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密度》教学笔记尊敬的领导、老师们网校头条,大家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习情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六个方面来谈谈本次讲座。 1. 谈论课本 1. 谈论课文内容。本课内容为新民教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卷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课时安排: 1课时 2.教材分析 这是一门测量型实验课,是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本课的探索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通过实验运用并能够理解密度公式,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实验。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和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 (2)了解密度测量原理,能够合理设计实验步骤;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索,体验探究过程,学会运用物理公式作为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是根据实验原理、实验记录形式设计实验步骤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说课稿,然后记录数据得到结果。我通过小组合作和沟通来克服这个困难。 2、学术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程序、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等,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虽然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经验和一定的实践经验。但考虑到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学生在学习本部分时可能会遇到三个困难:(1)不能很好地设计实验程序和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实验操作过程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出现误差。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密度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密度的单位。 3、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对话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师生互动教学法。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探究前的准备,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原理、仪器选择、实验数据记录形式、注意事项等。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第三个环节是数据处理。这三个环节是递进的。实验探究一般可分为七个环节。一堂课不可能涵盖所有内容。为了突出重点,重点突出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为了让学生顺利测量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表格,学生需要首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进行操作和测量。自己实验的结果。因此,本课主要采用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讲授方法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 1、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会合作。
2、分析归纳法: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的过程,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5、谈教学设计。第一步:激动人心的情景、介绍到复习(约3分钟)。第二步:自主设计,合作交流(约10分钟)。第三步:小组合作,实验探索(约15分钟)。第四步: 步骤: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约5分钟) 步骤5:沟通与评估(约3分钟) 步骤6:知识总结(约3分钟) 步骤7:作业(1)、创建场景、介绍新课 1.1。复习:物质的密度是多少?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您需要知道哪些量才能找到物质的密度?介绍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将题目写在黑板上 2.老师展示一个立方体铜块。为了测量该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如何测量? 3. 将任意形状的小石子和盐水放在烧杯中,你能用天平测量小石子和盐水的体积吗?指出岩石和盐水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称出,但它们的体积不能用天平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然后使用量尺测量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我们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 (二)新课程教学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器材核对桌子上的器材。 2. 描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师生讨论量筒的单位,特别强调mL是体积单位“ml”的符号,1mL=1cm3。让学生观察量筒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值。
使用时如何放置量筒或量杯?如何读取液体的体积?如何测量固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置平稳(2)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或量杯内的液面平齐,(例如:测量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平齐;例如测量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表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应凸出并与液面平齐。)然后让学生将水倒入量筒中。练习阅读 3. 学生口头讨论并回答:如何使用量筒测量石头的体积。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V=V2-V1 测量固体体积的具体方法: ①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以淹没被测固体为宜)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说课稿,读出体积V1; ②用细铁丝将固体慢慢放入量筒中,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 用V2-V1求出待测固体的体积。 4.学生小组实验:利用密度公式测量石头的密度。问:测量石头密度的原理和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老师强调:为了减少实验误差,首先要用天平称一下石头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