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点一、复习要点
1.高考物理知识点体系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主要分为力、热、电、光、原子五大部分。在综合复习中,既可以根据各部分内容特点,梳理各自的体系或主要线索,也可以不受传统五大部分的束缚,重新介绍、重新组织。例如,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可以归纳为四大单元(物理实验、物理历史单元除外)。
1. 力与运动
物体的运动(包括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都与作用于它的力有关。力的种类有:重力(包括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和洛舍兹力)、分子力(包括表面张力)、核力等。每种力都有不同的产生原因和特点。物体的运动形式可分为:平衡(包括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转动)、匀速加速运动(包括匀速加速直线运动、水平投影、斜投影)、匀速圆周运动、振动、波动等。每种运动形式都有不同的物理状态和基本规律(或特点)。力与运动的关系由五个重要规律联系在一起。
2. 功能与能量
1.做功:重力做功、弹性做功、摩擦做功、浮力做功、电场做功、磁场做功、分子力做功、核力做功。
2.能够关注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转换和保存。
3.函数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把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过程。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
3. 材料结构
(四)应用技术基础知识当前高中物理所涉及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有:声学现象(乐音、噪声、共振等)、静电技术(静电平衡、静电屏蔽、电容储能等)、交流电应用(交流电的产生、特性、规律、简单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变压器、远距离输电等)、无线电技术初步(电磁振荡的产生、调制、传输、电共振、检波、放大、整流等)、光路控制与成像(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基本光学元件特性及常用光学仪器)、光谱与光谱分析、放射性与同位素、核反应堆等。经过这样的归纳和整理,高中物理知识全部可以浓缩在几张小卡片上,便于理解和应用。二、归纳思维方式
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有两种:综合和分析。
综合法是从已知量开始,按照问题所给定的物理状态或物理过程“顺流而下”,直到找到所有待确定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分析法则是“逆流而上”。从问题中待解的未知量入手,先找到直接回答问题的规律或公式。在这些关系中,除了待解的未知量外,还会有一些过渡的未知量。然后根据这些过渡未知量与问题中已知条件的关系,引出新的关系,逐步逆流而上,直到所有未知量都能用已知量来表示。对于某些问题(如静态平衡问题等),其物理过程不能明确地分为几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或各过程中的未知量相互交织、相互牵扯,这时往往可以不分先后,只根据问题所描述的物理状态(或物理过程)的相互联系,列出与某一状态(或过程)有关的独立方程,联合求解。原则上,任何问题都可以从这两种思路入手解决。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物理等势线题目,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必拘泥于僵硬的程序,而应着重对问题所描述的状态(或过程)进行分析推理,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以此为突破口。同时,还应结合运用其他思维技巧,如等价变换、对称性、反证法、假设法、类比法、逻辑推理等。
三、综合数学技能
数学技能的运用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一般来说,要求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和语言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推理、证明和转化物理问题;处理实验数据;推导出球面以验证物理规律;进行精确计算等。在解决某一框架的物理问题方面,要求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工具(如方程、例题、函数、图形、不等式、指数和对数、级数、极限、极值、数学归纳法、三角学、平面解析几何等)。在综合复习中,可以对其在物理学中的典型应用作全面概述,重点讲解比例、函数及其图形(包括读图、用图、画图),以及利用数学递归方法从特定解导出一般解。必须注意,数学的运用只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重点仍应放在对问题中物理内容的分析上。对于大多数可以从物理本质来解决的问题,一般不需要严格的数学论证。
IV. 检查知识差距
在整理体系、把握主要线索之后,还要做好知识缺漏的检查工作。要注意有意识地看书,特别是那些应用性强、包含(或暗示)物理内容的“知识角”。如对某些实验的设备和原理的了解;对某些自然现象的解释;物理原理在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以及与高中物理有关的科技新动态和重要的物理事实。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沉迷于复习材料,常常在这些方面失分。例如,在以往的考试中,对太阳光谱中暗线的形成解释);分光镜的结构;低压汞蒸气光谱;三相变压器与超导性;直线加速器;荧光灯的连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者等,在综合复习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热辅导
热力学包括分子、热和功的动力学理论以及气体的性质。
一、重要概念和规律
1. 分子运动论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在不断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注:(1)阿伏伽德罗常数NA=6.mol-1。它是宏观量和微观量的桥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粒子的不规则运动,而不是分子本身的运动,而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分子的不规则运动与固体粒子的不均匀碰撞引起的。因此,它间接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序运动。
