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2节“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了解电流的形成和条件,了解电流方向的规定; ?2.了解电路的组成;能够从能量的角度了解电源、电器的功能,从电路的构成了解开关的功能;能画出常用电路元件符号。 ?3.结合小灯泡、小电机、门铃、手电筒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根据物理电路连接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2.流程和方法?1.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从现象中分析总结规律。 ?2.懂得如何用电气符号和电路图来简洁明了地表达具体的电路连接,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电流的方向和电路图。 ?教学难点:根据实物连接图片电路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电源;学生准备:两块电池、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电机、一个发光二极管、几根电线;教学过程:发现与发现 问题─确定研究问题─探索并解决问题─应用提升能力? 【教学过程】? 1. 在巡回赛中引入新的课程?学生实验1:让桌上的小灯泡成组发光。
在动手实验之前,老师要求学生注意: 1、切勿将电线直接连接到电池端子上! ?2.连接电路时必须关闭开关! ?3.第一个让灯泡发光的队就是获胜队。师:小灯泡发光了,说明有电流流过。同学们刚刚连接的就是一个完整的电路。 (介绍并在黑板上写出题目) 2、新课进行中 教师:关于电流和电路,学生想了解哪些问题?学生分组提出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确定本课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问题1:电流的形成?通过多媒体课件对P100图5.5-l中的问题进行演示和分析。验电器点负载传递问题。总结: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老师补充:形成电流的电荷实际上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当电路中有电流时,沿一个方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中学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五章)怎样使用电器正常工作,也可能是负电荷,也可能是正负电荷颠倒了。定向运动。问:这里的电流与刚刚连接的电路中流过小灯泡的电流有何不同?学生分析总结:这里电流的存在是瞬时的,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连续的。 ?问:如何获得持续电流?学生根据刚才的电路连接得出结论:有电,电路必须闭合。学生实验2:连接电路使LED发光。那么问题来了:电路连接正确时,为什么有的组二极管会亮,有的组二极管不亮?老师启示:更换电池的两极或者改变发光二极管的接线方法。
现象:不发光组的二极管发光,而原来发光二极管的组不再发光。 ?问题2: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提出问题供小组讨论: 1. 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什么? ?2.负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与电流流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学生总结讨论并得出结论: 1、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正极──电器──负极; 2. 负电荷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相反。老师:一般的电器比如小灯泡,对电流的方向没有具体的要求网校头条,但是发光二极管只有电流方向接对了才会发光,所以就会出现刚才提到的问题。老师问:小电机对电流方向有没有要求? 【学生实验3:连接小电机】 学生改变电流方向,观察现象并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小电机无论电流方向如何都能正常工作,但旋转方向会因电流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师:将电路连接3次,你认为电路有什么作用?常见的? ?问题3:电路的共同特性?经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1.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电源:将其他能量转换成电能的供电装置。如:蓄电池、发电机等。(多媒体课件介绍了各类电源。) 电器:利用电能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电的装置。如:灯泡、电动机、电铃等。 ?电线:承载电能的导体。
?开关:控制电器的工作。 ?2.电路的状态:?小路;一个到处相连的电路。有电流,电器就能工作。 (闭路)?开路:某处断路的电路。没有电流,电器无法工作。 (正常断路是指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短路:导线直接连接电源的两极。危害很大,电源烧坏,电器不工作。老师问:实验中连接电路时,开关闭合时电路中的电器不工作。应该如何分析呢?找出问题的原因? ?学生讨论并解决。 【学生实验4:连接小电铃(锻炼学生连接电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今天我们连接了4个电路。我们可以用图表来绘制它们吗? 【问题4:电路图】 1.介绍一下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 2. 要求学生画出他们刚刚连接的电路的电路图。 ?教师指导:电路图呈正方形,符号大小适中、美观、易于分析;电线连接应到位,符号准确,除开关外不得有断口,并应规范;电路图应与实物图一致,设计安装应一致。 ?3.知识的应用和拓展?1.你还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简单的电路吗?你能画出他们的电路图吗? ?2.所示图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手持的便携式电风扇的模拟实物图。它由基本电路、外壳和辅助材料组成。请在方框内画出其基本电路的电路图。 ??4.课堂小结:通过小组讨论这堂课有什么收获?学业状况分析 初中生对事物认识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往往与感性经验直接相关,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撑,应引起重视到教学中。
虽然“电”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东西,但却让人感到神秘。初中生的认识是肤浅的、不全面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没有形成科学体系。它需要老师的帮助。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初中生还没有真正组装过电路;电路图看似简单,但比较抽象;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可以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练习来了解电路,也可以通过其他间接的方式来了解电流,并在练习中设置情境让学生“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的形成是电荷的定向运动,正电荷运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电路的组成是电源、开关、电器。电线连接起来形成电路,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即通路、短路和开路。学完本课后,学生将能够独立连接电路图并独立分析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或错误。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九年级册第十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于电学基础知识。从教科书的地位来看,它是电路的入门知识。电的内容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过去,它被放在力学学习之后。然而,《新课程标准》在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特别提倡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并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培养目标多样化。因此,教材以学生的兴趣、对规律的理解和探究的方便为出发点,但又不过分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这是八年级学生可以接受的。
对于初中生来说,要尽可能的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知识非常贴近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索其奥秘的兴趣。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是本章的核心。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对电流、电路和电路图有初步了解。 ②了解电源、电器。 ③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理解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①了解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电路。 ②利用电路元件符号画出电路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乐于动脑、动手实践,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关心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气现象,乐于发现周围生活中所学的电源、开关和电器。 4)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以及电路的正确连接。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仅贯穿电气部分,也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生进行实验操作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这些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非常有用。困难;电流的形成。画出电路图。电流是由导体中自由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的。它是无形的、看不见的。无法直接感受到的信息应该通过可感知的现象来获得。练习评估练习: 1. 以下关于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荷的运动形成电流 B. 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C. 只有正电荷的定向运动才能形成电流D、只有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才能形成电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是带电粒子的运动 B、电路中有电流,则必然有电源 C电路中有电源就必然有电流D。电源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3、图5-2-1所示电路图中,正确的是()。 4、如图所示中学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五章)怎样使用电器正常工作,若开关S2断开,开关S1闭合,则电路为();若仅闭合开关S2,则电路为();如果开关S1和S2断开,则电路为()。
5.请分析下面的电路图,指出错误的接线并改正。 6、请分析下列电路图,指出错误的接线并改正。 7、请按照电铃电路图,用画笔代替电线连接相应的电路。 【物理老师狄振林】刘老师对学生的亲和力非常强。老师的课堂设计清晰、巧妙。他把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转化为历史对决,从而提升了课堂气氛。既具有观赏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自己操作,从实验中了解规律,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老师的问题简洁明了,学生的回答合理恰当。尤其是学生的实验操作体现了学生的高素质。 【物理老师胡庆】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的作用。老师教的不是现行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物理老师罗玉菊】具有“创新”和“创造力”,能充分利用教材,爱出奇想,新课改理念非常突出。【物理老师孙胜强】老师提出立足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认识到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知识来源于生活,可以运用到生活中。老师讲授新知识的方式透彻、有启发性,让学生学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联系。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自我反思本课从实验开始,循序渐进,从实验到电路再到电路图,让学生从形象过渡到抽象。教师检查指导,使学生初步了解绘制电路图的技巧。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