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6日,胡国新名师工作室联合武汉市多所学校初高中骨干教师高中物理的公式及推导过程,在武汉市东亭学校开展了初高中物理教学对接问题研究。参与的领导和老师有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付森泉老师、课题组邹庆老师以及胡国新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这里,大家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初高中物理教学思想碰撞研讨会,在寒冷的冬天点燃了思考的火焰。
本次活动主要探讨初高中物理教学对接、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活动以东亭学校田英老师为初中生上了一堂《焦耳定律》示范课作为开场,这堂课的内容有初三物理第18章第4节和高中物理选修课3-1第2章第5节的知识要求。课后,初高中老师们就初高中物理教学的不同方法进行了探讨。
田英老师的讲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小型太阳能电热器作为课程引子,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发热发红的现象,同时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导线的冰冷。在生活现象的提示下,学生对电流导体发热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针对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导体的电流这两个主要影响因素设计实验。通过电路图的设计,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然后进行学生实验,再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进行分析,得出焦耳定律的定性结论。老师告诉学生,英国物理学家焦耳进行了多达400次的实验才得出焦耳定律。在发展对焦耳定律的理解时,老师介绍了纯电阻和非纯电阻中电功与电热的具体关系,并应用了这一知识点。 最后课程以回归生活中的电热现象及其防护来结束本部分话题。
课后,初高中老师针对田英老师的焦耳定律,分别探讨了初高中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老师们对田英老师的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认为这堂课整体思路清晰,老师授课风格自然,板书规范。从生活中引入,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探索,进行总结,拓展知识面,再回归生活,整个过程都渗透着科学思维,学科特色突出,在突破重点时层层推进,不断激发,生成效应明显。这堂课高度完成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在科学探索、科学思维等环节高中物理的公式及推导过程,是一堂高质量的示范课。
具体在教学方法的讨论中,教师认为初中《焦耳定律》课教学方法中,更加突出了对实验过程的探究、对实验规律的总结。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在物理学习中,需要为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升华为理性认识。因此,在这节课中,把焦耳定律的实验探究范围放在教学中,是非常合理的。教学从生活出发,最终回归生活,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高中这章的物理教学更加强调物理思维,注重理论推导和科学思维的分析论证。对于焦耳定律,高中直接给出了公式,然后着重分析了纯电阻和非纯电阻下的电功率和电热功率。
随后,名师工作室导师胡国新老师、高中课题组主要负责人付森泉老师对本次班会与各位老师的交流与讨论进行了总结。
胡国新老师总结强调,高中物理教学注重理性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初中物理教学更注重直观感性材料的积累。这堂课把书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符合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初中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情境教学,这种教学要以生活为基础贝语网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胡老师强调,这堂课在课堂处理细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另外就是在教学方式上要多加提问课,通过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即使学生的回答中存在问题,也能及时产生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武汉中学物理研究员付森泉首先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分析了初中与高中的差异。初中对于焦耳定律的要求放在实验和应用上,而高中对于焦耳定律的要求放在理解和应用上。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初中更注重感性理解,而高中更注重理性推导,所以把握好课程标准才能把握得更自如。总的来说,这堂课有五大特点。一是新,课程理念新,教学思路新,教材大胆改动,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大胆的选择和调整,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注重知识获取的过程。当然在教学方式上也可以有更多的创新;二是活泼,教学方式灵活,教材灵活,学生思维灵活,课堂气氛活跃; 三是实践性,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目标落实,教学过程真实;四是趣味性,话题引入和教学过程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五是情感性,教师的教学激情与热情就是一种情感教学。同时,付老师也对这堂课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第一,在探究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时,如何给学生讲解电热与电压的关系。第二,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上,如何放开手脚,让学生的主动性更加充分地发挥。第三,注重实验结论的呈现。初中的实验更多的要求进行定性的分析,但仅凭一组数据就得出实验结论还是不可能的。
会见最后,洞庭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韩国俊代表学校感谢付森泉、胡国新带领的调研组和工作室团队来到洞庭学校进行指导,让学校的老师们收获颇丰。同时,他也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在洞庭开展这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