2. 温度
温度是物体中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它反映的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均效应,具有统计意义。对于单个分子而言,温度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任何物体,当它们的温度相同时,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是相同的。由于不同物体的分子质量不同,所以当温度相同时,不同物体中分子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同。
3. 内部能量
定义物体中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决定因素:物质的量(m)。温度(T)、体积(V)。改变做功方式——通过宏观的机械运动实现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热传递——通过微观的分子运动实现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的内能转移。这两种方式都相当于改变内能。数量关系△E=W+Q(热力学第一定律)。
4.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必须注意的是,不可能存在不消耗任何能量就能工作的机器(永动机)。也不可能用热机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的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5.理想气体状态参数
理想气体是始终遵循三大实验定律(波义尔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的气体。描述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平衡状态下的状态参数有:温度——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符号。体积——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很多情况下等于容器的体积。压强——大量气体分子作不规则运动与容器壁碰撞产生的压强。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碰撞壁面的总冲量。内能——气体分子作不规则运动的动能。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6. 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实验定律
波义尔定律:PV=常数;查理定律:P/T=常数;盖-吕萨克定律:V/T=常数。
7.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V/T = 常数
解释(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某一状态对应于PV(或PT、VT)图上的一点。从一个状态变为另一个状态,相当于从图上的一点过渡到另一点,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实现。例如,从状态A变为状态B,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过程来实现。要推导状态方程,结合图选取任意两个等效过程更为方便。(2)当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或相互迁移(混合)时,可以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恒质量问题,利用密度公式、气体状态方程等方法求解。
2. 重要研究方法
1.微观统计平均值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大量分子所构成的,它的宏观特性都是大量分子集体行为的反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力学那样,按照作用于每个物体(每个分子)的力来写出运动方程。热力学中的状态参数和各种现象,都有统计平均的意义。因此,当大量分子处于无序运动状态或无序排列时,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宏观特性,如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压力、非晶态固体的物理性质等,都表现出均匀性。当大量分子按有序排列时,就要表现出不均匀性,如晶体的不均匀性。研究热现象时,必须充分理解这种统计平均观点。
2. 物理形象
图像在气体性质部分的应用既是特点,也是重要方法。利用图像往往能直观生动地反映物理过程,往往使解决问题变得更容易。对物理图像的要求不仅在于认识和使用图像,还在于图像一经变换,就能够进行变换。例如,PV图可以变换成pT图或VT图等。
3. 能源转化与节约
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总量不变,这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规律,也是指导我们分析、研究各种物理现象的极其重要的思维方式,广泛渗透在本讲的各个部分,应牢牢掌握。
3. 基本解决问题的思路
热能部分的练习主要围绕热功转化和气体性质展开,基本解题思路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1. 选择研究对象。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也可以是全部气体与部分气体组成的系统。(状态改变时,质量必须保持不变。)
2.确定状态参数。对于功-热转化问题,求出相互作用前后的状态参数。对于气体,求出状态变化前后p、V、T的值或表达式。
3.了解变化的过程。除了问题中已经规定的条件外,往往需要通过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来确定。
4. 列出相关方程。光学教程
光学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两大内容。几何光学(又称射线光学)是基于光的直线传播特性,研究光在煤炭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物理光学是研究光的本质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一、重要概念和规律
