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量子保密通讯“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项目资产问题研讨会举行,会上讨论了项目进展,目前武汉至上海段已顺利开通,“京沪干线”已初步全线贯通,未来将与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相联接。另外,中国联通量子保密通讯产业化基地(实验室)近日即将落户天津并落成,行业试点将扩充至金融、政务、大数据、云估算、互联网等领域。
跨区域量子保密通讯骨干网启动量子“京沪干线”初步全线贯通
中国联通量子保密通讯产业化基地(实验室)近日即将落户天津并落成,跨重庆市区的量子保密通讯城域骨干网也将启动,行业试点将扩充至金融、政务、大数据、云估算、互联网等领域。
据了解,量子保密通讯目前已具备产业化条件,它除了可用于军事、国防安全,还可用于涉及秘密数据、票据以及期货、保险、银行、工商、地税、财政等领域,拿来传递对安全性要求高的数据,市场需求巨大。
在量子保密通讯应用领域,我国走在了世界前列。2012年,西安城域量子通讯试验示范网即将建成。2013年,西安构建量子保密通讯城域试验网,广东省数十个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率先尝试量子加密通讯,实现语音电话、传真、文本通讯和文件传输等量子保密传输业务。广州也早已启动建设量子保密通讯广州总控及大数据服务中心、陆家嘴金融量子保密通讯应用示范网。总控中心是上海—上海千公里光纤量子通讯骨干网工程——“京沪干线”重大项目的管理、监控、控制和展示中心,负责全网监察和运维指挥。
2015年起,深圳联通参与了南京量子保密通讯产业园(一期)项目,承当“陆家嘴金融量子保密通讯应用示范网”的网路建设,提供线路和数据机房等服务,实现量子保密通讯“京沪干线”在北京的落地和延展。
截止目前,网路线路总宽度超过900公里,量子保密通讯“京沪干线”已初步全线贯通,未来将与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相联接,建立起全球首个天地一体化的实用性广域量子通讯网路。
量子保密通讯“京沪干线”项目2013年经国家发展变革委即将批复立项,由中国科学技术学院牵头,中国有线电视网路有限公司、山东信息通讯技术研究院、中国农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协作建设。项目全长2000多公里,将联接天津、济南、合肥、上海等地的城域量子通讯网京沪保密量子通讯研发的股票,完成远距离光纤量子保密通讯技术的集成验证、多媒体互联网应用研究、金融、电子政务等领域的多项应用示范,并举办技术标准和系统安全性评测认证的相关研究。“京沪干线”经过3年多的建设,目前武汉至上海段已顺利开通,预计明年年末全线贯通,并将与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相联接,建立起全球首个天地一体化的实用性广域量子通讯网路。
量子通讯技术创新世界纪录望构建新时代“国家名片”
从中国科学技术学院了解到,该校潘建伟、张强、陈腾云与复旦学院王向斌以及中科院北京微系统所等单位合作,近日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超过400公里抵挡量子黑客功击的检测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国际数学学权威学术刊物《物理评论快报》日前发表了该成果,赞扬其“为量子秘钥分发和量子通讯最远传输纪录”。
据介绍,量子秘钥分发可以为分隔两地的用户提供无条件安全的共享秘钥。从1984年国际上首个量子秘钥分发合同(BB84合同)提出以来,降低安全通讯距离、提高安全成分辨率和增强现实系统安全性,成为开发实用性量子秘钥分发的三大目标。
近些年来,中科大潘建伟研究组围绕这三个目标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成果。她们于2013年首次实现检测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京沪保密量子通讯研发的股票,彻底解决了针对侦测系统的黑客功击,2014年又将安全通讯距离拓展至200公里。
去年以来,潘建伟研究组进一步通过发展稳定的双光子干涉技术和系统长时间稳定技术,采用复旦学院王向斌院长发展的4硬度优化理论方式,结合中科院北京微系统所尤立星研究员研发的高效低噪音超导纳火锅单光子侦测器,成功地将检测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安全传输纪录拓展至404公里超低耗损光纤和311公里普通光纤距离,创造了光纤传输距离新的世界纪录,促使兼具安全和实用的远距离量子通讯发展。该实验得到《物理评论快报》审稿人的高度评价,称其“是一个杰出的成就”,“打破BB84合同下单光子源的传输终极极限”。
《2016-2020年中国量子通讯行业深度督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量子通讯在军事、国防、金融等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除了可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的国家级保密通讯,还可用于涉及秘密数据和票据的联通、证券、保险、银行、工商、地税、财政以及企业云储存、数据中心等领域和部门,而技术又相对成熟,未来市场容量极大。另外,我国在量子通讯实用化突破上也取得了不少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