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物理状态变化》知识总结测试题.docx
《苏可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理变化总结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可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理变化总结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到冰豆网搜索。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理状态变化》知识总结测试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理状态变化》知识总结测试题
姓名:
班级:
分数:
1. 单选题
1. 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您可以看到冰箱内壁上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B、当把一杯热水带入寒冷的空调房间时,水蒸气会在杯子外壁液化,形成大量的水滴。
C.使用时间长了灯丝会先气化,再凝结,所以会变黑。
D.用保鲜膜包裹蔬菜并放入冰箱,可减少水分蒸发。
2.
A。
春天,空气中弥漫着白色的雾气;
B.
夏季,雨水多;
C。
秋天,霜冻打在树枝上;
D.
冬季,千里大地冰封。
3、小明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的融化特性,以相同的时间间隔记录温度计的读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如图B所示的图形。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冰是晶体
B.冰的熔点是0°C
C.冰的融化过程持续15分钟
D.冰融化时会吸收热量,但其温度不会改变。
4.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基于液体的膨胀和收缩特性。
B.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通常用温度计设定为0°C。
C.常用的温度计把纯水的沸点定为100℃。
D.医用温度计也可以用来测量沸水温度
5. 利用如图所示的简单装置,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淡水。当容器中的海水受到阳光照射时,淡水顺着倾斜的玻璃板流进另一个容器中。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下列哪些物理变化?
A.先气化后凝固
B. 升华后凝结
C. 液化后凝固
D.先气化后液化
6、关于图中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试管口的白色雾气是液化的结果
B.这个实验基本能体现热机的工作原理
C. 软木塞被弹出的过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这个实验可以说明通过做某事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7、实习医生用体温计给病人测量体温,读数为38.5℃。他又用体温计给学生A、B测量体温,A实际体温为36.9℃,B实际体温为38.9℃。全程体温计没有晃动。学生A、B的测量值分别为
A.A36.9℃,B38.9℃
B.A38.9℃,B38.9℃
C.A36.9℃,B38.5℃
D.A体温38.5℃,B体温38.9℃
8.在大烧杯的水中间放一瓶密封的水,把烧杯放进冰箱的冷冻室,过一会儿再拿出烧杯,发现烧杯里的水已经结冰了一大半,此时小瓶里的水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 它们都没有被冷冻
C.全部冷冻
D.一半的水结成冰
9.氧气、氮气和氨的沸点分别是:
-183℃、-196℃、-33.5℃。三者在室温下混合,然后逐渐冷却至-195℃。在冷却过程中,三者液化的顺序为()
A. 氨、氧和氮
B. 氮、氧、氨
C.氨、氮和氧不液化
D.氨、氧气和氮气不液化
10. 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答:“温度”是指物体的热度或冷度。
B.“密度”是指1cm3物质的质量
C.“压力”是指压力的作用
D.“电功率”是指电器消耗的电能的多少
11、深秋时节,右江洞谷气温并不算很低,但我国北方地区水却结成冰。下列关于水结冰的过程、物理状态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凝固、放热
B.汽化、吸收热量
C.熔化并吸收热量
D.液化,放出热量
12、下列哪些物理变化属于液化?
A.雪融化成水
B. 烘干湿衣服
C.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D、夏天,瓶装饮料从冰箱中取出,放置一段时间后,瓶外壁上常常会粘附一层小水珠。
13、下图中物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雾的形成是一种液化现象,吸收热量
B.
露水的形成是一种融化现象,释放热量
C。
霜的形成是一种冷凝现象,释放热量
D.
雪的形成是一种凝固现象,吸收热量
14. 下列关于身体状态变化的表述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卷含答案,哪一项是正确的?
