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中物理教学现行教材有两种版本:
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教材编写组
作者: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与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所
由研究发展中心编制。
我从教材编写、高考题型设置、四年实验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经过比较,我们得到的印象有三点:标准一致、各有千秋、各适合不同的地点。
1. 教材编写
两个版本均基于教学
教育部2003年《高中物理教程
这
选修(I)和(II)
(1-1、1-2)和选修课(3-1、
3-2、3-3、3-4、3-5)等。
模块的章节安排如下
右表:
广东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必修(一)
共4章22节 共4章23节
必修(二)
共5章23节 共3章23节
选修 (3-1)
共3章21节 共3章25节
选修 (3-2)
共3章20节 共3章16节
选修课(3-4)
共5章28节 共5章29节
选修课(3-5)
共4章20节 共4章23节
可以看出,两个版本的物理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区别在于侧重点和地位。
足部穴位有所不同。
例如广东版只把点计时器放在时间与位移环节,并要求学生观察点计时器。
该装置及其说明书(必修1,第7页)是人民教育版中作为一堂课讲授的(相对于原版A版)。
要求相同);
广东版匀速加速直线运动是从自由落体运动出发,研究匀速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的。
即由具体到一般找规律,民教版是从匀速加速直线运动到自由落体规律的。
研究,也就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规律去应用,广东版的方法比较原始,也就是
使用纸张、纸球和硬币使其自由下落,并利用节拍器和砖块垫成的斜坡探索s和t2之间的关系。
这一切正是伽利略四百多年前所想、所做和所证明的;而人民教育版使用的是点计时器。
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等现代手段推导匀速加速运动规律;
比如牛顿第二定律,广东版用了五节,人教育版用了四节,广东版多用了一段。
小车在斜面上,不断改变质量、角度,用弹簧秤一遍又一遍地测量合力,费时、费力、费时。
原版A版《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省力、省时、精确。
是的。
再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广东版提供了很多设备,让学生自己设计
实验,选择仪器,自己操作,如果有错,自己修改或者重来,但人民教育版仍然遵循
采用A型重锤进行自由落体试验,具有目标明确,结构简单,效果明显等特点。
在思维方面,广东版侧重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人教版侧重重新定向思维。
强调“先死后生,不死也不生”;
广东版从起点出发,带领学生沿着“巨人”的脚步爬行前进,而人教版则
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向上攀登;
在教材编写方面,广东版教材由广东省专家临时组织编写。
都是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实践拓展、实验探索等内容,不方便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
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组织和指导教学,如果学生设计的课型过多,就会浪费课堂时间和效果。
民教版从闫金铎到张大昌,是全国各地专家几十年心血的结晶。
改革,如增加探索性实验、课题探索、新科学等内容,但主线还是沿袭原版,
学生自学阅读方便,老师授课方便,上课时间和效果可控,因此很多学校放弃了
广东版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取代。
全国高考(粤卷)逐步与高中物理实验教材合并。
也就是和广东版挂钩,比如2005年广东高考第12题。
热敏电阻是传感器电路中常用的电子元件。伏安法现在用于研究不同电路中的热敏电阻。
温度下的伏安特性曲线应尽可能完整。
阻值约为4~5Ω,将热敏电阻和温度计放入一个带塞子的保温杯中,杯中装有一定量的冷水。
水,其他备用仪器设备包括:一个装满热水的热水杯(未图示),一个电源
(3V,内阻可忽略不计)、直流电流表(内阻约1Ω)、直流电压表(内阻约
5KΩ)、滑动变阻器(0~20Ω)、开关、电线若干。
(1)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要求测量误差尽可能小。
(2)根据电路图,连接下图实物图上的线路。
(3)简要记下接线完成后的主要实验步骤。
2. 高考试题
参考粤教版选编3-1第2章第36页《反抗规律的探究》
[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
猜想是否正确,还需通过实验来检验,我们还没学会如何用直接测量的方法。
一种测量电阻的仪器,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间接测量电阻?
