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资讯

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从基础知识到思维素质的提升

更新时间:2024-06-25 文章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次数: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物理练习题的教学 摘要 本文介绍了初中物理练习题的教学,从基础知识入手,精选练习,优化组合,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 基础知识,精选练习,引导,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7 在物理教学中,练习题是不可缺少的课型,贯穿了整个物理教学。本文谈谈作者在练习题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1 从物理基础知识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定律、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次练习课前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者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进行复习(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与符号)。 其次,根据认识规律,为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物理定律、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通过解基本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运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使用物理量时必须统一单位的要求,使学生形成解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牢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准备。2、认真学习教材中精选习题。在掌握物理定律、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2Ly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对练习的选择是关键。2.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方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都是进行有趣练习的好材料。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早上7:35上早读课,老师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km,假设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5m/s,问老师如果7:30出门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笔者接着问老师在迟到之前必须在几点出门。这样安排的练习,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引导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 2.2 注重一题多解,拓展学生思维“一题多解”是指针对同一实际问题,采用不同的思维路径、多种解题方法来解决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密度应用练习中,笔者选取了这样的问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酒精,4.5L的容器够装吗?首先让学生作答。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的。为了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笔者再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酒精、4kg某种液体的体积是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进行思考。2Ly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类似案例中的效果。2.3 注意采用一题多种变体,诱导学生思考。练习课中“一题多种变体”就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改变例题,引出一系列与例题相关的问题,形成多种变体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炼知识。例如,在学生回答完“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1.6km长的桥梁,需要多长时间?”这个问题后,老师将问题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梁需要150s初中物理习题课,则这座桥有多长?”这个问题也可以改为:给定火车长度、桥梁长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的速度; 给定桥梁长度、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的长度等。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练习讨论,拓宽了学生的思维。3、教师在练习课上要发挥主导作用。物理练习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脑、用笔或用嘴解决物理问题。大多数时候,学生是在进行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和指导两个方面:(1)指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够,常常生搬硬套物理知识。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找准问题症结,给予指导。 例如,在学生了解了两种力的平衡后,作者让学生讨论:“当起重机以匀速吊起一个重量为GN的物体时,当该物体在空中静止时,当该物体以匀速下落时,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大?”大多数学生总是认为,当物体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而当物体匀速下落时,拉力小于重力。这说明学生对物体的“上升”和“下落”感到困惑,忽视了“匀速”。2Ly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找到问题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它会怎样运动?”这样就解决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2)引导对于难度比较大的复杂题,教师要采用降低梯度、设置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走上正轨。例如,学生在做“用动滑轮把一个重100N的物体吊到9m高的楼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这道题时,由于很多学生刚学过机械效率,对这道题一窍不通。笔者采用“分而治之,化繁为简”的方法,把问题分为三个步骤: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笔者还引导学生复习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的高度与手拉绳子移动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由于梯度的层层递减,学生在教师的桥梁搭建与引导下,顺利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总之,练习课教学既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又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摘要本文介绍了初中物理练习课教学从基础知识出发,精选练习,优化组合,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种变式”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教学方法与体会。关键词基础知识,精选练习,引导,导学中图分类号G633.7在物理教学中,练习课是不可缺少的一类课,贯穿了整个物理教学。2Ly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初中物理习题课2Ly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本文就笔者在习题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体会进行探讨。1从物理基础知识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物理定律、公式是最基本的知识,在每次习题课前都必须掌握。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五个方面进行复习(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其次,根据认知规律,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物理定律、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通过解基础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运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使用物理量时必须统一单位的要求,使学生形成解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牢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准备。 2、认真学习教材中精选的练习题在掌握物理定律、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练习课的核心任务,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对练习题的精选是关键。2.1、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途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现象都是开展有趣练习的好材料。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制了这样一道题:早上7点35分有一节早读课,老师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5m/s,老师7点半出门会不会迟到?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2Ly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笔者进而提出,如果要迟到,就必须在什么时间之前走。这样的练习安排,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引导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 2.2 注重一题多解,拓展学生思维 “一题多解”是指针对同一实际问题,采用不同的思维路径、多种解题方法来解决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密度应用练习中,笔者选择了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酒精,容积为4.5L的容器够用吗?