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资深组
新高中物理学习策略
心智通
09
保持专注,一大波有用信息即将到来!
本文字数:3951
阅读时间:约12分钟
介绍
众所周知,物理是高中理化三科中最难的一科。其灵活多变的思维转换要求和精确的计算能力要求,让无数学生“沮丧”、苦不堪言。物理在云里雾里……作为高中新生,你们即将进入这片无尽的海洋。作为学长,我们希望在这里给你们一些好的建议,让你们尽快适应物理的学习和生活。 。
Part.1 预览指导
概述
所谓预习高中物理第六章题目及答案,就是提前学习课堂要讲授的内容,初步了解基础知识,练习简单题组的过程。预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听讲的效率,让我们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为我们“攻坚克难”奠定基础。
物理预览的最佳步骤
①首先,根据物理教材或工具书中的解释牢记基本概念,理解每一个物理公式,初步形成知识框架。
②其次,产生疑点并标记。我们要重点关注物理预习过程中的疑点。可以选择用笔记本记录每一个疑点,并在正式上课时关注疑点是否得到解决。如果还没有解决,课后一定要及时询问老师。 (一定不要耽误)
最好的学习效果就是“带着问题去上课”。如果课堂上能够解决疑点,那么知识点就会在我们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不会轻易忘记。
③根据例题进行初步题组训练。高中物理有详细的概念和许多公式。如果你想流利地回答比较全面的问题,就必须在预习时打好基础。可以借助课本或者参考书来对比比较基础的概念识别题和应用题,尝试通过各个级别。这样就可以实现课程标准教学的迁移。
预览时的注意事项
⑴关于物理预习,最好的时间是节假日,其次是周末。高中的课业量很大,周一至周六的教学期间开展预习工作无疑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在做物理预习的时候,尽量在寒暑假等假期完成。假期也是“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如何利用假期直接决定了以后学习的负担。
如果假期期间没有完成本学期的大体内容,可以选择周末预习。预习的前提是完成所有周末作业和复习工作。周末预览需要非常高效地利用时间,只有“保质增效”才能挤出预览的时间。
⑵预习要把握“度”。预习是热身和巩固基础知识。因此,预习阶段无需深究疑难问题。取得物理成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在准备考试之前,你应该做你应该做的事情。低效地挖掘难题只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部分 学习指南
01
适应·改变
初中和高中有很大的变化。老师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催促你掌握需要学习的东西,而是你必须自己学习。课后老师基本不会监督你,这就需要你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高中老师的教学节奏更快,每堂课所需的知识量会比初中多很多。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不能再像初中时那样为了完成作业而逃课。每节课都很重要,每节课都要认真听。 “错过一节课,就白学十年”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另外,高中老师和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较大差异,所以要适应高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性格,不要太担心老师的口音、行为举止等。其实这些问题影响不大。一旦习惯了,听老师讲课就不会觉得困难了。 (你可以想一想,一个客家口音的老师教英语,如果你不适应,你不就只听他的英语课吗?你会错过很多宝贵的知识。)
02
笔记·回顾
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初中物理往往是通过抄写、背诵老师课件或者板书的内容来掌握的,而高中老师的课件或者板书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简单地抄下来背下来,并不适合高中物理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重点内容一定要重点理解。老师会给我们时间把必要的内容记在书本上。因此,上课时,不要不认真地盲目抄袭老师的课件和板书内容。倾听并理解老师所说的内容。 (物理考试不考听写吧)
物理课结束后,最好花几分钟时间复习一下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最好每天晚上花点时间复习一下所学的知识。尤其是学习了新内容后,更应该花时间去巩固。即使课堂上能听懂,但课后不复习就很难保证。我们对此内容的理解是透彻的。
03
练习·巩固
我们很多人可能在课堂上就明白了,然后觉得可以暂时放下练习,因为并不是所有科目都那么急于收作业(就像我们高一的物理老师没有收集了一年的作业)),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然而留学之路,需要警告每一个学生,如果不练习或回答问题,想要学好物理是非常困难的。那么,我们应该练习哪些问题呢?也许你会发现身边有些同学买了《小题》、《五三》、《必杀题》、《皇后皇后》等习题,但我们不要盲目买几本。如果你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当然可以购买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进行巩固。不过,如果你完成不了学校发的练习册,那你就踏踏实实地完成学校里的练习吧。
