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讨论
“做好时间计划”
每个人一天都有24小时,不多也不少,但如何利用这些时间却有很大的不同。有时,你就是提不起精神去做任何事情,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而你应该做的事情却一再推迟。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方法是好好规划你的时间。
比如,我会提前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列出来,然后细化到具体的时间。每半个学期(或者假期)写一个大计划,基本上把时间安排好了。某段时间要做的事情会比较宽泛,比如“7点到9点半:物理竞赛”,我会在几天前就确定这个“物理竞赛”是什么,比如一本书的哪一章。但如果时间安排不经常变动,有时候我会提前一两个月就把每天要做哪一章安排好。可以留一些时间不安排,但必须按时完成安排好的任务。这样效率会高很多。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面对看似太多的任务时初中物理竞赛有什么,不会让人慌乱。比如假期作业乍一看似乎太多。但如果你算一下每门课有多少作业,然后把它分成每天的任务,看看每天需要做多少(比如某本练习册需要做多少页),你就会轻松很多。这样,只要按时完成,最后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时,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还有就是要好好利用空余时间。比如早上坐公交车去学校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以前只是发发呆。初三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利用这段时间做点什么呢?于是我开始背诵每天在公交车上经常考的一篇文言文140个单词初中物理竞赛有什么,半个学期就把140个单词的意思全部背了。还有,我在集训队的时候,每天要在食堂排队一段时间,我就利用那段时间背口诀,背了很多以前不熟悉、看得头晕的长口诀。这样的几分钟、十几分钟很容易被忽略,但如果你真的利用起来,日积月累就能成就很多事。
以上所有,只要加上两点就会非常有用:有效运用和持之以恒。如果你只是“徒有其名”地学习,而实际上没有做任何真正有用的事情,那么无论你学习多久都是无用的。
如果不坚持这些时间计划,在一两周后就放弃,你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一个学期每天半小时比连续几天熬夜有效得多。
另外,不建议为了表现得努力而早起晚睡。我也做过压缩睡眠时间之类的事情,但那是因为无法把想做的事情塞进原有的时间表里。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压缩睡眠时间只会降低学习状态。但如果可以利用,那就需要在做更多事情和拥有更多精力之间取得平衡。
“关于学习方法”
我觉得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我的一些学习习惯其实大部分老师都不推荐,我们国家队好几个人的学习习惯也不是很相似,所以最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别人成功的方法最多只能作为参考。
说到具体的复习方法,我觉得自己用的还是比较常规的,基本上就是平时多复习,多背诵,多练题,然后考前模拟。我觉得没什么特别的技巧。有一点我能想到的,不能称之为技巧,就是在题目上会“省练”。比如说比赛的真题,有价值的都是过去十年左右的题,是比较稀缺的资源,所以我会严格把每套真题练到三个小时以内,甚至会专门挑一天来做特别有价值的(比如特别难的)真题。
初三复赛前我只做了奇数班的题,留一半给高一,以免第二年因为没有新真题做而失去考试状态。高一复赛前,我觉得自己一年前真聪明了不少。也有普通的题,不是随便就过了。比如遇到巧妙的思维题,我一般不会直接看答案想不出来,因为看这个题浪费了我很多时间。即使想了好几天也想不出来,就是为了训练自己的思维;有的题专门用某种麻烦的方法解,就是为了训练自己熟练掌握那种方法。
总之就是尽量充分利用每一个问题,而不要只追求数量。
“让卓越成为一种习惯”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句话听得太多了,但不知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比如,一个人如果很少欠作业,就会在自己、同学、老师的心中形成这样的印象。这样,哪怕有一天他很忙,也会给自己一个“不能欠作业”的暗示。另一方面,如果大家都认为你是一个经常欠作业的人,你就会想“算了,再欠也没关系”。这样,在同样的条件下,第一个人不做作业的概率就比第二个人小很多。而且往往,你自己的印象对你的影响,要大于别人对你的印象。
