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结束后,看着忙碌的场景,感慨万千。我记不清2000年9月第一次踏进这里是什么时候,那些稚嫩的脸庞,如今都已长大成人,有的临危受命,为民生福祉努力拼搏,有的保家卫国,光荣归来,有的奋战在商场上,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有的坚守在武汉这个新冠疫情防控第一线,表现得和初三时那群面对非典的白衣学生十分相似……
图片来源:B站宣传视频截图
实验中学2015级宣传视频附于文章底部。
我的同学们都在茫茫人海中不同的地方,在各自的行业里领航。偶尔见面才知道其中的艰辛。每每回想起来,校园生活总是记忆中最明亮、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我二十多年前离开,满怀希望和无忧无虑地背着书包走进这里。如今我已是中年,再次踏入这里,心中忐忑不安,忐忑踌躇,市中的门牌依旧如旧,仿佛在诉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和变迁。
故事总是从很久以前开始
关于奉化实验中学的公开信息不多,跟我之前写的差不多,明明是市里顶尖的初中,却在网络上极其低调,几乎没有什么消息,偶尔的新闻也平淡如水。当年的招生简章几乎就是复制粘贴的:
宁波市奉化区实验中学是一所区属初中,现有37个教学班,1669名学生,教职工140人。学校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教学功底扎实、团队意识强的教师队伍。其中,宁波市骨干教师1人,区级名师4人,区学科骨干教师6人,区级骨干班主任4人,高级中学教师59人。......
对应小学为:
平凡的介绍,不起眼的学校,如同大多数故事的开头。
奉化实验中学成立于1995年8月,是一所历史不长的年轻学校。与现在1万多元的均价相比,这里曾经叫:河头村。实验中学的门牌号是河头路8号。
据吴礼书先生在《奉化实验中学早年记事录(1995)》中描述:河头路当时还是土路,甚至只修了一半,最惨的是下雨天,骑完自行车,裤腿都会湿透。最难忘的一次,是从两河路长岭小区骑车往河头路走,一路上有个下坡,还有一条沟,看见走在河头路上的王亚峰老师,举起手,向他挥手打招呼,没想到自己和车子都掉进沟里,惨不忍睹。
河头路西边是窑厂和田野,还有学校越野跑场。三年后,大约1998年,开始建设商品房,我在那里买了一套房子,有了自己的家。西边的一块地建起了金山明珠小区,这在当时的奉化算是比较成熟的住宅小区了。
长春路在学校的南面,但其实当时没有这条路,因为再往南100米就有房子了;学校北面也是一片田地,多年后才修建了大成路,后来大成路西面才修建了弥勒大道。学校与大成路之间还有一个住宅小区,后来由奉化城市建设开发公司修建。
这么一想,学校其实就是河头村中山路与英家山之间的一大片田地里的一栋独立建筑,四周是教学楼,后面是食堂,没有操场,没有围栏,也没有专门的门卫。
(摘自《简书》)
说是“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基本准确,条件那么艰苦,学校最初的精神是:艰苦奋斗、拼搏创新、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后来就变成了:一切为了学生茁壮成长。发展。但说实话,相比当初连一栋楼、一堵墙都没有。实验中学好多了,至少有楼有墙。甚至在电视上也出现过。
图片来自:风华广播电视台1996年新闻报道
图片来自:风华广播电视台1996年新闻报道
实验中学最初的创始团队,如今都堪称枫华教育圈的顶尖人物,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们就是一起创业的大佬。
校长:毛大龙是从武陵中学调来的,他以“我把生命押在明天”的精神来办学。
副校长:鲍鹏兴(原江口中学校长)、郑国云(原小王庙中学校长)、许希胜(原锦屏中学副校长),其中许希胜兼任教学主任。
教学部副主任:金平中学王亚峰
(资料来源:《奉化实验中学早年历程》)
校门上“奉化实验中学”六个烫金大字,是浙江教育界泰斗邵宗杰先生亲笔所书。“综合学科”一词是怎么来的?正是这位老人,在千辛万苦之下,把生物、化学、地理、物理等学科综合起来,不仅改变了课堂,也改变了师范院校的师资培养模式。1992年版的社会政治学也是由老人主编的。
图片来自:风华传媒
对于奉化普通家庭来说,实验中学是来自“城乡结合部”的一线曙光,虽然锦溪书院的升学率更高,但从生源数量、收费、升学率等各方面考虑,实验中学绝对是奉化普通初中生最好的选择之一。
二十年后重游故地,熟悉又陌生
首先要吐槽一下,奉化考学校太难了!清华北大浙大复旦等国内顶尖高校我几乎都去过,但为了考上母校我跑了三次,最后还是机智的我趁着早操时间进去复习了一下。真的很想吐槽一下:太难了!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奉化中学(奉化一中)怎么报考,有知道的朋友请帮忙联系一下。
因为校园封闭,我第一次被保安挡在外面,朋友也劝我翻墙进去,毕竟读书的时候没带学生证就翻墙好几次了。但现在我超重了,没办法,只好架起小飞机远远地看看,感觉哪里不一样,但又说不上来哪里不一样。
第二次,我准备充分,甚至前一天晚上就来查看了,询问第二天还开门吗?车停在哪里?得到保安叔叔的回复后,我定了闹钟,就等着第二天了。
感谢老天,这天积压了好几天的雾霾终于被吹散了。我在学校门口拍了张照,但感觉怪怪的。现在看到原本两三米高的树,现在已经有十多米高了。为了不遮挡下面商户和居民的采光,树枝被剪短了,短视频里美颜后呈现出大长腿的效果。
正门还没开,我就从体育馆旁边的侧门进去,侧门就在体育馆正对面。苦思了半天,20年前的体育馆在哪儿呢?突然想起来,原来这是当时食堂的所在地啊!那时候学校的伙食比较好,拉了4、5个学校过来当食堂,每个学校在“大双层床”里占一小块地方,简直是“百家争鸣”啊。当时我就想:我们学校真有意思啊!