值得注意的是,额外购买的练习册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把所有的题都做一遍。虽然理科题需要多练习,但是永远做不完的题,所以一定要学会举一反三。试题不变,考点不变。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能否熟练掌握考点。高中物理非常注重模型,因为模型包含很多测试点。能否熟练理解物理模型,关系到你能否在物理学科上取得好成绩。每个物理模型可以产生n个问题,但如果你在疯狂答题的同时仍然认为同一个模型是不同的问题,说明你对这个物理模型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有必要花一些时间来理解这个物理模型,而不是盲目地回答问题。
在此,我提出一些小建议,供大家参考。练习时,第一轮是挑一些与学校发的周末习题和老师课堂上挑的题类似的题再浏览一遍,尤其是老师教过的题。如果我们第一轮的练习做得不太好,那么我们就应该重做之前的错题。如果成绩还算满意,第二轮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如果这些题都能够理解的话,可以适当看一下竞赛题(错题记录请看下一个模块的介绍)
04
咨询•推广
高中物理老师不像初中老师那样尽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理解重点和难点。因此,他们必须找到自己的方法来解决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无论是问同学还是老师,都应该克服相应的重点和难点。不要羞于寻求建议,相信老师和同学会很乐意回答你的问题。当然,如果你觉得同学给你讲解的和老师以前教你的略有不同,那么你一定要以老师教你的为准。 (悄悄告诉你,你问完问题之后,你可以和老师聊其他的事情高中物理第六章题目及答案,和老师的关系会变得更好~也许他会给你一些额外的指导)
Part.3 错题整理指导
01
概述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平时练习错题,看答案分析,明白了就翻章节。不久后的一次考试中,这个问题又出现了。怀着必胜的信心,你心里在想:“这道题我以前做过,没做对,所以我一定会做对的。”正当你准备写下答案时,你突然意识到:这道题怎么做?是A还是C?于是我挠了挠头,很困惑……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理清错题的作用就显露出来了。物理是一门具有多种问题类型和模型的学科。整理错题可以让我们熟练掌握每一题型和套路,通过一题学会一类题。
整理错题的常见误区
02
①“明白”并不意味着“能做到”。许多学生在作业中遇到了自己不会的物理题。他们通过查看答案和分析来理解问题。他们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没有记错题本;结果下次遇到的时候,他们还是“一脸茫然”。迷茫×”,不知道如何开始。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物理学这门学科的转移性并不大。理解一个物理问题和能够解决一个物理问题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为了弥合这个距离,我们必须记录错误的问题,即使你在记录的时候理解了它们。
②避免“盲目”地整理错误的物理题。一个错误的问题代表一种问题和一个模型(物理是由无数模型组成的学科)。记录错题时,应观察题型,选择最典型的题记下来。没有必要写下每个错误的问题。 ;当然,如果你认为同类型的另一个问题同样重要并且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你也可以围绕典型问题进行适当记录。
03
整理错题时的注意事项
⑴记录物理错题的最佳时间:个人认为是每天中午12:00到12:30这段时间。这段时间,食堂里人头攒动,人满为患。如果在教室里呆半个小时,就可以避免拥挤,创造更多的学习时间。每天的这段时间,你可以选择整理并记录过去24小时内的错题,以便及时复习。
⑵记录错题的方式有很多种。尽量选择耗时较少的方法来提高效率。例如,物理周末作业中的一道错题,可以选择“拾取”或“粘贴”方式(工具必须准备好),将题目直接粘贴到错题本中,从而节省手抄时间的问题。
⑶最好的组织方式:按模块组织。以高一学期物理为例,整理错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运动学计算》(第1-2章)、《力的分析与计算》(第3章)、《计算与综合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对三大模块进行了分类整理,复习和巩固时新的错题也相应地添加到各自的模块中,这样复习就有了框架和层次。 。
第四部分提示
提高计算能力
许多老师表示,计算能力是广东学生的弱项之一。底线是他们从小就没有发展出解决复杂计算的能力。有时候高中物理的期末题并不难,但是计算却很累,很费时间。如果我们多练习计算,不要因为计算量大而放弃,而是一步步仔细计算,我们的计算能力一定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另外,物理考试结束后,学生应对试题中未算出的题重新进行计算和理解,这样才不会陷入“徒劳无功”的境地。
正确对待物理
新高考6分3选物理的同学要更加重视物理。你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攻克和研究物理,在简单的问题上尽量不丢分,在困难的问题上努力拉开与别人的差距。不选物理的同学上课也要认真听讲(不选的科目仍要参加水平测试)。如果上课认真听讲,完成作业中的基本问题,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对于一中的人来说,中学会考其实很容易,所以不用太担心。听老师的课,平时的专业考试总成绩也不会太难看。
端正心态
回想过去,初中时大家都在争夺物理满分。
高中物理考试后,我问:“我物理成绩60左右,你呢?” “好吧好吧,我才七十岁出头。” “非常好!”诸如此类的声音不断传来。
高中物理不能和初中相比。高中的题目有点难。物理考试考40分、50分的人有很多。不能用初中每次都想拿满分的心态来对待。有目标固然好,但没必要给自己定太高的标准。
无论考试考了多少分,我们都要以“我爱物理”、“我考40分,别人一定考30分”的心态去面对物理qwq!
本文内容由高年级第九组成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