执行力问题也是如此。其实,很多问题(比如拖延症)都可以通过自己采取行动来解决。很多时候,这些问题面临的最大敌人就是你脑子里的想法:“我肯定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所以,优秀其实是一种习惯。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你自然就会有动力去做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这种优秀不是成绩,而是你每天做的事情。成绩的改变需要时间,但你做出的改变却是立竿见影的。
这样的话,最难的其实是如何养成这样的习惯。对我来说,就是找到一些可以激励自己坚持一段时间的理由。只要坚持的时间够长,慢慢就会成为习惯。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醒自己“我能坚持下去”、“我能做好”。后来,以前觉得很难做到的事情,就变得很自然了。
“把每一个提升自我的小想法付诸行动”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你在学校需要一把剪刀,但是你没有。你到处找了很久才找到一把。然后你就想自己买一把剪刀也不错。但是放学后,你就忘了这件事,或者你懒得去。然后你很长时间才模糊地记得你有这个东西,但是下次你需要剪刀的时候,你却没有了。学习也是如此。
其实,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和应该做的事情并不难,但这些往往以细小的想法表现出来,容易让人觉得“不重要”或“无所谓”,从而不去做。
比如光学中的一个点(圆偏振光的左右旋转)我有一段时间想不通,做相关题的时候很容易出错,想弄明白,但很长时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就没做。后来我花了一上午才弄明白,之后做题基本就没犯过错误。这样的一件事可能真的很小,但很多这样的事积累起来,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当你做错事时,首先要找出原因,才能改变它。”
初三上学期,我竞赛成绩不好,以为是班内中考占用了太多时间,于是越来越反感中考,结果期中考试之后,发现自己中考学习得并不好。
后来我反思了一下,发现虽然中考占用了我很多时间,但是我并没有好好利用剩下的时间,没有决定好要学什么书,有限的时间效率不高,而且中考的很多时间都浪费了。
第二学期,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准备中考,比赛时间也利用得很好,整体学习态度也积极了很多,期末考试成绩比期中考试好很多,寒假的一次比赛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集训期间,前几天有一节天体物理课,老师上来就像科普讲座一样讲,公式很少,讲得很慢。课讲到一半,突然拿出几个题目,都是广义相对论,我们学得不多。还说选拔考试都会考这样的题目,他不教这些课。当时心里很气愤:这算什么?考一堆谁都没学过的东西,也不解释?但后来冷静下来想了想,生气有用吗?生气能让我进国家队吗?这就是事实,我只能接受,在这样的事实下尽力。
然后我就找了一本广义相对论的书,自学了一下。虽然学的不多,但是他后来给我的题目和他上课时给我的题目一模一样!所以我大部分题目都能答对。从后来的结果来看,这些题目是国家队选拔的重要依据。
情况往往如此。外部环境(或无法改变的个人条件)不会令人满意。但是,为无法改变的事情烦恼是没有用的。它会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你的积极性。最好接受它,适应它,并在现有条件下尽你所能。
“关于信心”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物理考试,大部分题目我都会做,走出考场后以为自己考得还不错,但一看答案,却发现大部分题目都是错的。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一直被“我的答对率很低”的心理阴影笼罩着。结果,很多本该答对的题目我却特别容易答错,那几个月考试时我犯了不少错误。
直到有一次考试,我走出考场时感觉自己考得不太好。但结果发现我几乎所有题目都答对了,分数很高。之后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我答题的准确率提高了很多。
心理阴影真的是很可怕的东西,如果你心里认为“我不擅长这门科目”,那么你在考试中的成绩很可能会明显低于你的实际水平。
但我也知道,这个心理阴影不是说一两句话就能消除的。基本上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消除它(至少对我来说)——考好。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付出足够的努力,至少考好。
自信是必须的,如果缺乏自信,一是主观上要鼓励自己,不要给自己心理创伤;二是要努力改变。只要你真的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无论你的错误率有多高,都无法阻挡你前进的步伐。偶尔的一次正常表现,就足以极大地改善你的心态。
当然,也不能太自信,要客观评价自己。自信不是说当你的实力是 60 的时候,就认为自己的实力是 80。而是当你的实力是 60 的时候,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把它变成 80,而做到了这一点之后,你就不再认为自己的实力是 60。
