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末物理考试
1.填空题(共7题,每空2分,共28.0分)
1.(4分)图A、B中,秒表读数为s;温度计读数为℃。
2.(4分) 三辆汽车A、B、C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形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知,若以汽车B为参照物八年级上册物理答案,则为汽车A,若以汽车A为参照物,则为汽车C(以上两处空白分别填入“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3.(4分) 下图是“针孔成像”的示意图: 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如果固定针孔的位置,将蜡烛与屏幕的位置互换,屏幕上的图像就会比原来(选择“变大”、“不变”或“变小”)。
4.(4分)如图所示,取一只大注射器,拉动活塞将一些液态乙醚吸入注射器,拔出针头,用橡皮帽塞住注射器小孔。然后向外拉活塞。拉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内(填入状态变化的名称)几乎全部变成乙醚蒸气;再向内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说明:所用方法可使气体液化。
5.(4分)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里面装着不同质量的水,水位高低不同,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调最高的是;用同样的力度吹,音调最高的是。
6.(4分)晚上在台灯下写作业时,书桌上的玻璃会产生(选择“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形成刺眼的光线。此时在玻璃上贴一张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谁都不能轻易成功!”彩虹的形成,是光的一种现象。
7.(4分) 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600g,则:
(1)这个瓶子的容积是cm3;
(2)若瓶子装满油后的总质量为500克,则油的密度为kg/m3。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0分)
8.(3分)下图是示波器显示的A、B、C三个声音的波形,其中音量大小相同的声音是( )
A. A 和 BB。B 和 CC。A 和 CD。A、B 和 C
9.(3分)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值:
A. 一元硬币直径约为2.5dm
B.中学生平均步行速度约为5公里/小时
C.酒精灯点燃后,外焰温度约95℃
D. 人类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10.(3 分)当光以45°角由空气入射到水中时,折射角可能是()
A.0°B.32°C.45°D.55°
11.(3分) 炎热夏季,为防止食物腐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干冰放置在运输车辆上,利用干冰吸收的热量来冷却食物。
B. 将食物放在冰上,利用冰融化所吸收的热量来冷却食物
C. 用湿毛巾盖住装有食物的盒子,通过水的升华吸收热量来冷却食物。
D、将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吸收热量,降低冰箱内的温度。
12.(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O点处的光学元件入射,在主光轴上会聚到S点。去掉该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到S1点。则该元件必定是()
A.平面镜 B.凹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13.(3分)小红在做“探索平面镜的成像”实验时,把一块玻璃板垂直放在水平平台上,取两根相同的蜡烛A、B,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观察。如图所示,在这个实验中()
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还应点燃蜡烛B。
B. 移开蜡烛B,并在其位置放置一个光屏。蜡烛A的图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C. 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图像会变大。
D. 蜡烛A和蜡烛B的连线不一定垂直于玻璃板。
14. (3 分) 当将一只玩具鹦鹉(如图 A 所示)放在凸透镜附近,然后逐渐将其移离凸透镜时,通过凸透镜可以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图像(如图 B 所示)。这三个图像出现的顺序是什么?
