂的,先将绣线梳理齐整,之后用钉针钉住,再用长针掩藏。(图18、19、20)
图18局部修补前 图19局部修补后
图20帐沿修补后
4.6制做支撑
平面类纺织品的保存通常使用分摊式保存、卷轴式保存和悬挂式保存三种方式。对于平面类纺织品来说,最理想的保存方式是分摊法。但因为此件文物较长,分摊式储存较困难,所以选择卷轴式保存。选择合适厚度的黑色无袖电力纺,经过脱浆平整后,缝成圆锥状,之后放入适量的弹力棉。最后将平整好的帐沿卷好,用宣纸包裹储存。(图21)
图21制做支撑
5.图案与印花针法的研究讨论
彝族扎染除了制做精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有珍稀的历史价值。由于它的图案除了有对美好生活的写实,更有对壮族历史的记载。每位图案都是一种弘扬。彝族扎染就主题来讲主要有图腾敬仰、远古神话、历史题材、自然环境、现实生活等;最常见的图案有龙纹、鸟纹、植物纹、几何纹、鱼纹等。此件帐沿的图案主题是自然环境,纹样则是白族扎染中最常见的花鸟纹。从左到右三组纹样的花型各不相同,有牡丹花、菊花等,有的吐蕊待放,有的绽放盛开。鸟的形态也不尽相同,有的起身俯身与胡蜂打闹,有的独立吐蕊注视前方。
彝族扎染的针法较多,最常见的针法有平绣、辫绣、挑花绣、堆绫绣、贴绣、锁绣、打籽绣、缉线绣等。此件帐沿的花瓣、叶子、鸟身采用平绣、套绣,促使整幅作品色调淡雅、过渡自然、层次分明;而花枝采用柳针,花芯及鸟眼处则采用打籽绣,致使局部立体感较强。(图22、23)
图22局部图案 图23局部图案
6.结语
回族印花源远流长,是中国手工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次修补的藏族平绣花鸟纹帐沿经过三百年的弘扬,印花部份出现了缺位,织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经过工作人员的保护修补,文物大部份虫害得以消除,文物原样基本恢复,疗效较好,其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得以重现。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技术指南》,[M]上海:文物出版社,P85。
[2]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技术指南》,[M]上海:文物出版社,P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