图2-1-2是实验的参考电路,BC是被测的导线,想一想。
为什么电表和电压表以这种方式连接到电路?
两个问题的区别在于,电阻丝被热敏电阻所取代。
图 2-1-2
2005年第13题(2)对应选修课1-2第24页(或选修课2-2第64页)。
第32页。由此可见不同系列的教科书也有参考价值。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两种常见的表述:
第一条陈述:不可能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
其他变化:
第二条陈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全部用于做功。
不会发生其他变化。
图10(a)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一条表述的示意图:
外界对冰箱确实做了功,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这两个陈述完成了图 10(b)。根据您的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是
质量是_____。
冰箱
低温物体
高温物体
图 10(a)
热的
低温物体
高温物体
图 10(b)
技能要求:
1.理解和推理能力:
(1)理解量子力学中氢原子的跃迁规律及其能量变化规律。
(2)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本质。
2.实验和探索能力:
(1)画出氢原子能级跃迁示意图。
评论:
1.知识应用的实用性:
(1)氢原子能级图的实践与应用
(2)热力学定律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2. 问题解决的探索性:
(1)探索氢原子跃迁的可能途径和可能的能量变化
(2)探索热力学定律的实际应用可能性和本质
3.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一)用绘画来考查学生的能力
(2)考察学生根据相似原理图绘制另一原理图的能力以及作图的规范性。
再比如2006年广东高考试卷第11题。
一名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来研究水平抛射运动。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它是一块平坦的木板,上面切有一组等间距的平行槽(如图所示,......)。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将铺有复写纸的白纸平铺在硬板B上,实验时,依次将B板插入A板内。
每次,球都从斜坡上的相同位置释放。
B板插入最后一个槽口,同时向纸内移动距离d。
图 2 显示了几个跟踪点。
(1)实验前,应反复调整实验装置,直到球
同样的姿势从静止中解放出来以便_。
(2)B板每次向内移动距离d,为__
(3)如图2所示,画出小球水平运动的轨迹。
图1
图 2
我们看广东教育出版社教材必修2,第14页,水平抛射运动的实验与探索。
书中的DF相当于高考题中的A板,书中的MN和小球相当于
B板与高考卷的区别在于,B板每次移动时,水平间距都是相等的。
再比如2007年广东高考第19题。
如图16所示,在水平方向放置一个平直、光滑的凹槽。
它垂直穿过两块平行的带有小孔的薄板,板间的距离为3.5L。
有两个小球A、B,每个球的质量为m。球A带电荷为+2q,球B带电荷为+2q。
电荷为-3q,两球用一根长度为2L的光棒连接,组成一个带电
初始时,A、B分别静止在左侧板的两侧,与板的距离为
如果把球看作一个粒子,忽略光杆的质量,
在槽内加上一个平行于槽且指向右方的均匀电场E(设槽与光棒均为特殊材质),
绝缘材料,不影响电场的分布),求:
(1)小球B初次进入电场时,带电系统的速度;
(2)带电系统从开始运动到其速度第一次达到零所需的时间
时间和 A 球相对于右板的位置。
这道题可阅读广东教育出版社教科书第1章电场练习1。
5、两块相距8cm的平行金属板之间存在2400V的电位差。
一个电子在静止状态下被释放出来,同时一个质子也在静止状态下从正极板上被释放出来。
(1)它们会彼此通过距离正极板多远的地方?
(2)当它们到达对面的板块时,它们的速度比是多少?
(3)当它们到达对面板块时,它们的动能比是多少?
