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杨振宁李政道的恩怨情仇:从西南联大走出的物理学天才

更新时间:2024-06-17 文章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次数:

当年他们如此亲近,如今却如此疏远;当年他们亲如兄弟,如今却形同陌路。他们创造了科学史上的奇迹,也上演了科学史上的悲剧。杨振宁李政道之间的恩怨、合作与分裂,备受国人关注,也令国人唏嘘不已。2010年1月,季成的《李政道传》揭露了二人恩怨的内幕;2011年5月,江才建(原台湾《中国时报》首席撰稿人)的《杨振宁传》揭秘了二人分分合合的秘密。要说杨振宁和李政道之间的恩怨,首先要看他们的过往。他们都是西南联大走出来的物理天才,位列世界物理学家前列。 1944年,就读西南联大的杨振宁通过庚子赔款留美留学考试,同时通过考试的还有凌宁(动物学)、沈申甫(航空工程)、洪朝生(无线电学)、钟开来(数学)。优秀的人才,总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1938年,西南联大招生,读完高二的杨振宁参加考试,在两万名考生中,以第二名的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他先读化学系,后转入物理系。在等待庚子赔款留美留学通知期间,杨振宁在联大附中任教一年。 杨振宁所教的学生中,有闻一多长子闻立雕、冯友兰之女冯中朴、其后妻杜致礼、国民党将领杜聿明之女等。杨振宁在西南联大的七年,养成了他个人对物理科学的品味和偏爱,也为他日后在学术道路上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甚至他日后的人际关系,也都打上了西南联大的烙印。QQR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杨振宁在一篇文章中说:“在创造活动领域中李政道传,一个人的情趣,连同他的能力、性情和境遇,决定了他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又决定了他的贡献。”与杨振宁的人生成就息息相关的李政道,在吴大猷的介绍下,于1945年春进入国立大学物理系学习。李政道大一时曾在浙江大学物理系就读。吴大猷敏锐地发现,这个不到20岁的胖小子,脑子转得很快,大二的物理课对他来说轻而易举。吴大猷给他找了更多的习题。“幸好他天资聪颖,不用我详细讲解,他就能听懂教材和习题的内容。”在吴大猷的介绍下,李政道与杨振宁见过一面。但杨振宁外出,两人并未相见。杨振宁在西南联大的好友是黄昆和张守廉。 他们三人经常在昆明的茶馆里讨论学术问题,被称为联大三剑客。后来,凌宁也加入了这个小圈子李政道传,并从重庆中央大学转入西南联大。杨振宁和李政道第一次见面,是在1946年秋天,在芝加哥大学的校园里。此时的杨振宁已经在芝加哥大学小有名气,他把李政道当成了不折不扣的兄弟。杨振宁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帮助李政道,凌宁也把杨振宁当兄弟。两人分手后,杨振宁回忆起初次见面时的情形,说其实他是李政道的物理老师。李政道否认了老师的说法:“这完全是他牵强附会的自夸。”QQR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一个物理专业的研究生,有费米教授这样优秀的物理学家做他的导师,怎么可能找一个没有被费米教授录取,成绩也不好的研究生来当老师呢?……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比别人大几岁,就非要当别人的老师,这既不谦虚,又可笑。不顾事实,执意当老师,这不是正常的心态,更不是一个有学识、有修养的学者应有的品格。 ”从此二人关系亲密,开始了物理学史上一系列耀眼夺目、色彩斑斓的合作。杨、李署名的论文屡屡震惊美国物理学界。他们合作的两篇论文发表后,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办公室里接见了二人,同时,他们也受到了奥本海默和费米的青睐。奥本海默曾说,李政道和杨振宁坐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草坪上讨论问题,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1957年,二人撰写的关于宇称不守恒的论文,使他们成为首批获得诺贝尔奖的两位中国人。之后,二人在物理学上也有一些合作。但因为谁先署名的问题,二人逐渐产生了嫌隙,关系变得紧张。1962年,二人彻底决裂,各奔东西。二人的决裂震惊了美国物理学界,许多科学家表示后悔不已。奥本海默得知后,尖锐地表示,杨振宁应该看心理医生,李政道不要再做高能物理了。杨振宁谈到与李政道的分歧时说:“我们两个人的关系,有时比我们和妻子的关系还要亲密。”QQR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因为通过学术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彼此的性格和想法。当如此深厚的关系破裂时,我认为痛苦不亚于婚姻破裂。 ”二人的合作就此破裂。《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总结道,李政道在获得诺贝尔奖后,想要摆脱杨振宁的影响。还有一种说法,二人合作中不和谐的音符,可能与杨振宁的妻子杜致礼有关。计成的《李政道传》透露:他们到达斯德哥尔摩时,正值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典礼,杨振宁突然提出,希望按照年龄顺序先于李政道领奖,而妻子杜致礼则希望在晚宴上由国王陪同,即进入晚宴会场时她走在最前面,杨振宁排在第二位,由王后陪同。李政道对此十分惊讶,不同意这么做。但杨振宁却去问李政道的妻子秦晖。秦晖告诉李政道,这件事要是闹笑话,外国人看不起,那就太丢脸了他才勉强答应。风波由此而起,直至1962年分手。杨振宁说:“这是我一生中很失意的一件事,我想说,这是一个悲剧。”后来,两人几十年没说话了。后来,杨振宁在一次世界物理学大会上发言,展示了两人合作期间李政道手绘的幻灯片。正在讲解时,李政道从台下插话道:这件事情与你无关。杨、李二人的不和,引起了中美科学界的关注。QQR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李政道传QQR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周光召说,中国政府和科学界非常关注此事,周恩来总理也非常关心此事,表示希望二人和解。周光召说,他曾私下和二人谈过,当然是无法挽回的。杨振宁曾引用苏轼的“世世代代为兄弟,今生有未竟之业”的诗句来形容二人共事时的感受。兄弟最终反目成仇,形同陌路。我们又能怎么办呢?杨振宁在回顾二人在上世纪80年代的科学合作与友谊时说:“总的说来,这是我一生中值得回味的篇章。这里面确实有痛苦,但人生中很少有完全没有痛苦的、与人有关、有意义的事情。” 1989年7月14日,吴大有写信给杨振宁:“整个事情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我想真相不可能永远被掩盖,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再在世人面前争执,让真相慢慢地显露出来。”但二人恩怨不断,各自坚持己见。把江才建的《杨振宁》和季成的《李政道》这两本传记放在一起读,或许能让我们更客观地看到事情的两面。杨、李之争,在科学史上,在所有共同获得诺贝尔奖的诺贝尔奖得主中,是极为罕见的。杨、李二人为何能获得诺贝尔奖,并不难理解。但为何二人分道扬镳,甚至成为仇敌?为何原本兄弟般合作、硕果累累,后来却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不休、斤斤计较?为何二人不能像荣誉光环下的爱因斯坦那样淡定从容? 两人的离别与重逢、恩怨是否如命运般必然?这一切都无法像科学那样精准地分析并给出答案。QQR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二人的悲剧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有关,绝非是“内斗”或“不团结”就能概括的。我们看惯了夫妻共患难却不能共幸福的中国式离婚,看惯了家族企业共同创业却不能共同承受风险的中国式分裂。杨振宁和李政道把这种悲剧搬到了美国,破解和治愈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心理阴暗面、性格阴暗面,可能比获得诺贝尔奖还要困难。季成的《李政道传》说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杨李二人的分分合合、恩怨情仇,对世界和人心有何影响?曾经有“规范对称之美”,却留下了巨大的、无法弥补的遗憾。被破坏的对称,实在令人悲哀……QQR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发表评论

统计代码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