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期终考试数学试题剖析
高二期终考试数学试题剖析
一、试卷结构
试题共24题满分100分、时量为90分钟、考试范围为高二选修一全部内容。具体的题型是1题――14题为单选择题分值为42分、15题――20题为填空题分值为20分(其中实验题占12分)、21题――24题为估算题分值为34分。
二、试题总体特点
1.试题结构与我市以往期终考试试题基本相像,而最后压轴题与2007年我市期终考试压轴基本相同。
2.各章所占分值为: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5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30分,第三章互相作用15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理40分。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重点突出,适当的注意了对能力的考查。更非常地重视数学情境的设置,给中学生以数学思维方式的引导。
3.试卷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考查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剖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好多的题都是身边的数学情境。
总体来看,本试题命题目是符合我市(我校)实际情况、适合新课改后学生的,是一套成功的考题。
三、成绩统计
年级参考人数913人,其中90分以上44人,80-90分103人,70-80分208人,60-70分185人,50-60分152人,40-50分116人,30-40分65人,30分以下36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9分,平均分只有62.2分,分数过低了些,优秀率16.1%,及格率59.1%。
四、答卷解读、抽样统计
共抽样调查了我校成绩相对最好的1106班的50份试题,为便捷起见以各题全部做对的中学生人数比列统计估算了难度系数(容易度系数)分别为:第1题0.76;第2题1.00;第3题0.88;第4题0.96;第5题0.98;第6题1.00;第7题0.94;第8题0.90;第9题0.92;第10题1.00;第11题0.90;第12题0.90;第13题0.30;第14题0.40;第15题0.88;第16题0.86;第17题0.86;第18题0.64;第19题0.66;第20题0.60;第21题0.98;第22题0.92;第23题0.92;第24题0.38。
从试题抽样调查看选择题第13、14、计算题第24及实验题第18、19、20题失分最严重。而第1题得分不太理想实属不应当出现的。
五、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要不断改进教法,培养中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强化备课,多研究中学生,多和中学生本身出发来设计教学。要将数学课上得有趣,让中学生学得有味,做到“润物细无声”;认真备好每堂课,注意化学知识前后的贯通与纵横联系,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把课上活。
2.增加教学重心,施行零起点教学。要照料全体中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教学,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落实到位。
3.强化实验教学,让更多的实验步入课堂。要不拘方式地进行实验教学,让中学生动手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引导中学生观察、发现、体验、探究,让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获取知识的方式与途径。
4.强化解题规范化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规范,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要求解题思路清晰,思维严密有序,能确切地读题、审题,能将题中的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剖析,诠释推理,联立多项式求解,养成良好有效的解题习惯;另一方面,要求解题书写规范。从考试情况看,部份中学生解题抒发不很清楚,书写不很规范,今后教学中需继续强化
第二篇:初三数学期终考试试题剖析
高二数学期终考试试题剖析
一、试题评价:
1、试题紧扣教学大纲,重视中学生基本技能和基础能力的考查,知识覆盖面适当,突出教材的知识考查,知识点有针对性,能彰显对考生基本素养和能力的考查,知识点和题目设计与大纲、教材要求吻合,没有超出要求的题出现,难易适中。
2、注重考查中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式,重视知识的应用。
3、试题很有心意,传统题目彰显的并不多。
5、注重对化学实验与会考、高考中数学知识的考查。
6、试卷中设计了多选题,与现行的中考相适应。但相应降低了考试的难度,试卷分辨度显著。
二、学生答题基本情况
1、单项选择题:总分30分,中学生平均得分不高,主要错误出现在第8小题。9小题和10小题。
2、不定项选择题:总分16分,中学生好多都是只选择一个正确选项,主要错误:
11、14小题。
3、填空题:总分18分,中学生平均得分6分左右。
4、计算题:总分36分,中学生平均得分10分。最后一题难度相对较大,大部份中学生并不能挺好的剖析下来。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1、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数学概念与规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机械能和动量的理解不透切。
2、不能确切理解和掌握化学图象的含意,不能应用化学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不能正确应用已学过的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技巧来剖析处理问题。
4、审题和解题的习惯差,解题思路混乱,物理估算能力差,书写混乱。
四、原因剖析:
一是小学数学主要是对中学生的具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剖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显著增强了,对此步入中学的中学生有一个调整的过程。二是中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把握不够。三是没有产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为学习数学就是做题,不注意对化学基本概念和规律理解与把握,结果是越做越糊涂,学习疗效不好。
五、教学建议:
