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4页(共4页) 初中物理摩擦教学设计 物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1.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 2.能够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静摩擦力的存在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数,能够计算详细问题中的滑动摩擦力,掌握确定摩擦方向的方法; 4、了解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人才目标 1.通过观察和演示实验,总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通过对比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情感目的沉浸在物理方法中。在分析物体p上的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总结摩擦产生的条件和规律。教学建议一、基础知识与技能:1
2、两个相互接触并相对滑动的物体,其接触面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 2.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有相对滑动的趋势初中物理摩擦力的公式,但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其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两个物体之间的力与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4、动摩擦系数的大小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5、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6、有一个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p: 1、本课内容分为滑动摩擦和静摩擦两部分。重点是摩擦的条件、特点和规律。该关系是通过演示实验获得的。 2. 难点在于理解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尤其是理解时祝你好运
3、当动物体受到摩擦力时网校头条,学生往往直接将重力的大小视为压力的大小,而不分析p。具体教学建议 1.解释摩擦力概念的教学建议 在介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时,我们从基本事实出发,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让学生接受摩擦力的存在。由于摩擦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因此在讲解时并不要求“一步到位”。摩擦力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学生讨论来理解 1.让学生找出生活、消费中使用摩擦力的例子; 2、让学生思考、讨论初中物理摩擦力的公式,如: 1、摩擦一定是阻力; 2、静止物体必须受到静摩擦力; 3.、运动的物体不能受到静摩擦力;主要强调的是:摩擦力是一种接触力,摩擦力阻碍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它也可以充当运动中的推动力。 ,喜欢
4. 输送带实例 2. 讲解哪些因素与摩擦力大小有关的教学建议: 1.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接触的物体材料和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与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有关;但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注意正压的解释。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下式计算: 动摩擦系数与两个物体表面的关系并不是表面越光滑动摩擦系数越小。事实上,当两个物体的表面非常粗糙时,由于接触面上有咬合齿,动摩擦因数会很大;对于非常光滑的表面,尤其是非常干净的表面,分子力起主要作用,因此动摩擦因数较大。表面越光滑,动摩擦系数越小。但在力学中,常说“物体的表面是光滑的”。这是一个忽略物体之间摩擦力的公式。它实际上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与上面的表达式无关。 3、动摩擦因数 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能直接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 4、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外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且等于外力的大小。但静摩擦力不可能无限增大,有一个最大值。当外力超过这个最大值时,物体就会开始滑动。这个最大静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