A、冬天,家里的玻璃窗上出现冰柱,出现在窗外。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的收缩是一个放热过程。
C.用湿手拿冷冻肉时,手上的水会凝固,所以冷冻肉会变得“粘稠”。
D. 当你将酒精擦在手背上时,你会感觉到一种凉爽的感觉,因为酒精在蒸发时会释放热量。
15. 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的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凹面底部平行。
B、用液体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抬出液面。
C.用尺子测量长度时,必须从0标记开始。
D.使用电压表时,直接将其连接到电源的两极即可。
16、半导体二极管是电视机、电脑等电器中常用的元器件,它区别于其他电子元器件的特点是( )
A.具有放大作用
B.阻力较大
C.具有单向导电性
D.具有较大的弹性
17、“千里冰封万里雪”这一场景所对应的主要物理变化是()
A. 汽化和液化
B. 汽化和升华
C.凝固和升华
D.凝固和熔化
18、“坐在大树下乘凉真好。”炎热的夏天,人们总喜欢聚集在大树下乘凉。其主要原因是()
A.大树可以吸收太阳的辐射热
B. 大树下宽敞通风
C.大树可以遮挡阳光,大树下通风较好,树叶中的水分蒸发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
D.大树很容易将热量传递到地面
2. 填空
19、在引导学生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老师引导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来比喻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当晶体由A状态变为C状态时,其内能_____,温度_____。(填入“增加”、“不变”、“减少”)
20、如图所示,白炽灯的能量转换图表明,它工作时的效率为_____;工作时效率为30%的节能灯,要达到60W白炽灯的亮度,它的功率要为____W。节能灯内部产生的电能都耗散到空气中,不能自动转换成电能,表明能量转换是_____。
21、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女科学家。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经过数万次筛选和实验,利用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治疗疟疾,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他们从青蒿这种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时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卷含答案,不是用水煮,而是用乙醚煮。这是因为乙醚的凝固点低(选择“凝固点”或“沸点”,乙醚的凝固点是-114℃,沸点是35℃);乙醚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_____(选择“会”或“不会”)上升,避免了青蒿素的有效成分因温度过高而被破坏; 在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过程中,___(选择“可以”或“不能”)用酒精(酒精沸点78℃)温度计测量温度?
。
22、老门东是南京城市文化的新名片,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南京古建筑风貌、感受到文化积淀,还可以品尝到各种新奇美食。琪琪发现,“液氮冰淇淋”和“炒冰淇淋”不仅好吃,还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氮的沸点是-196℃,当液氮应用到牛奶、奶油等冰淇淋原料中时,会迅速_____成气体,同时_____发热,使牛奶、奶油中的水分凝固成冰,这样就制成了“液氮冰淇淋”。至于“炒冰淇淋”,则是用油炸而不是煮,原因之一是食用油的_____比水高,能迅速加热表皮,阻止里面的冰淇淋融化。
23.请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解释以下场景:
口渴的时候,叶姐就拿出吸管头,捅破饮料封口,插上吸管,轻轻松松就把饮料喝进嘴里。场景解释:
。
24、环戊烷是一种既易液化又易气化的环保物质,一种新型环保冰箱用环戊烷代替氟利昂。
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内流动,当它流经冷冻机时,会(液化/气化)并(吸收/释放)热量。
环戊烷在电动压缩机内发生(相变)。
25、2010年1月17日零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见图)。
据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负责人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连续发射5颗同步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构建覆盖全球的导航系统。
地球静止卫星是相对于太阳、地球或月球保持静止的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进行通信。
26、在水循环过程中,江河、湖泊、海洋、土壤、植物中的水,都变成水蒸气升上天空。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后,有的变成小水滴,有的变成小冰晶,形成各种形状的云朵。云朵中的小水滴也会变成小冰晶。当云朵中的小水滴长到一定大小后,落到地面上,就是雨。当云朵中的小冰晶长到一定大小后,落到山上、地面上,就是雪。冰山上的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升上天空,雪积聚后,就变成水,流入江河、海洋。(填入州变更的名称)
27、取一个大注射器,拉动活塞将一些乙醚吸入注射器,拔掉针头,用橡皮帽塞住注射器小孔。将活塞向外拉到一定程度,注射器中的液态乙醚消失,此为_____现象。(填入状态变化的名称),然后推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有液态乙醚出现,说明可以用_____方法将气体液化。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放入一个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然后推到最底下,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口,再用力向外拉活塞,此时注射器中的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会变成_____(“强”、“弱”、“不变”),进一步推理可知_____不能传声。
28、如图A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用温度计测量冬天晚上的室外温度,读数如图B所示,则室外温度为____℃;如图C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s。
29、如图所示,这是一台“空气加湿器”。通过查阅说明书,我们知道:
家里用的加湿器是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高频振荡,将水变成1
~5
超微粒子通过风力装置将水雾扩散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均匀加湿的目的。
超声波将水变成超微粒子,形成水雾,说明声音可以传递(可选“信息”或“能量”);水雾释放到空气中后,透过(填写物理状态变化名称)变成水蒸气。
30.还记得电影《终结者》中那种在室温下可以像液体一样流动的金属吗?