它们都是带正电和负电的物体,它们都在电场中受到静电力的作用。不同之处在于,这本书
两个粒子分别运动,但高考题目却是用一根绝缘的细棒把它们连接起来。
如果你看过课本上的题目,你应该能很轻松地做完这道高考题。
以上高考题均出自广教版教材。
学生可以轻松完成。在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指导下,
可以,但是有些高考题,比如2007年广东高考
问题 17(16 分)
如图14所示,一个质量为2m的球A静止在同一垂直平面上。
光滑斜面底部高度为H=2L,球受到弹簧弹力
动作后沿斜面向上运动,当它离开斜面到达最高点时,与静止悬浮体接触。
悬挂在这里的B球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B球刚好可以摆动到与悬挂的B球相同的位置
在与点O同一高度,球A被水平抛出,落在水平面C上的点P。
投影O'与P点的距离为L/2。球B的质量为m,悬挂绳的长度为L,
将两个球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 g,忽略空气阻力。求:
(1)两球碰撞瞬间,B球的速度;
(2)已知碰撞前A、B的速度,计算弹簧的弹力对球A所作的功。
广东试题中出现了斜抛运动,该项运动在高考中已经近20年没有考过了。
以往的教科书也长期淡化斜投,甚至在现行的人教版教科书中也是如此。
只有必修2的第9页有几行小字“讨论一下”。
第 17 至 22 页详细研究了斜抛射体的运动。
读过广教版的考生不会因阅读人教版而无法答这道题,但读过人教版的考生将
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三四年的实验
从2004年9月起,我校高一班作为实验班。
课程要求包括实验探索、讨论交流、实践操作、综合拓展规划等课程。
然后,我们在这个班的基础上,又组织了2007年高考10班(物理),并继续开展
到了高三的时候,这些原本在深圳只是三流学生的学生,却达到了我原先期待的水平。
曾任教湖北武昌实验中学优等生,参加惠州高考模拟
我班平均成绩136.2分,最高成绩148分。
我们班平均成绩130.8分,全市前五名中就有两名同学。
我班平均成绩120分,最高成绩143分。
并列百强第四名,位列南山区第一名。
我现在所教的班级,三年级物理(9班),原来是由5班改编的,是我们学校理科成绩优秀的学生之一。
实验班学生高一学年采用广教版教材,高二学年采用人教版教材。与去年实验班相比,
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错,但是研究能力却远不如2007级的学生。
姚月勇研究员带来了一道测试题——探索动能定理,全班100%的同学都能用数学推导出答案。
课堂上虽然有指导,但没有画图、没有设计、没有实验步骤,大部分学生不懂探索高中物理的力学思想,得了零分。
今年惠州市模拟联考我们班平均成绩118分,比去年降低了十几分。
分数线为135,比去年的148分降低了十几分,原因在于实际研究能力较差。
二是适应性较弱,通过调查比较,尚不清楚民教版的使用是否有效。
成绩不佳,但高考是唯一目标,广教版的改革探索实在太耗时费力。
我以为用人教版的教材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哪知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只是按照老路走,
相反,则会事倍功半。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虽然各个地区可能有自己的考试大纲和考试科目,但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
这是大势所趋。作为经济和思想改革的先锋网校头条,广东
教育改革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教育改革思路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
因此,配套的教材就体现了这一思路,实践证明也是先进的。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物理教学有两条路,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爬。
一是踏着巨人的脚步,不断探索;二是走捷径高中物理的力学思想,培养“懂得学习”的人。
这样的人才很快就会学会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先进科学的核心科学秘密并不
不会交给我们,我们只能培养一些人这样,这些人从小就会这样。
科学家思考、假设、设计、做事、创造。即使你不
如果我们把科学秘密交给他们,他们也会创造出自己的尖端技术。这正是国家所需要的。
一种天赋。
另一方面,从高考的角度看,教材内容渗透到高考试题中
还会越来越多,比如探索动能定理,探索机械能守恒,探索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等。
原则等,所以我认为那些教广东教育版的人也可以参考人民教育版,广东
省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要深入学习广东教育出版社,否则,学生的思想就会
无论发展还是高考物理成绩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
为了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要学会创造性思维,通过比较突破思维过程,
维持现状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出发点,问题的本质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