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工作,遵循学校教师培训优良传统,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进取参与教研活动,提高教学团队专业自学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设智慧校园,落实学科核心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哈尔滨附中师范大学举办以“立足单元教学,聚焦核心能力”为主题的第39期青年教师报告班线上活动。 本次青年教师报告班不仅借助听评活动提高了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扎实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了我校教研室建设,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发挥哈师附中的辐射作用,有效搭建了引领发展共同体学校间的交流平台。
老师讲课
尊敬的姐妹学校领导、老师、同事们:
大家好! 我是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物理组的邓宇航老师。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火箭的反冲现象”。
本节摘自《高中物理选修必修课》第一卷第一章第六节。 知识结构比较简单,但内容是巩固和实际应用本章知识,特别是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复习,所以非常重要。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动量守恒定律后,进一步将其运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演示实验来体验反冲现象,并知道反冲现象的本质是系统动量守恒,而能够对反冲现象进行定量计算是本课程的主要意义。
因此,本节知识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既是对本章所学知识的总结,也是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对动量、冲量以及动量定理的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 进一步学习了动量守恒定律,你对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解决动量守恒定律的一些应用问题,基本具备通过反冲现象的定义和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相关现象的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基于核心素养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物理概念:能够从力与运动、能量与动量的角度分析反冲现象的特征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物理建模思维,学会多角度分析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生产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做出科学解释。
4、科学态度和责任:通过介绍我国成功研制并发射长征系列火箭的事实,结合我国古代火箭发明和我国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现代火箭技术,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感觉。
本节的重点是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火箭模型和人船模型的问题。 其中,人船模型的相关结论比较难理解。 结合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考虑到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以实验教学为主的教学流程。 不过,由于本课程是在线进行的,无法进行现场实验,所以我会将自己可以完成的实验以视频录制和编辑的形式呈现出来。 对于自己无法演示的实验,我会从网上寻找相关资源进行展示。
首先,对于本节的概念教学,比如齿隙现象的概念和特点,我设计了实验和教学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和总结,并通过学生演绎出规律。 ”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特色。
对于火箭模型和载人飞船模型,学生们观看了自制坦克和水火箭的实验视频反冲运动 火箭,对模型有了感性的认识。 此时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从而获得此类模型的共同特征和规律,并在重点难点上实现相对完美的突破。 ; 此外,本课程还强调落实科学态度和责任。 通过火箭技术的介绍,强调我国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强国责任感。
然而,本课程的设计仍存在一些遗憾和不足。 首先,由于网课的局限性,实验教学只能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进行,缺乏现场教学的震撼和氛围。 另外,由于上课时间的限制,本节选取的样题难度都比较基础,相关问题只能在后续作业中深入探讨。
以上就是我对这门课程的设计思路的阐述。 感谢大家的聆听,也期待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校内教师评价
物理教研室李永成老师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不是评论物理资源网,主要是学习和交流。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方法,但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获得方法。 我认为得法是一堂好课,对学生和听讲者都有好处。我认为一堂好的物理课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理解:学科特色、讲师、学生和听众。 接下来我就从这四个方面谈谈我对邓老师的课的感受。
1. 物理学科特色透视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必须有实验教学。 如果可以进行实验,就必须有现场演示实验。 疫情当前,邓老师的班级变成了空中实验班。 他利用手头的设备制造了水火箭、气球和坦克。 对于无法制作设备的实验反冲运动 火箭,收集并呈现视频资料,让学生在线体验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思维。
2、导师视角——合理设计、严谨课堂教学、巧妙突破难点、全面落实核心能力
作为概念教学课,其实这种类型的课并不是很好上。 那么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物理教研室主任张宇老师。 每次我们备集体课时,组长都会强调建立概念的过程,要通过实验、模拟和学生活动来理解,以便让学生了解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将其内化为一种物理概念。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强行灌输。 邓老师的课就突出了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 概念创作
①反冲概念的建立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包括章鱼游泳的视频(生物学)、农田旋转喷灌装置(农业科学)、喷气式汽车(与喷气机原理相同)、自制蒸汽坦克(军事领域)、自自制水火箭(国防科技),并用人船模型测量老师的体重。 这些演示实验和视频片段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后坐力是一个原本静止的物体分裂成两部分并向相反方向运动,体会其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增加的特性。
②火箭原理:当邓老师发射自制水火箭的慢动作镜头时,学生们自然而迅速地在脑海中建立了火箭发射的相关原理。
2、突破难点
①章鱼游泳:这是课本上提供的材料。 如果你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你一般会认为章鱼是通过用触手在水中划动并获得水的反作用力来向前移动的。 即使看了相关视频,也无法表达他游泳的样子。邓老师的方法是,手里拿着一个充满了气球的气球,然后松开,观察气球的运动。 通过这个比喻,他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充分展示了利用简单的实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②人员模型:这是本课最难的知识点。 尤其是提问时,学生无法解决的人船位移有哪些特点? 邓老师巧妙地设置了一个高难度的降维。 他没有讨论位移问题,而是讨论了速度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转化为反问题。 根据冲动运动的规律,可以观察到学生立即做出反应。 通过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特性,将其转化为平均速度,最终得出位移的相关结论。 为了验证同学们是否真的突破了难度,老师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利用人船模型的例题来解答邓老师的海量问题。 当我们在评论区看到80公斤的时候,大家就知道难度真的突破了。 !
3、设计合理、逻辑性强、过渡自然、水到渠成
本课的所有实验和视频都是按照递进的顺序呈现的,问题的设置也是由浅入深。 从生活中物体的运动中认识反冲运动,并总结反冲的负面和正面影响。 必须防止负面影响,必须利用积极影响。 我们还使用火箭发射器和载人飞船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设计很好地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从长远来看,这门课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物理思维能力,落实核心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4、黑板设计
①文字书写优美,结构对称
②规则清晰,展示反冲运动的定义和特点,了解火箭原理,突破人船模型的难点。
3.学生视角——这是一堂温馨的课堂。
1、火箭发射需要点燃,学生的热情也需要点燃。
受疫情影响,学生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学习枯燥,这会让物理科目显得很枯燥,学生也会失去平时的热情。 但邓老师却用10月31日空间站发射以及随后的火箭舱分离视频点燃了学生们学习物理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对未来的使命感。 我听课的时候也很兴奋。 。
2.师生平等互动、互相尊重
在问答环节,我记得邓老师提到某个问题时,随口说道:子霖,你告诉我吧。 这句话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每次提到动量守恒的条件,每次列出列出的正方向时,老师都会立即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 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一次次被点燃,积极思考。 他们通过科学探究和抽象建模,落实物理概念,形成科学思维。 他们在师生互动中体会到科学的本质。
4. 从听者的角度来看——课堂赏心悦目,时不时会有点刺激。
1、我自己作为一名物理老师,感受到了邓老师全面的一面。 他自己制作实验教具,制作多媒体视频,教学严谨,对学生严而爱,课堂上能自由放松。 我感觉他很有我们组长张宇老师的风格。
2、作为旁观者而不是物理老师,你一定会从这节课中了解到章鱼是如何游泳的,以及反冲运动时会发生什么,也会被邓老师的幽默和机智所折服。 被课堂教学所吸引,在课堂的某些方面,他们和学生一样,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实力感到兴奋。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邓老师充满爱心、严谨的陪伴下学习物理的同学们一定会眼睛里有光,心里有爱,一定能够发扬人民的平民品质和精英品质。在学校。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堂课是一堂很好的、有深度的课!
稿件提供:教务处物理教研室
审核发布: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