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③①D. ③①②
15.(3分) 有两均匀固体A、B,其质量比为mA:mB=5:4,体积比为VA:VB=1:2,则两物体的密度比ρA:ρB等于()
A. 5:2B. 2:5C. 8:5D. 5:8
16.(3分)如图1所示,桌子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A、B、C三种质量相同的液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三个杯子里液体的种类从左到右依次为()
A. B、C、AB。A、C、BC。A、B、CD。C、B、A
17.(3分)汽车A和汽车B同时从M点和N点相向行驶,它们的st图分别如图(a)和(b)所示。当汽车A和汽车B相遇时,汽车B距离M点有12米。设汽车A和汽车B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M点和N点之间的距离为s,则()
A.v甲<v乙,s=36米 B.v甲<v乙,s=12米
C. vA>vB,s=36 米 D. vA>vB,s=18 米
三、绘画题(本题共3部分,每部分2分,共6分)
18.(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棱镜的AB面垂直入射,经折射后从AC面出射,请画出这束光线通过棱镜的光路图。
19.(2分)如图(F为凸透镜的焦点),BC为某一束光经过平面镜后的反射光,请画出BC对应的入射光和BC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
20.(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四、实验探索题(本部分共3题,每填2分,共22.0分)
21.(6分)学生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
(1)A组使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得的水温为(选择“高”或“低”)
(2)B组与C组使用同一实验装置,操作正确,所绘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B所示。B组与C组之所以得到(b)、(c)两张不同的曲线图,可能是由于所用水不同所致。
(3)实验证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2.(8分)探索“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A所示,平行光直射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凸透镜的焦距为f=cm。
(2)如图B所示,屏幕中央出现清晰的倒像(选择“放大”、“等大”或“缩小”)。待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应调节镜头,使蜡烛图像回到屏幕中央。
(3)如图C所示,在蜡烛火焰与凸透镜之间放置一副眼镜,发现光幕上的影像由清晰变为模糊。将光幕移至透镜适当距离后,光幕上又出现清晰的影像。此种情况下,眼睛为(选择“近视”或“远视”)
23.(8 分) 小明测了南京雨花石的密度,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桌上,将滑动砝码置于秤盘左端的零位标记处,当指针静止如图A所示时,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至末端,使横梁平衡:
(2)如图B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g;
(3)将雨花石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液面静止时如图C所示,雨花石的密度为kg/m3。
(4)小明根据实测数据,在图上画出一个对应点A。再用另一块石头重复实验,并根据实测数据,在图上画出另一个对应点B。设ρA、ρB分别代表雨花石和另一块石头的密度,则ρAρB(填“>”、“=”或“<”)。
五、计算题(本部分共2题,总分14.0分八年级上册物理答案,第24题6分,第25题8分)
24.(6分)下表为上海至武昌D3018次列车时刻表。必填:
车站
到达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公里
上海
出发站
09:50
南京
12:02
12:11
301
合肥
13:11
13:21
445
武昌
16:11
终端
841
(1)南京至合肥之间的动车组平均时速是多少?
(2)火车要穿过一条隧道。火车以 72 公里/小时的恒定速度行驶,需要 3 分钟才能通过 3000 米长的隧道。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5.(8分)育苗需要配制盐水,盐水密度为1.2×103kg/m3,现有盐水质量为500g,体积为400ml,符合标准吗?若不符合,应加盐还是加水?加多少克?(ρ水=1×103kg/m3)
参考答案
1.填空题(共7题,每空2分,共28.0分)
1. 337.5;36;2. 静止;后退;3. 光的直线传播;变小;4. 气化;体积压缩;5. A;H;6. 镜面;色散;7. 400;0.75×103;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0分)
8. C;9. B;10. B;11. B;12. D;13. B;14. D;15. A;16. A;17. D;
三、绘画题(本题共3部分,每部分2分,共6分)
18【答案】解答:
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玻璃斜入射到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会偏离法线。光路图如图所示:
19【答案】解答:
(1)过平面镜的反射点画一条垂直于镜面的法线。由于反射光与镜面的夹角为30°,反射角为:90°-30°=60°,所以入射角也为60°。以入射角等于60°为基准,在法线左侧画一条入射光线。
(2)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出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如图所示:
20【答案】解答:分别画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可得到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部分共3题,每填2分,共计22.0分)
21.高;画质;保持不变;22.10.0;放大;向下;远视;23.水平;左;31.4;3.14×103;<;
五、计算题(本部分共2题,总分14.0分,第24题6分,第25题8分)
24【答案】解答:(1)根据列车时刻表,南京到合肥的运行时间为t1=13:11﹣12:11=1小时。
南京 到 合肥 的平均速度为: v1 =
=
=144公里/小时;
(2)根据 v =
因此,s = v2t2 = 72 公里/小时 ×
h = 3.6 公里 = 3600 米,
s 车 = s - s 隧道 = 3600m - 3000m = 600m。
答:(1)南京至合肥间动车组平均时速144公里/小时。
(2)该列车长度为600米。
25【答案】解答:ρ=
=
=1.25克/立方厘米,
标准盐水密度ρ标准=1.2×103kg/m3=1.2g/cm3
1.25克/立方厘米>1.2克/立方厘米
所以这个盐水不符合标准,应该加水;
假设加入水的质量m,达到标准密度 = m+500g,
V 标记 = V 水 + =
+,
ρ 标准 =
=
=1.2克/立方厘米,
解为:m=100g。
答:不是,加100克水。
如何获取印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