车棚的位置没变,只是换成了更节省空间的钢结构,以前是水泥浇筑的,当时值班生有个项目:自行车管理,我就是做这个的。
教学楼外墙翻新,瓷砖换成油漆,原本通向食堂的路也封闭了,差点没认出来。不过感觉怪怪的,好像是新建的,又有点接受不了。
绕到正门,毕竟当年大家都是从这个门进来的,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个城堡般的建筑,现在想想还是有些激动,上过居敬小学的同学会更有感觉,毕竟学校对面的实验中学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宏伟典雅。
教学楼门口的两棵铁树已经不见了踪影,乳黄色的外墙也显得比以前柔和了许多。
熟悉的医务室留学之路,横梁明显加固了。这个奉化体校背后有什么故事?实验中学的业务拓展了吗?
总感觉这个楼道在不开灯的时候显得有些暗。
但隧道尽头总会有光亮。中间的小花园当时很有设计感高中物理灯管图片,几乎具备了校园和绿地的所有特征。但植物似乎没有以前那么茂盛了,很多都被砍掉了。
鹅卵石,还是那熟悉的味道。
奇怪的是,这些不堪入目的芭蕉树竟然躲过了“整治”,被保留了下来。当时,初一、二年级的教室就在这棵芭蕉树旁边。这么多年,我看见它开花,却从未结出果实。
原来的(1)班现在变成了图书馆,我记忆中的红色玻璃窗现在已经被更先进的铝合金窗取代,原本朝外的矮墙顶部是外倾式设计,现在也改成了平顶设计。
当我看到(2)体育器材室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她个子不高,留着一头短短的卷发。她近视度数很高,但眼神却很锐利。她说她叫杰瑞,是你们的英语老师。
记得那是初二的时候,蒋老师因为某种原因摔断了腿,打上了石膏,她的办公室在办公楼顶楼,蒋老师干脆在体育器材室(2)门口支了两张桌子,在那里办公、批改作业,这感动了不少学生。
刚刚百度了一下,看到学弟学妹们对江老师的吐槽,笑死我了,看来Jerry的风格还是没变啊。
作为2000级的学长,我来认真回答学弟学妹的问题:是啊!她就是这么严格!但是真的管用!学长,我小学学拼音的时候被关了好久的语言白痴,学英语对我来说很难,对我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在江老师的指导下,我中考了89分,可以说这是我英语考过的最高分了。
学生生涯漫长而短暂,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现在你也许讨厌她,因为她很严格,但是高中毕业后你会抱怨她,因为你再也找不到一个老师能像她一样对你有效、严格。当你离开象牙塔时,你会感激她,怀念她。当你为人父母时,你会感动,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在她眼里,每个人都是敬业的、为中华民族教书育人的好老师。她是一位敬业的、为中华民族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我正在准备写一篇关于奉化中学(奉化一中)的文章,查了很多资料,突然发现竟然错过了这么一所辉煌的高中,真心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努力,不要错过人生中第一次考上百年名校的机会。
一楼的教室特别好的地方就是离操场很近,下课就可以出去玩,不知道同学们还有地方玩吗?
外墙的变化特别大,刷了墙之后整个学校的气质感觉都不一样了,至于三楼和四楼的防盗窗,真的是百感交集,作为媒体工作者,只能无奈的叹息了。
我往里偷偷看了一眼,看到一间教室,门没关,我不敢进去,就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课桌椅也换成了自然原木色的课桌椅,不再是我们以前那种猪血红色的木质课桌椅,教室里不再拥挤,以前我们都是“同班同学”,但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桌位置,明显位置宽敞多了。
推拉黑板、投影仪、空调都是新事物,双管荧光灯、吊扇都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产物,我上课的时候没有电风扇,第一次在教室里看到电风扇,感觉:好先进啊!