先让学生回答,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采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的。 为了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作者进一步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4kg的某种液体的体积是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出发,启发学生进行思维延伸,通过实践促进知识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类似案例中的效果。2.3注意利用一题多变引导学生思维。练习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改变例题,引出一系列与例题相关的问题,形成多变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炼知识。 例如,在学生回答完“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1.6km长的桥梁,需要多长时间?”的问题后,教师将问题改为:“如果火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梁需要150s,那么这座桥梁的长度是多少?”这个问题也可以改为:给定火车的长度、桥梁的长度和过桥的时间,求火车过桥的速度;给定桥梁的长度、火车的速度和过桥的时间,求火车的长度,等等。2Ly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练习讨论,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3、练习课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物理练习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脑、用笔或用嘴解决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和指导两个方面:(1)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的了解不够,经常会生搬硬套物理知识。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找到问题的症结,给予引导。例如,在学生了解了两种力的平衡后,笔者让学生讨论:“当起重机以匀速、在空中静止、匀速吊起一个重量为GN的物体时,在三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 大多数学生总是认为物体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说明学生对物体的“上升”和“下降”感到困惑,忽视了“匀速”这个概念。教师找到问题症结后,提出:“如果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它会如何运动?”这样就解决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2)引导对于难度较大的复杂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设置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走上正轨。例如,在做“用动滑轮将一个重100N的物体吊到9m高的建筑物上,所用的力为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这道题时,很多学生由于刚学过机械效率,所以无法解题。 作者采用“分部分拆,化繁为简”的方法,将问题分解为三个步骤: ①求总功; ②求有用功; ③求机械效率。作者还引导学生复习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的高度与手拉动绳索移动的距离之间的关系。2Ly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因为通过分层减少了梯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顺利实现认知的飞跃。总之,练习课教学既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又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摘要本文介绍了初中物理练习课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从基础知识入手,精选练习,优化组合,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初中物理习题课,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关键词基础知识,精选练习,引导,指导中图分类号G633.7在物理教学中,练习课是不可缺少的一类课,贯穿了整个物理教学。本文就笔者在练习课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谈一谈。 1 从物理基础知识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物理定律、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次习题课前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五个方面进行复习(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字母代表的物理量、物理量的单位和符号)。其次,学生要根据认识规律,能灵活运用物理定律、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通过做基础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运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使用物理量时必须统一单位的要求,形成做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牢掌握解决问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2Ly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2、认真钻研课本,精心挑选练习题。在掌握物理定律、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练习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对练习题的选择是关键。2.1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途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都是有趣的练习的好素材。例如,在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早上7点35分,老师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如果7点30分出门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笔者随即提出,如果不想迟到,必须在几点之前离开。 这样的练习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2.2注重一题多解,拓展学生思维“一题多解”是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密度应用练习中,笔者选择了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酒精,容积为4.5L的容器够用吗?先让学生回答,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做判断的。2Ly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为了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4kg的某种液体的体积是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去思考。通过实践,促进知识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类似案例中去的效果。2.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考。在练习课中,“一题多变”就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改变例题,引出一系列与这个例题相关的问题,形成多变导向,进一步提炼知识。 例如,在学生回答完“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1.6km长的桥梁,需要多长时间?”这个问题后,教师将问题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同样的速度在150s内通过另一座桥梁,这座桥梁的长度是多少?”这个问题还可以改为:已知火车的长度、桥梁的长度和过桥的时间,求火车过桥的速度;已知桥梁的长度、火车的速度和过桥的时间,求火车的长度等等。通过这种“一问多答”的练习讨论,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3、在练习课上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物理练习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脑子、用笔或用嘴巴来解决物理问题。 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学生的活动上,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与导引两个方面:(1)引导:在解题过程中,学生由于对物理知识的了解不够,经常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找准问题症结,予以引导。2Ly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例如,在学生了解了两种力的平衡后,作者让学生讨论:“当起重机以匀速吊起一个质量为GN的物体时,当该物体在空中静止时,当该物体以匀速下落时,物体受到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是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落时,拉力小于重力。这说明学生对物体的“上升”和“下落”感到困惑,忽视了“匀速”这一概念。找到问题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它会如何运动?”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2)引导对于难度较大的复杂题,教师应采取降低梯度、单独设置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走上正轨。 例如,学生在做“利用动滑轮把重100N的物体吊到9m高的建筑物上,所用的力为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这道题时,由于刚学过机械效率,很多学生对此题无从下手。笔者采用“分解四肢,化繁为简”的方法,将这道题分为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三步解题,并引导学生复习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高度与手拉绳子移动的距离的关系。由于梯度的层层递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实现了认知的飞跃。 总之,习题课教学不仅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还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品质。2Ly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发表评论

统计代码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