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开题报告集美中学吴志清2006/9/30一、本课题的选题依据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有:第一,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问题;第二,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清楚,高中物理教师对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和特点不熟悉;第三,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对物理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又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和学习方式的变化。虽然初高中物理课程在发生变化,但是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物理的困难,仍然是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中培养人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本研究课题的意义 理论基础及意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认识和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是解释现实,我们个人的世界是由我们自己的心灵创造的,由于我们每个人的经历和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应注重如何根据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1960年,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了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
由于初中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很多内容适合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而高中教材内容则更加深入。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研究不同学习阶段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之间的联系,可以丰富我们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杜威现代教学理论的理解。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初中入学考试竞争激烈,因此初中的应试教育氛围也比较浓厚。厦门市实施初中课程改革后,由于物理不计入总分,学生和部分家长对物理的关注度有所下降。高一物理的教与学一直是初中向高中过渡的难点,但现在新生在物理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比以前更大,老师也普遍感觉教学难度加大。同时,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必然导致高中物理教学出现新的问题。研究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一物理教学内容的衔接,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新阶段的学习,有利于教师把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和难易程度,有利于消除高一学生因害怕物理学习困难而导致成绩大面积下滑的情况。三、本课题的研究条件1、“时间”:厦门初中课程改革刚刚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虽然一些省市在课程改革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留学之路,但关于初中与高中新课程教学衔接的研究还不多,新课程改革亟待相关研究作为借鉴和指导。 2、“地理优势”:厦门是经济发达地区,集美区是著名的文化教育区,集美中学的硬件、软件设施都非常好,我们的研究将拥有丰富的资源基础。
3.“人情和谐”:学校领导支持,项目组成员结构合理,关系融洽。四、文献综述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人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如王学军在《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认为初中物理衔接,初入高中的学生与初中相比,在心理、智力、知识深度与广度,甚至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高中学生面对的物理知识量大、涉及面广,难度有明显的提升。高中物理课要求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更深的把握,更好地发挥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作用,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物理知识内涵的兴奋感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提出引导学生树立新的思维方式,加强概念教学,练好基本功,加强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消化。李克森《初高中衔接的误区与对策》(《教学与管理》)讨论了家长与学校教师对学生监管脱钩的问题,一些以高分录取的学生认为自己初中成绩不错,到了高中就一定会是班里最优秀的;而勉强及格的学生则认为自己是垫底录取的,将来肯定跟不上班上的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整等。许光杰《初中物理衔接教学的思考》(成都教育学院学报)认为高中物理难学难教的原因在于初中与高中物理知识的差异初中物理衔接,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的差异,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变化等。
徐晖《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高等函授学报)认为,初中物理注重定性研究,研究对象直观,教学以认知为主。但高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思维活动逐渐摆脱了具体经验的局限,能用概念判断进行逻辑思维。高中物理的研究对象复杂、抽象,教学注重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论证,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大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高的“台阶”,他们的抽象思维还需感性材料的支撑。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习惯,注重研究学生心理,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加强实验,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培养教学要求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张永红谈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认为,在教学中,不同程度地掩盖了物理思维过程,是学生学得难、教师感到困惑的一大原因。注意新旧知识的吸收,加强实验教学,加强物理模型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研究方法1.1.调查法:问卷调查、讨论??2.文献研究法: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3.案例法:4.案例分析法:5.经验总结法:及时分析总结第一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0月制定研究项目实施方案,启动项目??第二阶段:2006年1月—2007年4月—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