1.几何光学基本概念和定律
1. 基本规则
发光的物体。有点光源和扩展光源两大类。点光源是理想模型,扩展光源可以看作是无数点光源的集合。射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几何线。穿过一定面积的光束。是光线通过一定截面的集合。光速——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快,恒为C=3×108m/s。丹麦天文学家罗默首次利用天体间距离大测量了光速。法国人佩索首次用旋转齿轮法,在地面上测量了光速。实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装置后,由实际光线所形成的像。虚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装置后,由实际光线的延长线所形成的像。本影——光线沿直线传播时,物体背后完全没有被光线照亮的暗区。半影——当光沿直线传播时,物体后面会出现一个半亮半暗的区域,该区域可以被光部分照亮。
2. 基本规则
(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同样均匀的介质中,首先沿直线传播。针孔成像、阴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过程中,虽然反复相交,但是互相不干扰,按照各自的规律继续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线、入射光线、法线共面;反射线和入射光线分别分布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共面,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两侧。对于两种给定介质,入射光线
角度i的正弦与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为常数,介质的折射系数为n=sini/sinr=c/v。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A,sinA=1/n。
(5)可逆光路原理:当光从反射或折射线的相反方向入射时,将沿原入射线方向发生反射或折射。
3.常用光学器件及其光学特性
(1)平面镜中点光源发出的同心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也将是同心发散光束,能在镜后形成大小相等、直立的虚拟投影,且像与物在镜面上对称。
(2)球面镜和凹面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凸面镜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3)棱镜 当把光线密集的棱镜放在光线稀疏的环境中时,入射到棱镜侧面的光线经过棱镜后,会向下方偏转,透过棱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就会发生角度偏移。棱镜的色散效应就是复杂的光线经过棱镜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4)当透镜放在介质密度较大的环境中时,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透镜图像是由三条特殊光线构成的,成像规律为1/u+1/v=1/f。线性放大率m=像长/物长=|v|/u。解释 ① 成像公式的符号规则——凸透镜焦距f为正,凹透镜焦距f为负;实像距v为正,虚像距v为负。 ② 线性放大率与焦距、物距有关。
(5)平行透明板 当光线穿过平行透明板时,它会平行(横向)移动。横向移动的幅度取决于入射角、透明板的厚度和折射率。
4.简单光学仪器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1)放大镜是一种能形成图像的凸透镜。
(2)当u>2f时,照相机是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所得到的图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在f<u<2f时成像,所得图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4)显微镜由短焦距凸透镜作为物镜,长焦距凸透镜作为目镜组成。物体位于物镜焦点之外,并非常靠近焦点。物体通过物镜形成实像,并非常靠近目镜焦点。然后留学之路,通过物镜在同一侧(通常在清晰视距处)形成放大的虚像。
(5)望远镜由一个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一个凸焦距的透镜作为目镜组成。从物镜很远的地方来的光线可看作平行光,它在物镜焦点以外、离焦点很近、刚好在目镜焦点内侧的地方形成中间像(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然后通过目镜在很远的距离(或在明视距离处)形成虚像。
(6)眼睛相当于一台变焦照相机,正常人的正常视距约为25厘米。视距小于25厘米的近视患者需配戴凹透镜的眼镜;视距大于25厘米的远视患者需配戴凸透镜的眼镜。
2.物理光学:人类对光的本质认识的发展
(1)粒子论(牛顿) 基本观点是光就像一组弹性球体。实验基础: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难点:无法解释两种介质界面上同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也无法解释光的独立传播规律。
(2)波动说(惠更斯) 基本观点是光是由某种振动激发出来的波(机械波)。实验基础:光的干涉和衍射。
① 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条件:两光束频率相同,且有恒定的相位差。装置(略)。现象:中央出现一条亮条纹,两边等距分布明暗条纹。说明:当屏上某点到双孔(双缝)的距离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半波长的偶数倍)时,两波同相叠加,振动加强,产生亮条纹;两波反相叠加时,振动抵消,产生暗条纹。应用:检查平面、测量厚度、增强光学镜片(减反射膜)透过光的强度。
②光的衍射现象——单缝衍射(或圆孔衍射)
条件狭缝宽度(或孔径)可与波长进行比较。装置(省略)。现象表现为中心最亮、最宽的亮条纹,两边距离不等的亮条纹和暗条纹(或亮条纹和暗条纹之间的环)。难点问题难以解释光的直线传播,找不到传播介质。
(3)电磁理论(麦克斯韦) 基本观点:光是电磁波。 实验基础 赫兹实验(证明电磁波具有和光一样的性质和波速)。 各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 无线电波 自由电子的运动;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 原子外层电子的激发; X射线 原子内层电子的激发; 伽马射线 原子核的激发。 可见光的光谱 发射光谱——连续光谱、亮线光谱; 吸收光谱(特征光谱。 难题 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4)光子理论(爱因斯坦) 基本观点认为光是由分立的光子组成的,每个光子的能量E=hν。 实验基础 光电效应现象。 装置(略)。 现象 ①当入射光线照射到光电子上时,发射几乎是瞬间的; ②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光电阴极金属的极限频率ν。;
