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教基]可领取“教育基础知识讲义”;
回复【试听】可获得“各学科试听机会”;
回复【面试技巧】获取《教师招聘面试技巧》;
回复【浙江老师】可领取《2021提前录取备考包》;
回复【时事】可获赠《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时事积累》;
气压
1. 关于教材
本小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三小节。教材是在学习了压力、液体压力的知识之后,对压力知识的延伸,也为后面学习流体压力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浮力的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对初中物理课程功能的描述,本小节的设计遵循了几点:从生活体验出发,激发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通过对大气压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逐渐客观地认识世界;通过师生的引导和动手实验,让学生体验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知识与技能】
1. 对大气压力存在的基本了解;
2、能解释生活中的气压现象;
3、了解测量大气压力的方法;
4、学习托里拆利实验,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
【流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大气压的存在,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知识;
2.通过探索性实验,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改进实验方案,分析总结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初步体会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明确大气压的存在及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讲解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 学习情况
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动脑,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大气压有一些概念,对大气压的认识比较模糊,这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另外,学生对力的相关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对压强的概念和固体、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有基本的了解,能用换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些知识和实验方法将作为载体,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本课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综合运用提问、讲授、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等多种方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
4. 谈谈教学过程
第一步:介绍新课程
趣味介绍:试管鹌鹑蛋实验:试管口比鹌鹑蛋略小,将鹌鹑蛋剥壳,在盛有热水的试管中冲洗干净后倒掉试管中的水,迅速用鹌鹑蛋堵住试管口,鹌鹑蛋就会被吸入试管中,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节 新课程教学
1. 大气压的存在
教师演示了盖杯实验,并问:如果把杯子倒过来,塑料会不会掉下来?这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的思考,讲授了大气压的特点:四面八方都有压强。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马格德堡半球实验。结论是: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存在的体验和感受。
2. 大气压力的测量
老师提问:马格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不仅存在,而且很大。它有多大?怎样测量?
老师提问:大气压强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有没有什么实验方法可以测量呢?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用液体的压力来测量大气压强呢?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将水倒入一根15cm长的试管中,开口向下,放入水杯中,松开堵住开口的手,观察现象,问谁托起了水柱?我们是否可以假设此时水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实验,观看托里拆利实验的实验视频,分析实验原理: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应等于大气压强,计算液柱产生的压强p=ρgh根据液柱高度和水银的密度,可以算出大气压强值:1.013×105Pa。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第四步:作业设计
思考一下:提出一个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与大气压力有关?你能解释一下吗?
5.黑板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的课程计划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秒表和尺子正确测量时间和距离,并计算平均速度。
2.逐步学会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流程与方法】
了解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体过程,加深对物理仪器——秒表和尺子的基本技能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正确、实事求是地测量、记录数据的良好习惯。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关键点】
使用秒表和尺子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困难】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3.教学方法
讲座法、多媒体演示法、提问法、小组协作探究法。
4.教学过程
第一步:介绍新课程
复习介绍。复习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通过多媒体了解运动员的速度,并介绍通过实验测量平均速度的课题。
第二节 新课程教学
1.实验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利用直尺、小车、秒表、卷尺、斜面等,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学生设计完实验后,教师提问:①实验时,斜面是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②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怎样才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引导学生回答:实验中斜面的斜率要保持较小,以方便测量时间;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停在同一位置,从而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2. 实验过程
复习机械秒表的使用:读数为小盘上的分钟+大盘上的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保持斜面坡度较小,将小车放在斜面上方,将金属片放在斜面下方,测量小车将行驶的距离S1、S2,填写课本中的表格,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
让学生梳理知识点,并强调在探究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注意两点:实验中斜面的斜率要保持较小,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停在同一位置,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第四步:作业设计
想一想:小东在100米赛跑中,第一秒跑了3米,第二秒跑了5米,第三秒跑了7米,这3秒中最后2秒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6m/s)
实践:分组完成课本上的扩展实验。
5.黑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