教室的门窗都换了,楼道里的小东西也多了很多,看来学校并没有逃过所谓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潮流。不过我发现了这一点。
很多人看到这个东西,估计都会忍不住流泪,也许青春就在这一声声钟声中悄然流逝吧。
校园音响系统后来也引入了实验中学,刚进初中的时候,听着那些“复古”的手机铃声,感觉特别有意思。
这种水磨石地板很有意思,比瓷砖便宜,比水泥高档,而且容易拖地,真是个好东西,不过现在好像用的越来越少了。
上楼还是像以前一样安静,但总感觉有些不一样,好像安静了些。还记得2010年春节,我和小伙伴们摸黑去学校玩。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很少和儿时的朋友保持联系,最后一次相聚,还是在一个朋友的葬礼上。
看了十多遍实验中学的宣传片,我才发现,这栋建筑和原来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除了外墙,原来的“尖尖的”屋顶没有了。感觉“柔和”多了,不再有以前那个“尖尖的”屋顶。也许时间能改变很多,但很多东西还是没变,比如这个老楼梯。
同学,老师叫你去办公室
“XX,XX老师叫你去办公室。”
这句话,对于当时像我这样的穷学生来说,或许是一场噩梦。但十多年后,当我看到张雪峰对学生喊话的短视频:“世上没有比学习更简单的事了。”可惜,当我明白这句话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人生没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看过这座建筑,而且顶上的大玻璃显得有点陌生,仿佛它以前不曾存在过。
这个场景跟我记忆中的很像,从办公室出来有没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呢?
每个学生都梦想着站在讲台上,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站在那里,接受全校师生的瞩目。然而,只有少数的尖子生才能实现这一梦想。
实验中学的主席台设计很经典,位于行政楼二楼正对操场的位置,只是有点高,所以开校运会的时候,下面还要再建一个主席台。
正对着操场,很雄伟高中物理灯管图片,视野也很好。
因为屋顶用玻璃封上了,行政楼中间的天井不再漏风漏雨,现在成了文化墙和校史馆,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我的前任校长是谁。
我沿着教师墙上下寻找吴老师、王老师等熟悉的面孔,似乎除了英语组的Jerry和周老师,其他老师我都不熟悉。似乎教过我们的老师中,还在教书的不多了。虽然我们班没有人考上镇海中学,但有一个班有五六个学生提前考上了第一中学,现在想起来还挺厉害的。
行政楼两侧曾经挂满金字招牌的牌匾,如今换成了两句标语:该怎么说呢?我明白校长想表达的意思,也佩服他的决心,但确实不如当年奉化师范学校墙上挂着的“学好高”“做一名有品德的教师”那么有冲击力。
那种感觉,很像师忠一直给人的感觉,没有棱角,不够锋利。但又不是奉化中学百年历史带来的醇香,或许王老师、姜老师、吴老师这样的老师太过分了,毕竟初中生叛逆,有想法但不踏实,有志向却缺乏耐力,需要好老师做引路人,但也需要保护者和鞭策者。
再看看那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地方
走出行政楼,我在学校里漫步,回忆着每一件发生的事。
新教学楼的车棚如今已经成为了宣传墙,挺有意思的。
零零散散地增设了很多以前没有的停车位。
400米的标准运动场已经铺上了塑胶跑道,比我们当年的煤灰跑道看上去明亮多了。
即使我把无人机飞得超出了限制,我仍然无法拍摄学校的全景照片。
蓝灰色的篮球场好漂亮。
不知道新食堂的饭菜怎么样,也不知道那个著名的5、6家食堂老板互相竞争的场景是否还在。
随着亚运会的开幕,以及王顺等奉化运动员的涌现,现在体育也受到重视了,我们去的时候,实验中学的射击队已经小有名气了,当然我相信这一切都是“挪用公款”这是很多家长的要求,但不管初衷是否正确,万一成功了呢?
宿舍楼的墙面和整个学校崭新的外墙显得格格不入,或许是还没装修过,还保留着20年前刚建成时的面貌。
以前宿舍楼后面有一条很宽的走廊,我们在那里练排球,可惜现在无法通行了,不知道那里修了什么,中考的时候有排球的选项,不知道现在的中考改成什么了,反正高考改得很陌生了。
开幕和闭幕的音乐响起,是时候离开了。二十年前离开的时候,我从未回头,而现在我却依依不舍。生活还得继续,人生只有前进的路,没有后退的路。
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了实验中学的宣传视频。
视频来源:B站《实验中学2015级宣传片》
进一步阅读:
《》
《》
《》
《》
《》
点击蓝色字体打开
所引用图片均已注明来源,自有图片未注明来源。
本文所用图片部分来自网络、报刊、官方刊物;
部分照片已获得摄影师的许可,但大部分照片都是我自己拍摄的;
综上所述:
没离开过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有离开过的人,才会知道这集市的可爱。我无法重现父辈的辉煌,但我想尽力留下这些难忘的回忆。作为人类知识长河中一个节点的事物和物品,哪怕是一张照片,一段文字,也保留了充满集市氛围的温暖。
关注我,转发我,一起开启聊天之路
点击这里你就不会怀孕
本文由:胖子撰写,有需要的可以拿来用
你每一次善意的转发,都是在做好事、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