③当ν>v.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④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度无关,只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大。 说明 ①光子的能量可以完全被电子吸收,不需要能量的积累过程; ②表面电子至少需做功(功函数)hν才能克服金属原子核的引力而逃逸; ③入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越多,产生的光电子也越多; ④入射光子的能量只与其频率有关,入射到金属表面时,除功函数外,其余都转化为光电子的初动能。 难题,无法解释光的波动性。
(5)光的波粒二象性基本观点是,光是一种具有电磁性质的物质,既具有波的性质,又具有粒子的性质。大量光子的运动表现出波动性,而个别光子的行为则表现出粒子性。实验基础:弱光干涉、X射线衍射。
2. 重要研究方法
1、绘制正面几何光学离不开光路图,画法能直观反映光的传播,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大小、倒置、虚实、成像面积或观察范围,与公式法相结合,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验证。
2、光路追迹法作为研究光的传播和成像的图解方法,以从物点发出的某条光线为研究对象,这种连续追迹的方法特别适合于研究组合光学仪器多重防护的情况。
3.可逆光路法在几何光学中,一切光路都是可逆的,利用可逆光路原理往往能给绘图和计算带来方便。实验指导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近年来各类针对学生物理知识的综合测试(如高考等)也十分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因此物理实验的复习是整体复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 实验基本类型及要求
中学生物理实验大致可分为四类,其要求如下:
1、除了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常用仪器(如天平、弹簧秤、压力表、气压表、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等)外,高中阶段还将学习使用点表、千分尺、游标卡尺、万用表等。要求了解仪器的基本构造,熟悉主要零部件的名称,了解其工作(测量)原理,掌握合理的操作方法,正确读数,了解使用注意事项。
2、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长度、时间、质量、力、温度、电流强度、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在高中物理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微小长度和极短时间、加速度(包括g)、速度、电阻和电阻率、电动势、折射率、焦距等物理量的测量。要求明确被测物理量的含义,了解具体的测量原理。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包括了解实验仪器设备的规格和性能,会安装和调试实验设备,会选择合理的实验步骤,正确测量数据,会分析和排除实验中常见的故障等),妥善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果。
3.物理定律的验证包括共点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固定旋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波义尔定律等。要求与物理量的测量相同,重点在于分析实验误差,能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使实验误差最小化,提高准确性。
4.观察和研究物理现象,组装仪器仪表,如研究水平抛射运动、弹性碰撞,画等势线,研究电磁感应、变压器的作用,观察光的衍射。把电流表改成电压表等。其中,对于观察性实验,只要求能正确使用仪器仪表,显示(或观察)物理现象,通过直观观察定性地了解影响现象的有关因素。对于研究性实验(包括组装仪器仪表),不仅要求能使用仪器仪表,掌握正确的实验研究方法,反映有关现象的物理内容;或测出有关参数,还要求能通过具体的测量,进行进一步的定量研究或实验设计。
2. 实验设计思路
中学物理实验涉及的主要设计思想为:
1、积累放大法是将某些物理量(有时是难以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经过积累后进行测量,或将其放大并显示出来的测量方法。例如,可用几次全振的时间来测定单摆的振动周期;可用周长较大的活动刻度盘(测微螺旋)来显示构件丝杠的微小进退量,等等。
2.平衡方法列出了基于物理系统中通常存在的相对和矛盾的物理因素的相应平衡方程,并导致系统偏离平衡高中物理等势线题目,以找到一种影响平衡的方法,例如使用平衡来测量质量,验证固定旋转条件
3.在具有多种因素的物理现象中,您可以首先控制某些量的恒定,然后研究某个因素对现象的影响,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您可以首先保持质量恒定并研究加速和力之间的关系。
4.转换方法使用一些易于直接测量的数量(或现象),以取代直接测量的数量(或现象),或者根据研究对象,在某些条件下,可以通过分别观察和测量量来实现相同的效果。指针的偏转角度的尿液;
5.痕量方法是记录事物的方法(轨迹,图像等)。
3.实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对原始实验记录的科学处理,我们通常可以从一堆看似不可感知和无关的数据中找到内部规则,我们只需要掌握最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1.列表方法在类别中列出了测量的物理数量,需要说明记录表的主要内容(标题)。
2.算术平均方法加起来要测量的物理量,并将其除以测量的数量。
3.图形方法使用图形在坐标平面上的实验测量数量根据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功能关系显示。
(1)两个坐标轴应分为适当的尺度。
(2)应该有足够的点
(3)图形应通过曲线尽可能多的点。
4.实验误差分析
测量值和要测量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定性分析实验错误的主要原因,并了解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