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建议
01、
02.
03.
04.
05.
06.
07.
【寒假预习】教学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课本预习知识点汇总
⬇️下载方法在最后⬇️
八年级下册教学版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
第一节 强度
1.认知
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条件:两个物体;有相互作用。
理解:(1)物体不能产生力
(2)未直接接触的物体也可能受到力。
(3)如果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推、拉、举、压的作用,就不会产生力。
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每当力发生时,总有两个物体参与:一个是施加力的物体,另一个是接受力的物体。
2、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力都是成对出现的,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3. 力的作用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力可以使物体变形)。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物体运动速度的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以及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同时改变。
第二节 武力描述
1. 力量的三个要素
1、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2、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缩写为牛顿,符号为N。这是为纪念英国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3、两个鸡蛋对手部的压力约为1N,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
2. 力的图形表示
3. 受力示意图
第 3 节 弹性和弹簧测力计
1. 弹性
1、定义:当物体受力变形时,为了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与其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叫做弹力。
2.生产条件:①接触 ②挤压、弹性变形
3. 例如:压力、支撑力、拉力都是弹力。
4.尺寸:与弹性变形程度有关
5.方向:与物体变形方向相反
2.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性极限),弹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其伸长量越长。即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
检查: ①测量范围及分度值 ②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对齐
拉:轻轻地来回拉几次,以防止弹簧卡住
(2)使用时:
测量: ①弹簧伸长方向应与力的方向一致 ②不要超出测量范围,以免损坏
读数:视线垂直于刻度板,无需估算。
1. 容易犯错
(1)不要将伸长长度与弹簧长度等同起来。
(2)不能抛弃弹性极限的前提
(3)不要混淆因果关系,不要说“在弹性极限内,弹簧上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3 相互作用力的特征
它们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条直线,作用于不同的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异体,共线)
第四节 重力
1. 什么是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对地面附近的物体施加的作用力叫做重力,用符号G表示。所有靠近地面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影响。
2、施加引力的物体是地球,受到引力影响的物体是所有靠近地球的物体。
3. 地球吸引物体中学八年级物理下(第八章)研究液体压强,物体也吸引地球(相互作用力)
2. 引力的大小
1.引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计算公式:G=mg 推导公式m=G/g
G代表重力,单位是牛顿N
m代表质量,单位是千克(kg)
g=9.8N/kg 粗略计算,g可取10N/kg
2、g=9.8N/kg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重力为9.8N
地球上不同位置的 g 值略有不同
1.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不能说是垂直向下)
2. 重力作用的点称为重心
1. 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
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位于其几何中心。
对于质地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用悬挂法找到其重心。
2.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一个环
1. 如何提高物体的稳定性
增加物体的支撑面并降低其重心有助于提高物体的稳定性。
第五节 摩擦
1.滑动摩擦
1、定义: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表面滑动时,两物体的接触面间就会产生一种阻碍两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通常用字母f表示,单位为牛顿(N)。
2、发生条件:(1)两物体接触,互相挤压 (2)发生相对运动 (3)接触面不光滑
3、尺寸:与压力的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
4、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不能说与运动方向相反。
5.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
2. 测量滑动摩擦
1、实验方法:换算法(摩擦力无法直接测量,根据两个力的平衡,拉力等于摩擦力)、控制变量法
2.实验过程中,木块必须沿均匀直线运动。
原理:双力平衡
3、改进实验: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木板。
优点: ① 无需板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操作简便
②弹簧测力计固定,方便读数
6、结论:滑动摩擦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而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3.静摩擦和滚动摩擦
1.静摩擦
(1)定义:当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即将发生相对运动而尚未移动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就产生一个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静摩擦力。
(2)大小:利用两种力的平衡来求解。这与使物体有相对自身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大小有关。
(3)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2、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在同样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理解:
①物体静止时,也会受到摩擦的影响。
② 摩擦有时起阻力的作用,有时起动力的作用。例如,传送带、人行走、爬树,都是以摩擦为动力。
③摩擦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
4. 摩擦的利与弊
1.增加摩擦的方法:增加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度、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少摩擦的方法:降低压力、降低接触面的粗糙度、变滑动为滚动、分离接触面。
5. 突破难点:
1. 垂直握住瓶子,不要让瓶子掉落。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向上。如果用力握住,摩擦力保持不变。
