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卷布局
1. 问题结构
高考以能力为主,不同的题型在能力鉴定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自2008年江苏进入新课程、新高考以来留学之路,物理试卷整体结构保持相对稳定,近几年各类题型的分值和占比保持稳定如下表所示。各地、各校高考模拟试卷结构也以此为基础。选修模块中每道题分为三个小题,每题4分,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讨论计算题。
2.知识结构
通过知识点的考核可以识别考生的能力。《考试须知》中物理科目考试所列的知识点多达几百个,现行的高考模式和考试时间决定了物理科目考试无法做到知识点的全覆盖。为此,只能重点考核重点知识点,即加强《考试须知》中第二类要求的考核。近几年选修内容和实验内容的分数都很稳定,如下表所示。电学的分数一直大于力学,部分试题涉及力学和电学的结合,因此力学和电学是考试的重点。
单选题呈现2力3电或者3力2电的格局;多项选择题一直是2力2电的组合,其中万有引力是必考内容(如2015年第3题、2016年第7题、2017年第6题),且大多为多项选择题形式;实验题一直是1力1电(其中一个题比较常规,另一个需要拓展转入);讨论计算题有电学(主要有电磁感应)、综合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律)、综合电学(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注重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 应对技巧
1. 问题回顾技巧
高考前两个月,我曾做过一个关于高中教学的问卷调查,让学生对自己参加的8次模拟考试的失分原因进行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扣分原因前四位分别是分析不足、概念不清、计算错误、复习题不清楚。概念是物理的基本工具,短时间内难以掌握;计算能力涉及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细心程度,提升难度较大。复习题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
磨刀不误砍柴工。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必须看清每一个字、词、符号,反复琢磨题目的意思,搞清楚题目条件,抓住解题关键。在看题过程中,一定要划出关键词。物理学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必须充分理解,例如“轻质线或丝带”,直观上就是忽略质量来体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是,无论线处于何种运动状态,它所受到的总外力必须等于零。因此,线上各点的拉力(拉力)都相等;能绕固定轴转动的“轻质杆”处于平衡状态,非固定端所受的力必须沿着杆的方向,否则就不满足转动平衡条件。 再如“正电荷”、“负电荷”、“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向内、向外)”、“线圈的“一半”处于变化的磁场中……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电场力和磁场力方向的确定、有效面积的计算等,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错误。不仅如此,在标注关键词的同时,最好把相关数据或符号标注在题目的图形上,因为一旦开始解题,你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图形上。
2. 分析技巧
无论是选择题、实验题还是讨论计算题,大多侧重考察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逻辑结构上看,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分析不到位就不能正确解决问题。调查统计显示,因分析不足或没有分析而产生的错误约占22%,是学生解题失误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有五种:分析不足、力分析错误、几何分析错误、电路分析错误和没有画图分析。为此高考物理知识点:电学综合,考生遇到机械题时一定要画力分析图;遇到运动学题时要画几何关系图(必要时可借助vt图像应用);遇到电路题时要简化电路图(如RLC电路),对每一个电状态都画一张图,以便于分析比较;遇到核反应题时要写出核反应方程式,可以用核反应方程式作为解决问题的把柄; 画几何图形 遇到带电粒子运动时,一般先在草稿纸上画,找到符合题意的几何图形后再画在答题纸上,这样不受答题纸图形面积的限制,便于分析。
3. 写作技巧
①写作的科学性
读游标卡尺、千分尺时,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例如高考物理知识点:电学综合,20分游标卡尺读出的数据为2mm+6×0.05mm=2.30mm,有的考生会写成2.3mm。再如,千分尺测出的长度为0.5mm+10.0×0.01mm=0.600mm,有的考生会写成0.60mm。根据结果推断测量设备的精度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不能给分。
②书写规范化
物理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考生的答案必须符合物理学的专业术语。例如,《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书中的实验要求平衡摩擦力。在实际情况中,不可能所有的摩擦力都能达到平衡。这就会导致实验得到的aF图像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木板倾斜角度太小(没有平衡摩擦力),另一种是木板倾斜角度太大(过度平衡摩擦力)。答题时不能简单地写“没有平衡摩擦力”。
③写作的组织
物理的逻辑之美要求考生书写有条理,最好有中文、英文字母和必要的图形标注。写出应用的物理概念和定律,列出相应的方程式,并在①②③…处标注。在草稿纸上代入数据、计算数据(无需写在答题纸上),最后写出答案。有些考生写答案时不注意,可能会错过速度的方向、正电荷还是负电荷、气体是吸收还是释放热量等,导致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