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资讯

初中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教学方法与程序的探讨

更新时间:2024-06-24 文章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次数:

1.关于教材 2.关于教学方法 3.关于学习方法 4.关于教学程序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万有引力是初中物理第13章第二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万有引力是最常见的力,在力学学习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分析物体受力的时候,首先要研究万有引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没有影响,所以,万有引力在力学中占有基础的地位。教材有三个特点:1.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入手,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2.书中的插图很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让学生探究“引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引力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应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3)了解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了解引力的存在和应用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分析日常生活中与引力有关的现象。 (2)通过用重铅垂线进行标定的操作,产生提高自身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养成实验中严谨的科学态度。 由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初中物理 说课标说教材,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有指导意义,所以列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知识的应用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重心的概念比较抽象,这也是本课的另一个难点。G0A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探究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探究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兴趣。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是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等直观的教学方法,使物理场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三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再加上精确的讲解和严谨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佳组合。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如何主动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这种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 通过例题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中专门设计了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探究活动,这个探究活动的层次高于八年级,需要用到图像处理数据。这是教材继密度之后第二次用图像来处理数据,希望学生能初步学会这种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这个探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让学生独立做,通过实验总结规律,并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探究结束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G0A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设计思路】1.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引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经验非常丰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自然界中一些与引力有关的物理现象串联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重视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本课通过探究“引力与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定简便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与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兴趣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学生只有对物理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养成学习物理的雄心。这堂课我们将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引力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终身的科学探索兴趣。由于这是初中生第一次运用力的基础知识来学习常见力,因此这堂课将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教材的安排进行设计。 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三)用大脑和嘴巴概括规律 (二)讲授新课 (四)布置作业 【程序设计】 (一)引入新课 1、从课件开头的图片提出问题:“你认为树下的人在想什么?”引导学生看图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G0A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初中物理 说课标说教材G0A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2、模拟引力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到橡皮不会飞走是因为有“引力”,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更加贴近。然后分析介绍万有引力的概念。再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介绍宇宙中万有引力存在的事实。介绍引力的定义。用这种方式引入一节新课,很自然,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二)新课教学 1、引力的概念及其成因 从前面的视频资料中分析引力的定义和引力的物体及引力的符号“G”。介绍引力的大小叫重量。并提出诸如“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引力有关?”“如果没有引力,生活会怎样?”等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新教学理念。 2、探究“引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该部分知识的教学。提出问题: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引力是有大小的,然后问“引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觉得这个问题提出来很自然。猜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这样既能给学生猜想的勇气,又能避免学生无端猜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本次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每个物理量如何测量?”“实验得到的数据应该如何处理?”“如何用数学图像进行分析处理?”。G0A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方法是: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质量为100克、200克、300克的钩子的重力,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根据数据用点描法在坐标图上画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形。(利用多媒体反思,投影出参考实验方案,帮助一些学困生解决不会设计实验方案的难题)。这期间,老师到学生中间初中物理 说课标说教材,一是了解学生实验情况,二是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临时问题,三是指导和帮助一些实验困难的学生,使他们不落后,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分析演示:指导各实验组计算每次测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利用多媒体反射投影展示某实验组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和图像的特点,让学生“发现”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物体的重力和其质量成正比,从而推导出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介绍G=mg关系中各量的单位,G——牛顿(N);m——千克(kg);g——牛顿/千克,(N/kg)在地球表面附近,g=9.8牛顿/千克,粗略计算,g=10牛顿/千克。同时说明在利用G=mg关系计算时,各物理量必须采用同一单位。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G0A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教学时,先做“手中握着的粉笔头从静止状态自由下落”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粉笔头运动的方向,或演示“手中绑着细线的橡皮擦”,引导学生从物体状态分析橡皮擦的受力情况,利用平衡力的知识分析重力的方向。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向哪个方向下落?这样,让学生再次自己“发现”: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利用视频资料介绍重力方向垂直向下,以及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检查墙面是否垂直,窗台与地面是否水平。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三角尺、细线、橡皮擦检查课桌是否水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这些,学生进一步了解到物理知识不仅有趣,而且有用,与生活息息相关。 利用课本《思考与讨论:看图12.2-7,思考地球上好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掉落,但是从地球外部看,苹果下落的方向显然是不同的,那么,我们所说的“向下”是指什么方向呢?深入探究知识,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真正理解“垂直向下”的真正含义是:“指向地心” 4、重力作用点 重力作用点——重心 重心的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可以先利用视频资料介绍重力作用点在哪里?怎样寻找物体的重心,说明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并举例说明“立方体、长方体、球”等物体的重心。G0A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初中物理 说课标说教材G0A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同时介绍了质地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找重心方法——悬挂法。用Flash动画展示悬挂法的具体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针对教材《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学生首先讨论回答不倒翁的原理,当学生对此问题有争议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它的真实原理:重心低,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答案的可信度。然后做个小实验(找尺子的重心:你能想到一种简单的方法测量你的尺子或铅笔的重心吗?)。(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然后通过分析,告诉学生尺子上接触手指的位置就是重心所在,称为重心。 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对重心的概念有了具体的感知,知道物体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点。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重心”这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模型,并运用到实践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高空走钢丝表演者的图片,提问:你知道表演者在走钢丝时掌握了什么技巧吗?杂技演员为什么只用一根手指就能举起又大又重的物体?这部分的教学充分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也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让学生总结,教师通过多媒体将课文有条不紊地呈现。G0A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1、万有引力: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相互之间都有吸引力。 2、引力:物体受地球吸引力的作用而受到的力,符号为G 3、引力的大小:物体受到的引力与该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mg G—引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4、引力方向:垂直向下。 5、引力作用点:重心。 (三)用脑子和嘴巴总结规则: 1、用手和大脑完成课本55页1、2、4题。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引力的影响,如果失去了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请就此问题写一篇短文,字数不限。 (四)布置作业 2008级物理(师范班) 学号: 姓名:游诗虎G0A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发表评论

统计代码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