2、自行车后轮是静摩擦力,起驱动力作用,方向为向前;前轮是滚动摩擦力,起阻力作用,方向为向后;
汽车的前轮有静摩擦力,起驱动力作用,方向是向前的;后轮有滚动摩擦力,起阻力作用,方向是向后的。
3、用1N的力中学八年级物理下(第八章)研究液体压强,将水平面上一个5N的物体向右推,没有推力,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为,方向为。把力改成2N来推,还是没有推力,此时摩擦力为,把力改成3N来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为,方向为。
而是用4N的力去推动物体,它所受到的摩擦力为N。
4、如上图,弹簧测力计示3N,10N的拉力拉着A做匀速直线运动,而B处于静止状态。B受到的摩擦力为摩擦力、方向、大小。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
第 8 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牛顿第一惯性定律
1. 实验探索:推断物体在没有力作用时的运动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让小车从同一坡度、同一高度自由滑行的目的是为了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
3、结论:水平路面越光滑,汽车遇到的阻力越小,速度下降得越慢,汽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2.理解:(1)一切:表示普遍适用于一切对象
(2)无外力:有两层含义。 ① 理想情况下,没有任何力作用于其上。 ② 净外力为零。
(3)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物体变化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结论,而是实验+推理得出的结论。
3. 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2.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3)惯性不是力。我们不能说惯性力、受惯性影响或受惯性影响。相反,我们应该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物体具有惯性。
3.解释这一现象:
之前的状态——突然发生变化——由于惯性的作用,继续维持原来的状态——于是就发生了这种现象。
第二节 力量平衡
1. 共同努力
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的效果,等于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这个物体上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叫做这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两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的两力,若方向相同,则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力的大小之和;若方向相反,则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
2. 力量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平衡的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几种力的作用时,它可能会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我们说这些力是平衡的留学之路,我们把这些力称为一组平衡的力。
3. 双力平衡条件
1.两力平衡条件: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主体相同、共线。
2. 双力平衡实验
(1)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共线:通过扭动车子,如果松手后车子能转动,则说明它们共线。
(2)实验改进:用小卡片代替小车,①消除摩擦力的影响②验证同一体。具体步骤:将卡片从中间剪开。
第三节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 力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
2. 力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净力与运动方向相同:加速度
净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减速
合力不与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方向改变
3.分析对象:
1.受力分析:
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当物体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就处于不平衡状态(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现状分析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 - 当物体上没有力或当物体上有平衡力时
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时,物体受到不平衡的力(净外力不为零)。
第9章 压力
第一节 压力
1.压力
1. 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2.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按压物体
3.作用点:受压物体的表面
4、大小: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才会等于重力。
2、压力的影响与哪些因素有关?
1、利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效果,这是换算法的应用。
2、结论:压力的作用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压力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
推导公式:F=ps
压力的物理意义:压力是表示压力作用的物理量。
4. 流体压力
液体和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统称为流体。
5.控制压力的大小
1. 增加压力的方法
增加压力,减少受力面积,同时增加压力,减少受力面积
2.减压方法:
降低压力、增加受力面积、同时降低压力、增加受力面积
第 2 节 液体压力
1.液体压力的特性
1、液体压力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的重力和液体的流动性
2. 探究液体内部压力的实验
(1)工具:微压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压力
结构:U型管、橡胶管、探头、橡胶膜
工作原理:当探头上的橡胶膜受到压力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就会出现高度差,压力越大,液面高度差越大。
(2)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用手轻压橡皮膜,观察压力表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无泄漏,若没有变化则有泄漏。
(3)使用前若发现U型管两边液位不一样,应拔下软管,重新安装。
(4)换算方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反映液体压力的大小。
(5)U形管内采用有色液体,以方便观察。
(6)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对于同一液体,在相同的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是相等的,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相同的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力
1.液体压强公式推导过程
2、液体压强公式:P=ρghρ为液体的密度,g=9.8N/kg h为深度,单位为米
变形公式ρ=p/gh h=p/ρg
3.h的理解:h是指研究点到液体自由表面的垂直距离
4.适用范围
P=ρgh适用于液体压力和均匀圆柱固体压力的计算。
1. 计算题型
1.容器底部液体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关系
2. 计算题
(1)计算桌面上的压力。压力有多大?