“帮助别人实现目标就是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如果你看一下深圳中学的国际金牌榜,就会发现每年往往有两三枚金牌。我们国家队领队也说,进国家队的人往往都是室友,比如今年国家队13个人中,至少有三对室友。
身边都是优秀的人,可以给你带来有形和无形的帮助。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比较内敛,因为他们认为同学会“抢名额”,但实际上,往往是因为大家互相帮助,每个人取得的成绩都比一个人单独取得的成绩要好。
“终于,有一点灵感了”
我刚进深圳中学(现在叫初中竞赛班)全校的时候,排名并不是很高,整个初一80个人里我只排30名左右。初二开始参加竞赛,那时候我根本就没学过物理,数学基本是课内的东西,班里一些学数学竞赛的同学,对初中数学竞赛已经很熟悉了,班里还有好几个同学在培训机构里快学完初中物理了,甚至还在读高中物理。在同学们眼里,我是最普通,最不起眼的一个。那时候,如果有人说我三年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包括我自己在内,所有人都会认为那人疯了。
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前,我复习得非常认真,考前同学们聚在一起复习的时候,我经常能答对任何问题。有人说我会在班里排前五名,但我以前成绩一直排在班级的中间,我就想,我怎么可能排在前五名呢?结果我排在了班级第三名留学之路,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那次复习的时候,我并没有想着自己能有多好,只是把能想到的都做了。最后,复习的效果对得起这个当时做梦都不敢想的成绩。之后,除了有一次因为要参加比赛没有复习(那次我排在第11位)外,我再也没有掉出过年级前十名(而且到了初三,年级的学生人数已经从80人增加到了近500人)。
比赛也是一样,我刚开始选择比赛的时候,没有想过自己能有多好,一开始也没有以国家队、世界第一为目标,用三年的时间向着这个目标冲刺。我是在加入集训队之后才开始认真考虑国家队,在国家队培养了大半之后才认真考虑世界第一。我之前的成绩也基本如此,我做的就是看着不远处的目标,做好眼前该做的事情,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我所取得的成绩远比三年前多。
一路走来,负面的声音很多。尤其我刚从班里的中等升到顶尖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带着惊讶和嘲讽的语气说:“他居然真的用功了。”初一的时候,我的体育成绩在班里垫底,一千米只跑了五分半,按照中考的标准,是零分。初二的时候,我开始天天跑步,经常有体育好的同学在我旁边捣乱,然后欺负我,因为我追不上他们。但我坚持了两年,到了中考的时候,我和我们组一千米并列第一,3分17秒,换算成成绩是100多分。入选国家队的时候,包括我们后来的队长在内,很多人一度都不看好我,但我坚持努力,最后还是进了国家队。在参加国际比赛之前,我已经是队里最让领导骄傲的球员了。
有一句话大家觉得听多了就听不下去了,就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专心走好风雨路”。这句话出自汪国真的《热爱生活》一诗。其实在这首诗之前还有一句,就是“我不去想自己是否能成功”。我觉得这句话被扔掉了,很可惜。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不要总想着自己是否能成功。远方肯定有,但所谓的梦想对我来说,更多的是脚下路途方向的指引,而不是一个遥远的天空中让我日夜思念的存在。总想着那个远方,会让人觉得成功是那么的遥远,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就专心走好自己的风雨路,做好自己现在该做的事。这个过程其实比结果更有意义。而且,如果把这个过程做好了,梦里的远方,也会经常出现在眼前。
我不认为自己是个天才、神童,智商不高,没有“超级大脑”的本事。我有不错的科学天赋和学习能力,但我觉得没有那么好。我总是喜欢说我是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方法取得成功的人。像IPhO,我敢说我是准备最认真、最充分的人。2016年IPhO世界第一毛晨凯就曾说,他认为他的一个同学(当年的世界第二)是“天才型”,而他自己,则认为自己是“励志型”。对于我,我也认为自己应该是“励志型”。
最后的想法
最后,我想给大家留下《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一句话。
我想让你看看什么是真实的,一个手里拿着枪的男人的想法。当你知道你开始的时候,但你开始,你看不到它是什么。你赢了,但你做到了。
致谢
一路走来,我要感谢的人很多,我要感谢我的总教练熊志松老师,感谢我初中时期最先引导我走上比赛之路的周俊民老师,感谢我所有的老师和教练,感谢南开大学国家队领队宋峰老师和教练组,感谢家人的支持,感谢所有关心我、帮助我的同学,感谢母校深圳中学。
我祝愿母校和在这里有幸认识的各位朋友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