除了汞,确实还有这样一种金属。它的名字叫镓,熔点只有 29.8℃。当它握在手掌中时,它会从 _____(填写状态变化的名称)变成液体(如图所示)。在这个过程中,它会 _____(“吸收”或“释放”)热量。从上文可知,镓是 _____(“结晶”或“非晶态”)
3.实验问题
31、在探究物质熔化特性的实验中,实验组测得如图所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设该物质从热源处吸收的热功率一定,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该物质是_____(选择“结晶”或“非结晶”)。
(2)t1时刻物质的内能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1时刻物质的内能,理由是_____。
(3)AB段物质的比热容为2.0×103J/(kg•℃),故CD段物质的比热容为/(kg•℃)。
3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①请利用表中数据,用点描法绘制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
时间/分钟
温度/℃
90
93
96
99
100
100
100
100
②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但此时的温度称为水的沸点。上述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③将一块室温下的玻璃片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口上,过一会儿,你会发现玻璃片的(内壁)或(外壁)上有水珠滴落,这说明气体在冷却时,能(填入某种物理状态变化的名称)。
33. 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研究萘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除图A所示的实验设备外,所需的测量仪器有: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会使萘的温度上升得更快(选择“更快”或“更慢”),方便记录每一时刻的温度。
(3)图B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萘在第10分钟的内能为(选择“大于”、“等于”或“小于”)萘在第20分钟的内能,其在第20分钟的状态为(选择“液态”、“固液共存态”或“固态”);
(4)图 B 显示萘是(选择“结晶”或“非晶态”)。
34、如图所示,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加热(选“质量”或“体积”)等量的水和煤油(不考虑热损失),水和煤油升温到相同的温度,但水升温时间比煤油长,也就是说水吸收的热量大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人们用其他物质做类似的实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我们可以用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
35. A和B是某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水沸腾现象用___(填入“A”或“B”)图形表示。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画出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图C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水沸腾时,温度为___;这意味着此时的大气压力为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四、综合题
36. 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电光的原理
电灯就像夜晚的太阳,把光明从白天延伸到夜晚,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伟大发明,它能把电能转化为光能,为人们驱走黑暗,是最常用、最常见的电器。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电灯准确的叫法应该叫做白炽灯。
它是利用电源将灯丝加热至白炽状态而发光的灯。
灯泡外壳采用玻璃制成,使灯丝处于真空或低压惰性气体状态,防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只有7%-8%的电能转化为可见光,90%以上的电能转化为热量。白炽灯的发光效率很低。但它是世界电灯的先驱。
电灯是根据电产生热的原理制造的。
现在灯泡里一般都采用钨丝作为灯丝。
工作时,电流通过灯丝时产生热量,螺旋状的灯丝不断将热量积聚起来,使灯丝的温度高达2000℃以上,当灯丝处于白炽状态时,就如同烧红的铁一样发出光芒。
灯丝越热,发出的光越亮。
(1)白炽灯的工作原理是:
(2)白炽灯泡内部形成真空的原因是:
(3)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先(填写物理状态变化名称)然后凝结,导致灯壁变黑;
(4)日常生活中,60W白炽灯的灯丝温度比25W白炽灯的灯丝温度高。
37. 用笔画一条线,将下列现象与它们所属的物理变化连接起来。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融化
铸入工件液化
从游泳池出来感觉凉爽、神清气爽
泉池里的冰融化升华
夏天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了,蒸发了。
看秋天草上凝结的露珠
参考答案
1.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填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实验问题
1、
2、
3.
4.
5.
四、综合题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