1、认真学习研究《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学数学班主任要注重教材与教法的研究,依照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产生拐点时;当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须要降低思维加工的梯度时,都会产生教学难点。所以要求班主任对教材要深刻理解,要清楚中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的水平,在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使中学生分步达到目标而使难点得以突破。因而中学数学班主任要研究初中和分科前化学教材的教与学的情况,了解分科前化学的教学方式和教材结构,晓得中学中学生学过什么知识,把握到哪些水平以及获取这种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按照分科后小学数学教材和中学生状况剖析、研究初一理科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式,增加“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中学生树立起学好化学的信心。教学中,对中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切不可操之过急,要科学掌握教学要求,循序渐进。
2、讲清讲透数学概念和规律,使中学生把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上去的。在教学中,首先要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注重概念和规律的构建过程,使中学生晓得它们的来历;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数学规律要使中学生把握数学规律的抒发形式,明晰公式中各化学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概念产生、规律的产生过程,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着重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抒发能力。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构建鲜明的数学情境,引导中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步入到具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确切、鲜明、深刻地划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开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3、重视数学思想的构建与化学方式的训练。
学校数学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式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数学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数学模型,剖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构建数学模型是培养具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数学概念和规律构建过程的讲解,使中学生领会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技巧,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中学生构建和应用数学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4、不要随便降低教学难度。
数学思想的构建与数学技巧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化学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渐增强中学生剖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到化学过程的剖析,并把化学过程图景化,让中学生构建正确的化学模型初三物理期末试卷分析,产生清晰的化学过程。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谨慎,应符合理科学生的实际。对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讲,初三理科阶段的习题一直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切勿急于将综合性的题目拿给中学生,更不要将中考的考题拿给中学生,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做示意图是将化学习题具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构建化学模型的重要手段,从初一一分科就应训练中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曲线运动》习题要求中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能量与动量》习题要求中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但是要求中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作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中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中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化学过程转化为具象的物理问题,再回到数学问题中来初三物理期末试卷分析,教学中要帮助中学生迈过这一难关。如在动量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动量定律和动能定律问题时,注意引导中学生将化学现象用物理式抒发下来;讲震动和波时,结合两者过程示意图讲解,厘清图像的意义,因而学会用图像剖析过程、解决问题。
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可以渐渐培养的。
通过演示实验、录象、挂图、模型、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变具象平静为形象生动,以提升学习的兴趣。
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有关的化学学家、物理学史、高新科技成果,能迸发中学生的求知欲。
掌握试卷的难度,保护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学的每次考试,假如分数太低,对中学生的自信心非常不利,甚至自此一蹶不振。所以班主任应把握平常练习的难度,考试给分从宽,以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举办课堂讨论,组织学习交流,请朋友谈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自己是如何听课、做笔记、做练习的。让她们在彼此的相处学校会学习,调动她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篇:初一期终考试试题剖析
合肥市十三校2015-2016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剖析
初三物理备课组
