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书
笔试课程
2020年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1月10日上午】
【资料来源:网络】
初中物理:电阻
1. 考试题目回顾
2. 试题分析
【教学流程】
第一节:课堂介绍
引导学生复习电阻的物理意义:导体对电流所产生阻力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力也越大。教师进一步提问: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哪些?由此引出新课“电阻”。
第二节 新课程教学
提问(结合旧知识):复习一下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除了材料本身,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电阻?
猜想与假设:根据家用电中不同电流所用的电线粗细不同,学生可以猜测电阻与长度、截面积有关。
计划和设计实验:
因为是多因素探索,所以首先要明确的是控制变量的实验思路。
老师给出了三组镍铬合金丝,分别为L1、L2、L3。L1、L2为截面积相同、材质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丝;L2、L3为长度相同、材质相同但截面积不同的镍铬丝。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步骤,汇报实验方案。老师对实验步骤进行补充、总结,得到以下步骤:
(1)以L1、L2为控制组,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际物体。
(2)闭合开关,读取电流读数I1、I2,并记录在表中。
(3)以L2和L3为对照组,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巡视教室,进行指导,纠正电路组装不合理的问题。
分析论证:
学生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材料和截面积相同时,电阻器的长度越长,阻值越大;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电阻器的截面积越大,阻值越小。
老师讲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个属性,它和电压、电流无关,只和导体本身的材质、长度、截面积有关。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
小组内互相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败以及如何解决。
步骤 4:总结
1.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总结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相关知识,并在下节课中进行分享交流。
【字体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 物理探索实验的步骤是什么?
【参考答案】
物理探索性实验分为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评价和交流七个步骤。
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这门课的困难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的?
【参考答案】
首先是实验电路的组装,看似简单的电路其实存在很多问题,组装时由于线材过多,摆放不科学,容易造成连接错误。还有就是需要断开开关,安装测量完后,在拆除实验设备前要断开开关。学生所连接的电路要检查,并提前告知连接电路时容易出错的部分。
二是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需要教师在实验后有意识的指导、总结,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探究思维方式。
初中物理《沸腾》
1. 考试题目回顾
2. 试题分析
【教学流程】
第一节:课堂介绍
情境介绍:播放煎锅捞东西视频(内容为:一名巫师神奇地表演从沸腾的煎锅里捞出一个袋子)。播放完视频,老师问:这位表演者在沸腾的煎锅里捞出什么东西?我捞出东西,却没有被滚烫的油烫伤。真的有不怕油烫的神奇技能吗?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其实这就是利用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性。由此引出新课“沸腾”。
第二节 新课程教学
1. 提出问题
老师展示一张水沸腾的图片,并提问:沸腾是汽化的另一种形式。你在家里看到水沸腾的样子是什么?水沸腾时的特点是什么?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越来越高?
2.猜想和假设: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测:(1)水被加热时,温度总是上升的。 (2)水被加热时,温度先上升,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3.设计实验并制定计划:
老师展示实验器材:铁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火柴、中间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记录表。讨论结束后,代表发言,老师批改。最终实验方案如下:
(1)按图示安装设备: ①烧杯中不要装水过满,避免加热时间过长。甚至可以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热水,以缩短加热时间。 ②不要让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的底部和侧壁。 ③检查石棉网是否在正确的位置。
(2)点燃酒精灯加热水,当水温接近90℃时,开始计时初中物理晶体,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读数,同时记录此时的现象。水沸腾后,记录4~5次温度计读数。
(3)绘制数据点并分析水的沸腾图像。
4. 进行实验
实验前,老师最后强调了实验注意事项,随后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指导。
5.分析与论证
在得到实验数据后,组织学生结合实验数据和前面学过的晶体熔融规律,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师生总结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水在沸腾之前,会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2)水沸腾时,吸收热量初中物理晶体,但温度保持不变。
(3)水停止加热,不再沸腾。
老师根据学生画出的曲线给出了沸点的概念:各种液体沸腾的时候都有一定的温度贝语网校,这个温度就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有不同的沸点。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
老师指导学生结合本节所学知识,讲解从“油”罐里捞出东西的原理。
步骤 4:总结
摘要: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作业:课后思考:用水浴加热水能煮沸吗?为什么?下节课分享结果。
【字体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 沸腾和蒸发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而蒸发仅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沸腾发生在某一温度(沸点),而蒸发则发生在任何温度下。
2. 演示实验和探索性实验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探究性实验是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需要学生参与教学,目的是带领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演示实验的承担者主要是教师或多媒体,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初中物理《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1. 考试题目回顾
2. 试题分析
【教学流程】
第一节:课堂介绍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浮力产生的原因:对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来说,其上、下表面受到来自液体的不同压力,这就是产生浮力的原因。
据此,老师问学生哪些因素可能与浮力的大小有关?由此引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话题。
第二节 新课程教学
1. 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有关压力和浮力的有关知识,结合生活经验,猜测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考虑和猜测的影响因素包括: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或体积等。
2. 设计实验并制定计划
组织学生根据猜想内容,以4人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实验方案。讨论前,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
(1)怎样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空气和液体中的浮力,并比较读数。)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很多,怎样控制它们,应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铁铝块、水及浓盐水等)
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讲解实验步骤,指导老师进行补充,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案。
3. 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性实验:
(1)A组将物体浸入同一种液体中,改变浸入深度,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的深度有关;
(2)B组将一个矩形物体的不同面浸入相同深度的液体中,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3)C组将物体浸入不同液体中,深度相同,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前老师强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实验过程中老师巡视指导,发现典型问题,帮助各组完成实验。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重物不要碰到容器底部。
实验结束时,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展示本小组的实验结果。
4 分析论证
根据各组实验结果,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验证假设与结果是否一致。
师生共同得出,物体的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以及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实验过程,思考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有哪些?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将铁块浸入液体中时,应缓慢下沉,待弹簧测力计稳定后再读数值,注意液体对测力计的冲击等)
步骤 4:总结
摘要:你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作业:思考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浮力与体积以及液体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字体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 请详细解释阿基米德原理。
【参考答案】
2. 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请说明除本实验外还有哪些实验也采用了此方法。
【参考答案】
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在力学和电磁学中都很常见。例如在力学中,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探究滑动摩擦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压力与接触面粗糙度的关系是,我们要先控制压力来改变接触面粗糙度,再控制接触面粗糙度来改变压力。在确定发热量时,我们可以先控制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分析电阻与发热量的关系;其次,我们可以控制电阻与通电时间相同,分析电流与发热量的关系。
2022年河北承德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汇总欢迎关注中工承德教师资格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