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编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知识的教案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欢迎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1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距离和时间的常见问题:
1 不要写下其所依据的公式,也不需要对不同的速度、距离和时间使用不同的下标。
2无统一单位
3. 计算时未注明单位。
4 无需使用绘图即可帮助分析复杂问题
5、题目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1 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看清楚题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进行分析。对于更复杂的问题,应该绘制参考图来建立物理图片并分析物理过程。
3 根据例题格式,完成知、求、解、答的过程。
【教学流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
速度公式为,将公式转化为:,分别用于计算距离和时间。
方法一: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学过公式的变形,让学生根据速度公式直接推导。式中物理量应以单位表示,注意根据题意可使用m、s、m/s和km、h。 ,公里/小时
方法二:对于基础薄弱的类,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来实现。举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你可以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计算出1小时、2小时、3小时。行驶的距离以小时为单位,答案可在黑板上找到 1
同样的方法可以总结出距离和时间的计算公式。
2.距离和时间的计算
1 【例1】经测量,我的正常行走速度为1.2m/s。从家步行到学校需要15分钟。那么上学的大概距离是多少?
这个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分析题意,从计算距离的基本公式变形而来
(2)计算前需要注意的是,时间单位由min改为s。
(3)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列出所需的公式、替代值和单位。步骤是已知、寻求、解决和回答。
2 【例2】郑州到上海铁路时长约14小时,到达南京需要14小时。郑州铁路全长约700公里。假设火车在铁路上以相同的速度运行,求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这个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更复杂的问题需要结合参考图进行分析。参考图见补充黑板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涉及到图分析,所以可以让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自己画参考图,老师会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图并指出正确和错误的部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列出物理量时,应注意用下标标注相应的物理量。请参阅补充黑板上的说明。
(3)树立等量概念。本题中,速度相等,因此可以计算出全程的速度,并以此来计算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询价活动
实践探究:体验运动的感觉
【话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方案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价;沟通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车里体验一下汽车静止、正常以一定速度行驶、加速、减速、转弯等时的感觉。
【评论】
1. 写一份研究过程的报告,即使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2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两种力平衡的条件。
2.能够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具
滑轮、纸板、钩子、绳子、剪刀。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题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具有惯性?
2. 引入新课程
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物体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然而,所有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很常见的。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3. 力量平衡
师:请想一想,你见过哪些物体受力后保持静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室里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吊灯保持静止。放置在地面上的铲斗由于重力和地面的支撑力而处于静止状态。桌子受到重力、书籍压在其上的力以及地面支撑力的影响,桌子是静止的。
师: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也可以看出该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以恒定的速度行驶。列车受重力、支撑力、水平向前牵引力和向后阻力的影响。
师: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该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些力相互平衡。根据这个观点,从吊灯的静态状态我们可以知道,吊灯所受的重力和拉力是相互平衡的。
师:请描述一下上面例子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它们所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讲述)
4. 两种力平衡的条件
师:两力平衡的情况是最简单的。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这种情况。
老师演示了课本图96所示的实验,并解释木块受到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同时,木块就不能保持静止。这两种力量无法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且力的方向彼此成一定角度时,木块就不能保持静止。这两种力量无法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相互平行时,物块就不能保持静止。这两种力量无法平衡。 (演示)
老师问: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木块静止? (学生回答)
我们让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直线作用,重复刚才的实验。 (演示)
我们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两个力达到平衡。 (演示)
可见,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同一条直线上的力合成定律,当两个力相互平衡时,物体上的合力为0。
5. 两种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1、根据物体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示例:一个体重为 50 公斤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该人所受的力图。
人受到重力G和地面支撑力N的影响。人处于静止状态,因此重力G和支撑力N平衡。那么这两个力必须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G。G=g=50kg×10N/kg=500N。方向是垂直向下。支撑力N=500牛顿初中物理 力教案,方向垂直向上。 (图示省略)
2.根据物体所受的力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当物体受到力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力的作用。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静止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保持静止;当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火车在直线轨道上运行。重力和支撑力在垂直方向上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列车就会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列车就会减速;当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的两个力平衡,列车以匀速直线前进。
六、总结
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大致概括如下。
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具有惯性,只需要力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然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不会改变。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理论上,在没有力或平衡力的情况下,物体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事实上,没有物体不受力,因此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它会保持静止或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运动。
7. 家庭作业
练习 5、6 和 7。
(4) 说明
本课分为三个重要部分。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产生的平衡力是多少?两种力平衡的条件。研究平衡力和两个力的平衡条件的重要性有两个方面:根据运动状态分析受力情况和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
建议教师突出这三个环节,让学生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避免学生混淆平衡条件和二力平衡条件。
注: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卷。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3
二力平衡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以及两种力平衡的条件。
2.能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仔细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以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当两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力的特性。
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物体达到平衡所需的条件。
3、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常常同时使用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两种力平衡的条件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待实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科书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中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没有解决的问题: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就建立了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的概念。 ;进一步指出外力平衡最简单的情况是二力平衡,然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到二力平衡条件后,利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合成的知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理论上的理解,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合力为零的印象。然后联系具体实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教材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进一步完善“运动与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两种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和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则。规则的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贝语网校,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得出规则。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课的重点和关键。
分享建议
1.本节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特殊现象出发,根据既定定律提出解决方案。提问,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良好品质。
2、平衡条件的推导是本节的重点知识。既要强调结论,又要加强过程教学。对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实验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地从实验中得到平衡条件,可以利用图9-3-1所示的实验装置得到两个力共线的结论。取一块薄木板,在边缘开几个小孔,用细铁丝绑住任意两个孔,将细铁丝的两端系住,将滑轮上的钩码挂在桌子边缘。
3、平衡条件的运用是对教学的考验,必须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最后的总结还需要牛顿第一定律的同学进一步补充,使其更加完整。
对两种力平衡教学的反思:
两种力的平衡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学好这一部分对于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课根据学生的感性认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出两种力平衡的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和思考,得到两种力平衡的条件初中物理 力教案,并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以它为基础,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研究问题的方法;从生活走向物理学,从物理学走向社会的概念。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每天看到的讲台、课桌、笔直马路上行驶的火车为例。首先让学生判断自己所处的状态——是否在动。静止不动,让他们分析力的情况,从力的三要素分析力的特征,让学生理解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意义,进而引出力的平衡和两个力的平衡。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出发,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物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拉近了物理与学生的距离。在探究两种力平衡的条件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我认为这门课的成功主要在于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对生活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和欣赏,使他们不断领悟生命的意义,明白人不仅活着,而且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从而他们可以与自然相处。感受生命的崇高。
多给予肯定和表扬,给孩子同样的表现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两种力平衡的条件。
2.能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具
滑轮、纸板、钩子、绳子、剪刀。
(三)教学流程 1、复习题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具有惯性?
