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掌握浮力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我们通过自制教具将该部分抽象内容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为学生创设了直观生动的物理情境,使教学过程更加清晰。此外,自制教具的运用让学生对浮力产生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留学之路,营造了创新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材《浮力》章节为例,对教学创新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浮力实验、创新、创作场景
1 简介
初中物理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素质和关键能力,为了适应国家发展,培养新型人才,必须将创新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并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有效引导必不可少。
“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掌握浮力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综合运用二力平衡、液体压力、压强等知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八年级学生的思维还以直观形象为主,大部分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3])。因此,我们将本小节的抽象内容,以自制的教具直观地呈现出来,不仅为学生创设了直观生动的视觉物理情境(3),使教学过程清晰,而且可以让学生对浮力产生的原因有更深入的理解,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们将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中“浮力”小节的教学创新进行详细的实例说明。
2.情境创设与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2.1 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物理概念的建构需要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通过体验和观察去探索物质世界,为学生构建一定的形象认知,进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提出问题,建构物理概念。对于物理,物理课堂情境的创设需要紧密联系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飞屋环游记》是一部经典动画,其中有一幕是主人公卡尔用上万只气球,将自己的房子拉起来,开始了自己寻梦的旅程。虽然是动画模型,但是由于气球受到空气向上的浮力,房子才能被拉起来。该场景非常适合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透过制作“微型飞屋”(如图1所示),让学生思考为何地球上一切物体都会受到引力的影响,而“飞屋”却可以飘浮在空中,创设直观的物理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如图2所示),从而引出有关浮力的新一课。
飘浮的气球虽然常见,但飘浮的气球“载”东西却并不常见,而这正是从生活到物理的关键一步。通过这样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创设,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界、将生活与物理联系起来的能力。逐渐将书中的相关现象与物理概念联系起来初中物理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发散思维。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2.2 合理运用自制教具,深化学生创新意识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要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需要学生运用二力平衡、液体压力、压强等知识,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对八年级学生的要求较高。由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侧壁在不同位置受到的液体压力不同,讨论侧壁上液体的压力相对复杂,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制教具巧妙地克服这一困难(如图3所示)。
将装置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乳胶膜的变形,直接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搭建三维模型(如图8所示),从理论上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并及时强化。通过自制教具将抽象知识直观化。可视化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完成概念的建构。自制教具可以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物理情景,培养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
3 教学片段展示
本课教学流程如图9所示,限于篇幅,本文将选取两个教学片段,即新课的介绍和浮力产生原因的认识。片段一,通过“飞屋”实验引导学生感受浮力的存在,介绍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片段二,通过自制教具(如图3所示),通过观察装置橡胶膜的变形,让学生了解到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施加了向上和向下的力,从而产生了压力差
将其放置在水中,慢慢向下按压,膜就会发生变形,而且左右两边的变形量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同样的液体,同样的深度,膜上液体的压力是一样的,面积也是一样的,所以左右两边受到的变形量是一样的。膜上的压力是一样的,而且压力的方向都是向内,所以左右两边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刚好可以互相抵消;上边的膜的变形量明显小于下边的膜,上边的压力是向下的,下边的压力是向上的,也就是说上边的膜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小于下边的膜受到的向上的压力,所以在垂直方向上就有了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而产生浮力的原因就是液体对物体施加压力,向上和向下之间的压力差。所以,FF就是一个F向下,方向是垂直向上。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尝试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
(1)注重科学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是本部分的难点,其原理是物体上下流动的液体或气体产生的压强差,教师可利用创新教具,将压强差直观地表达出来,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意识。通过教师创新,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获得创新思想。教师创新性自制教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结论
“浮力”这一节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不断进步,为祖国建设献身。本文内容在“基于教师专业认证的物理教育论坛暨第十二届“格致杯”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展示评比活动中进行了展示。从类比引力方向到感知浮力方向,再到通过自制教具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每个环节都与学生积极互动,课堂气氛热烈,在物理课堂教学技能展示评比(研究生组)中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