一.中学生考试成绩剖析:这半学期的时间相对于上半学期来说稍长些,教学内容也不如选修1具象,但中学生考试成绩总的来看并不理想,及格人数极少,其主要诱因是中学生基础太差。选修1没有跟上,再学选修4时早已有一部份中学生舍弃了学习语文的念头,按照中学生的情况我们在上课时进行的较慢,到期末考试时刚进行完,也没有时间给中学生备考。中学生对公式有些初步的印象,让其会熟练的运用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此次考试年级的平均分较低,班级之间差异不大;及格率过高。二.考试试卷的剖析和评价:在试卷内容的编排上,较有灵活性,层次性很强。试卷难度对我校的中学生来说较高,知识点的考查很全面,注重考查了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三角恒等变型以及一部份函数及其性质等基础知识。从整体来看,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同时,着重对中学生进行能力和物理思想方式考查,且对重点知识和重要方式进行重点考查,内容较全面,命题方式向中考的方向靠拢,有一定的灵活性。最后两道题,综合运用各知识点和方式去剖析给以解决,要求中学生有较强的剖析能力。具体来说:
1.选择题根据由易到难的次序,总体上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式,考查中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的记忆、理解情况。前8题基础性较强,但第7题中学生错误很高,究其缘由是中学生读题不够仔细。第8题是对向量的数目积的几何意义的考查,中学生不会灵活运用造成错误率很高,而第11,12题有一定的难度,涉及到函数的性质与三角函数的图象以及知识的转化并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式等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较强,大多数中学生只有蒙了。2.填空题总共4小题整体难度不大,第13题对弦长公式的考查直接用公式即可,但有某些中学生不会转化成弧度制下的弦长公式,结果出错。第15题是对三角函数给值求值的问题,中学生便于发觉两角互余,直接可写出结果。第16题中学生错误较多,缘由是没有正确求出点P的座标,即对于诱导公式应用不熟。总的来说填空题适应中学生由易到难的解题心理。从中学生的解答情况来看填空题得分率相对来说还算理想,不过从这几道题的考查结果看,中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剖析能力亟需增强。
3、解答题的前3题属基础题,非常是第17题是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二倍角的余弦的考查,很多中学生总想着直接用已知的余弦值直接带入而盲目的乘以正弦,从另一方面反映中学生做题时太呆板,审题能力和估算能力差也是造成本题失分的一个重要诱因。第18题是对向量平行和垂直的座标表示的考查主要失分处在于估算方面。第19题是通分求值题,第(1)小问是指数和对数恒方程的考查,中学生对该知识有所遗忘;而第(2)小问是对诱导公式的考查,从批阅的结果看很多中学生口诀记住了不会应用,错误率也很高。第20题的出题有些不足,有朋友可依照图象直接求出递减区间和值域,没有必要求解析式了,我觉得这是出题时没有考虑面。第21题是一个具象函数题,考查单调性的证明以借助单调性解决与三角有关的不方程题问题,难度较大。有一小部份朋友只能求出第(1)小问,大部份中学生是空白。
三、学生答题的基本状况:中学生基础太差,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挺好的培养,运用知识不灵活和知识没有系统化,非常是审题的解题习惯无法得到挺好的培养。同时反映出中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方面把握不熟练,运算、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题的规范性有待提升。
第四篇:八年级数学期终考试试题剖析
2012—2013学念书期化学期终考试质量剖析
八年级数学班主任:白水中学王军
一、指导思想
了解这上半学期以来,班主任的教学情况和中学生的学习现况。通过期终考试,一方面关注班主任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状况,另一方面为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找出差别,认真反省,明晰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二、试卷基本情况
(1)试题结构
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型、题量及分数如下:
一、选择题:8小题,共计24分
二、填空题:9小题,共计23分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6小题,共计33分
四、计算综合题(20分)
题目共计24小题
(2)试题剖析
1.试题在考查目标、试卷结构、题型设置、考查内容、分值分配等方面与往年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愈加突出考查了中学生灵活运用数学基本知识进行剖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卷试卷覆盖面广,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评,并突出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
试题层次分明,有一定的分辨度,试卷在设计上难易有度,各难度的题目互相交融,可以说,中学生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获得满分并非容易。
3.命题指导思想明晰,考题内容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围绕课本,无怪题、偏题和超纲题,注重对中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4.结合高中数学课程变革实验推动的须要,渗透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适当降低考题的开放程度,有利于引导中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5.题型稳定。有填空题、选择题、作图实验题和综合题四大题型。因为题型结构不变,有利于班主任和中学生心理上的稳定,举办正常的教学活动。
6.联系生活实际,侧重考查中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试卷结合具体情境考查中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所提问题力求来自生活实例和实际情境,符合八年级中学生的认知特征与规律。通过对中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使中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如第7题考查物态变化: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那个?这种试卷通过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考查了中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这类试题较好地彰显了从生活迈向数学,从数学迈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三、试卷质量剖析