2. 引入新课程
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物体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然而,所有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很常见的。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3. 力量平衡
师:请想一想,你见过哪些物体受到力作用后保持静止?
教室里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吊灯保持静止。放置在地面上的铲斗由于重力和地面的支撑力而处于静止状态。桌子受到重力、书籍压在其上的力以及地面支撑力的影响,桌子是静止的。
师: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也可以看出该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以恒定的速度行驶。列车受重力、支撑力、水平向前牵引力和向后阻力的影响。
师:当一个物体受到多种力的作用时,如果该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些力相互平衡。
根据这个观点,从吊灯的静态状态我们可以知道,吊灯所受的重力和拉力是相互平衡的。
师:请描述一下上面例子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它们所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讲述)
4. 两种力平衡的条件
师:两力平衡的情况是最简单的。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这种情况。
教师演示了课本图9-6所示的实验,并说明木块受到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同时,木块就不能保持静止。这两种力量无法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且力的方向彼此成一定角度时,木块就不能保持静止。这两种力量无法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相互平行时,物块就不能保持静止。这两种力量无法平衡。
(演示)
老师问: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木块静止?
(学生回答)
我们让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直线作用,重复刚才的实验。
(演示)
我们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两个力达到平衡。
(演示)
可见,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同一条直线上的力合成定律,当两个力相互平衡时,物体上的合力为0。
5. 两种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1、根据物体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示例:一个体重为 50 公斤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该人所受的力图。
人受到重力G和地面支撑力N的影响。人处于静止状态,因此重力G和支撑力N平衡。那么这两个力必须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G。G=g=50kg&ties; 10N/kg=500N。方向是垂直向下。支撑力N=500牛顿,方向垂直向上。 (图示省略)
2.根据物体所受的力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当物体受到力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力的作用。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静止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当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火车在直线轨道上运行。重力和支撑力在垂直方向上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列车就会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列车就会减速;当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的两个力平衡,列车以匀速直线前进。
六、总结
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大致概括如下。
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具有惯性,只需要力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然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不会改变。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理论上,在没有力或平衡力的情况下,物体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事实上,没有物体不受力,因此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它会保持静止或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运动。
7. 家庭作业
练习 5、6 和 7。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5
教学目标
“距离和时间的计算”
知识目标
利用公式及其公式变形计算一定距离内的速度、距离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能够分析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运用相应的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
1 培养解决问题的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难题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距离和时间的计算》解析
教科书用了两个例子,从速度公式到计算距离和时间的公式。第一个例子中有分析过程、解题过程标准,以及知、求、解、答四个过程示例。 2、利用参考图来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很容易从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利用一些公式变形来求解所需的物理量。
分享建议
第一个例子要重点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问题的规范。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通过举例来巩固新学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规范解题过程。第二个例子应该侧重于问题的一般分析。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应该画参考图来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把已知的物理量和要找的物理量画在思维图上,这样解决问题的过程就会变得简单和清晰
本节教学为练习教学。要防止要求太高、太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使是基础较好的课程,也不建议添加比课本更复杂的内容。
《距离和时间的计算》教学建议
本部分主要是教学练习。请注意,你必须先回顾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标准。您可以使用图表来帮助分析。记下参考图上的每个物理量,包括已知的、需要找到的以及一些中间量。首先考虑一下。明确问题的解决过程,然后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决问题。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还有解答过程,而且过程必须完整。
教师在选题时可以借鉴教材中的例子,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增减。学生解题时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公式;物理量代换时不做区分,标注下标不清楚;单位不统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单元;问题不能用图表等来分析。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相关文章:
《两种力量的平衡》教案06-12
《两种力量的平衡》教案15 07-13
《两种力的平衡》教案(15篇)03-17
《两种力量的平衡》3个实用教案07-30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04-15
《两种力的平衡》教学设计04-27
《两种力量的平衡》5个教案合集04-04
《两种力的平衡》教学设计第三部分05-08
初中物理教案摩擦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