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无法同时走两条。我久久地伫立着,凝视着其中一条,直到它拐弯消失在树林里……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条,从此改变了我的生活。”
这是诗人罗伯特的《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受朋友启发的诗。他想表达的,正如诗中所说,我们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但无论选择哪一条,你都可能后悔。如果注定是这样的结局,那就选择那条你从未踏上的路。
翁帆曾用这首诗形容自己,她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这条路让她的人生很不一样,这条所谓的人迹罕至的路,就是嫁给大她54岁的杨振宁教授!
正常分娩,情绪受挫
翁帆1976年出生于广东潮汕,年轻的时候生活平凡,从汕头大学毕业后一步步在汕头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这份工作并不顺利,工作一个多月后她就辞职,离开家乡去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工作。
在深圳工作三年后,翁帆的事业并没有什么发展,但她至少有了第一段感情,与一名香港公司职员相恋,并顺利结婚。可惜这段婚姻并不稳定,两年后翁帆决定离婚。
翁帆上大学时,对自己的未来抱有无尽的憧憬,却没想到接二连三地遭遇挫折,不仅在工作上未能施展才华,在感情上也遭遇挫折。
于是离婚之后,翁帆决定继续深造,寻找自己最初的热情和初心,于是报考了研究生。2002年,翁帆顺利进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攻读硕士学位。
那么,看上去如此普通的翁帆是如何与杨振宁教授扯上关系的呢?
大学友情、贺卡指导
这个故事要从翁帆在汕头大学读书的时候说起。1995年夏天,汕头大学举办了世界物理大会,作为著名的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自然被邀请出席,他的妻子杜志丽也随同出席。
当时还是大一学生的翁帆被选为大会志愿者,被安排接待杨振宁夫妇。翁帆年轻活泼可爱,很有礼貌,很受杨振宁夫妇的欢迎。于是物理会议结束后,双方留下了联系方式,一直通过书信保持联系,逢年过节还会互致问候。
翁帆最初是杨振宁、杜致礼的学生、学弟。
大学毕业后,翁帆保持着这个习惯,2003年圣诞节那天,她给杜志立寄了一张节日贺卡,但她当时并不知道杜志立已经去世,因此贺卡未能成功签收。
邮递员根据卡片上写的联系方式,找到了已回国定居香港的杨振宁的家。杨振宁对翁帆一直很有好感,起初他只是想照顾一下这个心心念念的晚辈,于是就联系上了翁帆。
从200年4月2日起,两人开始频繁见面。
曾几何时,他们彼此相爱,心贴得很近,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这种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不靠年龄,不靠家世,不靠学历,只靠让对方看到光明。
2008年,杨振宁在《黎明集》一书中写道“我已85岁高龄,再也看不到黎明,翁帆答应替我去看看”。
年龄相差如此巨大的两人,并不惧怕外界的流言蜚语,也不因世俗的眼光而退缩,2004年12月24日,时年82岁的杨振宁教授与28岁的硕士生翁帆喜结良缘。
有句诗云“你生前我未生,我生前你已老”,但翁帆似乎并不介意丈夫年老。与其抱怨时光不公、后悔错失良机,何不抓住当下?
外界质疑被驳斥
但显然,两人的爱情如此深厚,公众并没有因此停止对他们婚姻的质疑。杨振宁教授一生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物理学研究上,事业有成,功成名就,而翁帆却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而且年纪轻轻就放弃自己宝贵的青春,嫁给如此不平凡的男人,其用心难免受到质疑。
外界的评论大多指向翁帆,一个曾经被杜志立温柔对待的少女,怎么会在晚年霸占自己的丈夫?难道她看重杨振宁教授的晚年,只看重他的遗产?
这是否真是翁帆的目的,其实从她结婚之后发生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来。
丈夫是杰出的物理学家,按理说翁帆这一生会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自己不用干什么就有头衔,但她并没有放弃学业,2011年她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不仅如此,她还与丈夫杨振宁翻译了《团圆》等作品,此前的《晨光集》也是杨振宁与翁帆合著的。同时,夫妻俩还乐于做社会公益,先后捐赠了三件熊秉林先生的精美雕塑作品。
不过因为这一段在娱乐圈犹如地震的婚姻关系,杨振宁和翁帆一直被扣上“婚外情”的帽子,很多人说起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就,不是他们对中国的贡献,而是他们那段离奇的爱情故事。
如今,15年过去了,杨振宁和翁帆的感情依旧坚贞不渝,他们超越年龄的爱情,只是忘了岁月,而不是爱情。
翁帆在采访中表示,为了适应杨振宁的生活方式杨振宁是否已去世,她开始早睡早起杨振宁是否已去世,早餐也是她自己做的,杨振宁上班后,她就在家里看书、修改论文,晚饭后,两人手牵手走在校园里,就像一对普通的校园情侣。
无论是恋爱的契机,还是恋爱前的羞涩、暧昧、自我怀疑、最终的决心,他们的爱情旅程和我们大致相同。一切美好的爱情,一切道德的爱情,一切不伤害他人的爱情都是美好的,不容质疑的。
翁帆和杨振宁的婚姻确实很罕见,正如她自己所说,她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但因为他选择了一条别人不敢走的路,她收获了幸福的婚姻,也收获了人生的另一道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