抽样人数49人,整卷平均分55.5分,及格率44.9﹪,优秀率10.2﹪,最高分88分,最低分10分。
四、存在的问题
(1)中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识记没有到位,该得的基础分没得到
试题中可见,有些中学生平常不记不背。总觉得化学属理科,要想学好,重在理解,而实际上有时又无法达到真正理解,忽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记忆,对有些知识的掌握只能达到“听上去耳熟,看上去眼熟”的水平,没有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因而在不该失分的地方丢了分。如第16题有关光学的基本概念:色散现象及光的三原色的问题也不是挺好。
2.审题不清,题意理解错误
中学生解题时,常常对一些看似熟悉的题目思想上不够注重,审题不仔细,结果答题不符合要求。
3.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佳。主要表现如下: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运算能力薄弱
①
规范画图能力弱
做图题相对简单,主要考察规范的图示方式,应属送分的题目。但完成的情况却并非理想,得分率仅为45.23%②排除干扰能力弱
主要表现在学习数学之前对有些事物的错误认识无法更正。当情境发生变化时,很容易把从数学中获得的知识和规律弃之脑后,穿新鞋,走老路。
③设计实验能力弱
开放型试卷在考试中所占比列越来越大,要求把握知识的层次相对较高。中学生得分率较低,说明中学生面对新的数学情境和新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不强。
4.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运算能力薄弱
估算题是综合性最强的题目,反映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和物理运算的能力。从卷面看被扣分主要在理解题意,公式应用及运算方面。诸如第25题,这一个综合剖析题,中学生的得分率仅为9.2%。非常是最后一问估算银的质量时,没有多少中学生能考虑到其中的容积关系,致使最后没有成功做好这题,失分较多。五.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是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要重视对中学生学习技巧的指导;
二、专研教材。强化备课环节中的备中学生,努力培养中学生的良好校风。
三、是注重双基,对中学生的估算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训练。
四、是提升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紧贴生活。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科技发展动态。注重实验的教学与指导。
五、是有针对性的解决中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尤其要加强备考巩固环节。
第五篇:高中数学期终考试试题剖析
九年级文综市二模
试题剖析
大
磨
中
学
郭振虎
九年级文综市二模试题剖析
一、对试题试卷的剖析
本卷四大题型,整张试题重视了对化学学科中的观察、判断、分析、理解、综合等各类能力的考查,试题比较重视理化学科的实用性,试题使中学生感遭到理化就在身边,对她们是有用的。这样,可以引导中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联系身边的理化知识,以培养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但试题整体对现有中学生难度较大,导致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中下等中学生得分率不高等结果;整张试题彰显出了难度系数偏大、计算量偏大、综合性强的特性;整张试题非常重视中学生对知识的联贯及综合剖析能力的考查,而我们在教学中对中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的培养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针,没有进行过多的综合训练,这也导致中学生对试题不适应的结果。
二、对各类题型的剖析
1、选择题
得分率在60℅左右,该题主要在概念、计算、分析和推论中出现错误,说明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还不够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还有所缺乏。
2、填空题
得分率在40℅左右,中学生失分较为严重,非常是对热学中的估算推论出现错误,不能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学因而用,填空题覆盖知识点比较全面,但是比较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但估算量过大,导致中学生历时过多,从得分情况来看,一些好中学生虽在此得分率比较高,但耗费时间过多,直接影响前面的答题情况,也就是说中学生对试题的统筹安排上还不能达到心里有数。
3、实验题
得分率在20℅左右,实验题主要考查中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本张试题注重了对实验“做与不做”的考查,也就是说实验假如是做了的中学生,这种题比较简单,但若果这种实验没做,而是班主任讲实验的话,可能有些地方就容易被忽视。所以,导致中学生背实验、不会答实验的结果,此次试卷强化了这方面的考查,突出了理化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这对教学起到了一个正导向的作用。
4、计算题估算题是综合性比较强的一种题型。此次试题的估算题,虽然没有梯度,难度偏大,但我们在教学中由于加大了这方面的练习,应当是可以的,但中学生普遍分值不高的诱因就是时间不够了。中学生在后面的答题中历时过多,等到答估算题时没有时间了。今后应提升做题的确切率和速率。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及应采取的举措
(一)依照拟定的计划循序渐进,打好基础
考试检测中学生素养高低的手段之一,重点在于考哪些、怎么考。在教学中要注重理化概念、规律的教程教学,注重理化现象教学,注重中学生理解、分析、推理抒发能力的培养,注重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要应当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中学生的素养。
(二)改进教学方式,使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的质和量是评判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因而应举办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中学生负担、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中学生科学思维水平为中心的教学变革,并且应重视实效。
2、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对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思维方式、语言文字抒发、解题过程,采取规范训练,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