首先计算压力F=G总
然后计算压力P=F/s
(2)如何计算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力问题
首先计算容器底部的压力 P = ρgh
然后计算容器底部的压力F=ps
总结:一般先计算固体的压力,先计算液体的压力。
第 3 节 连接器
1.定义:连通器是一种上部开口、底部相通的容器。
2、特点:当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内的液面都是平的。(平是指在同一水平面上)与容器的厚薄、形状无关。
3、原理:设想连通器底部有一小片液膜ab,当液体不流动时,ab处于静止状态,ab左右两侧压力相等,ab左右两侧压力相等,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压力相等,则高度相同,即连通器左右两侧液面水平。
4.用途:茶壶、水位计、水塔、奶牛自动喂水器、下水道回水管等。
5. 了解船闸:阅读教材
第 4 节 大气压力
1. 大气压力
1.定义:大气对于处于其中的物体也施加压力,这种压力叫大气压力,或简称大气压。
2、生活中的大气压:吸盘、热的塑料瓶倒入冷水后收缩、钢笔吸墨水、用吸管喝水、盖杯实验、瓶子吞鸡蛋、输液管、活塞泵、拔罐等。
3.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格德堡半球实验
2. 大气压有多大?
1. 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2、粗略测量大气压:弹簧测力计刚好将两塑料吸盘拉开时的拉力为F,塑料吸盘受力面积为s,则大气压为
3. 理解托里拆利实验
(1)管的粗细、形状、倾斜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2)管口在沟槽内的深度不影响实验结果
(3)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若管内混入少量空气,测量结果会偏小。
实验中用水银代替水的原因:如果用水,h=p/ρg≈10.3m,这意味着实验需要10m以上的长管,不利于操作
(4)实验中用水银代替水的原因:如果用水,h=p/ρg≈10.3m,这意味着实验需要一根10m以上长的管子,不利于操作。
(5)结果:大气压等于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标准大气压p=1.01×105Pa。
4、气压随海拔升高而下降,沸点随压力升高而升高。
大气压力与空气密度有关
对于一定温度和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对于一定质量和体积的气体,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对于一定温度和体积的气体,气体越多,压强越大
5.简易压力表
第十章
第一节 流体中的运动
1、伯努利原理:对于流动的液体和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力就低,流速低的地方压力就高。
2、流速的测定:宽阔处流速小,狭窄处流速大。
3. 鸟类升力:鸟类翅膀凸起的形状使得机翼上方的气流比机翼下方的气流快。因此,机翼上方的气压小于机翼下方的气压。这种压力差使鸟的机翼产生升力。
第 2 节 了解浮力
1.什么是浮力?
1.定义:凡是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叫做浮力。符号:F 浮力单位 N
方向:垂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
3.物体所施加的浮力:液体或气体
浮力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1. 浮力的成因
1.原因: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2.浮力计算方法:=-
压差法
3. 两个特殊职位:
①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上表面不受液体压强的影响,为0,所以
②当物体下表面紧贴容器底部时(无液体时),所受浮力为零,例如桥墩、沉船、拉河大坝等。
4.扩展:
(1)浮力的本质是液体对物体各个表面的作用力合力,因此在受力分析中不能同时考虑浮力和液体压力。
(2)同一物体浸入液体不同深度时,压强差保持不变,因此浮力保持不变。
1.称重法测量浮力
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量G,将物体浸入水中,读取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2. 双力平衡法
物体浮在水面上时,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两个力的平衡: =
第三节 浮力大小的科学研究
1、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则浮力越大。
2.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一个垂直向上的浮力,该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
【寒假预习】教学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课本预习知识点汇总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初中复习资料】公众号
每日更新优质学习资料,帮助你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