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8期数学通报数学教学讨论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过程与方式’’戴金平(长宁区班主任进修大学北京)中学生在基础教育期间,既要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具备相应的处理问题、研究问题的基本技巧,使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得到发展.因而,基础教育要尽可能丰富中学生的经历,使中学生明白、发现其中蕴涵的科学方式,体验、感悟相应的情感心态与价值观.彰显在教学中就是要重“过程”,使中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知识、领悟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小学数学课程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以数学现象、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过程和方式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提升全体中学生科学素质为基本目标的基础性自然科学课程.高中数学课程蕴涵了丰富的三维目标教学资源.目前,人们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已达成共识,但在施行的过程中却不如人意,其主要诱因是“过程与方法”的缺损.1“过程与技巧”目标制订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具有方向性、指向性.一般应先制订目标,后写学案.从备课整体情况看,制订教学目标时,班主任觉得最掌握不准的是“过程与技巧”目标.“过程与技巧”教学目标的拟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要围绕本堂课的教学内容;(2)“过程与技巧”目标要彰显本堂课教学的主要特点,包括教学手段、教与学的方法与技巧等;(3)目标要立足于中学生基础,要求需切合中学生实际.目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下.1.1目标制订大而空所拟定的目标“太大”,缺少本堂课的特点.如,“串联电路”的过程与技巧”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把握探究式学习的方式;(2)让学生总结课堂小结培养中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压力与压强”的“过程与技巧”目标:(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技巧;(3)学习从化学现象中归一26一纳科学规律的方式.“声音的特点”的“过程与技巧”目标:利用探究活动提高体验,培养能力、学会思维与合作.诸这么类的教学目标,均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学目标“大而空”,在实际教学中可操作性不强,且无法对其目标达成的情况进行检查.班主任在反思过程中不能确切判定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对实际教学及旁边的行为跟进所起的作用不大.1.2目标涵义模糊不清所拟定的目标内容欠妥、含义模糊,说明有些教师学科造诣欠扎实或备课不够充分.如,“大气压”的“过程与技巧”目标:体会类比的学习方式;通过了解托里拆利测定大气压实验体会等效取代的科学方式.“平面镜成像”的“过程与技巧”目标:学会与体验设计实验、操作记录并剖析数据,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科学方式与探究过程.“用电压表和电压表测内阻”的“过程与技巧”目标:通过伏安法测内阻,学会依照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的方式.“惯性”的“过程与技巧”目标:(1)通过实验构建惯性概念;(2)在实验的过程学校会用科学方式解释现象.科学方式的教学是彰显在“过程”中的,将科学方式当作知识点进行讲授就违反了“过程与技巧”目标的初衷.假若教学目标的内容有误差,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科学性错误;教学目标的涵义模糊不清,可能会出现教学过程不清晰、主线不明的情况.1.3目标制订立足点有误备课仅从班主任角度出发,没有深入研究怎样基于中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过程.如“凸透镜成像”的“过程与技巧”目标:(1)初步培养中学生探究学习的通常程序和技巧;(2)培养学生剖析实验数据,从数据中得出规律的能力;(3)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以上目标的用语有“居高临下”之感,中学生是处于被动状态.中学生在此“过程”是否有兴趣,在此“过程”中会有哪些体验等考虑较少.在实际教学中,学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