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拥有怎样的学生观,才能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学习?

更新时间:2024-05-02 文章作者:admin3 信息来源:http://wuliok.com 阅读次数:

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模式条件下应怎样看待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尤其是教师应拥有怎样的学生观来促进学生发展,使之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学习,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所谓学生观就是用什么样的观点方法对待学生,是教师的世界观、教育观在学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把学生当成被动单向的知识接受者的做法,已不适应今天的用人需要。新时代的人才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技能和全面的素质,应该具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品质。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建立和发展学生观:

一、发展性的学生观

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与教育的价值追求,要求人们摈弃僵化观点,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对待学生。在理念上,教师应坚持学生是追求进步的,是会向前发展的,在评价上,要坚持发展性评价,让学生不断改进行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教师应把施教的光芒辐射到全体学生,并且努力培养他们独特的才能和志趣,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行为培养等进行全面关注。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在认知领域内应达到的水平,而且要考虑在获取知识中其价值观、情感态度、行为调节等应发生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现实情况下应达到的水准,而且更要关注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素质和能力,如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合作态度、感受和欣赏能力、科学的态度和思维品质等,从而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差异性的学生观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且每一个学生个体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各个独特的“心理世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动机、需要、气质、性格和特长等,让不同的学生个体彰显自己的个性特征,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都得到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尊重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引领学生前行。

三、人性性的学生观

教育要充满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工作具有人性美。坚持人性化的学生观,首先要关爱生命。教育应把学生视为灵动的生命体,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培养其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身体与精神和谐统一,享受学习中的乐趣,这样,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人性的魅力,教育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

四、双重性的学生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兼具主体与客体的双重身份:从师生职能定位看,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组织者、指导者,是教育的主体;而学生则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是教育的客体。从教育、教学过程看,实施教育影响与接受教育影响虽然联系、制约,却并非同-过程。学生是教育影响内化过程的主体。从师生间的相互影响看,二者可互为主、客体:当学生以教师为认识对象并向教师学习时,教师是学生认识的客体:而当教师认识、了解学生时,学生则成了认识活动的主体,反之亦然。师生就是这样互为主、客体,相互影响,教学相长。学生二重观告诉我们,教育者只有充分认识学生的客体地位,才能真正激发出教育的责任感,深入了解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着力提高教育素养和教学水平;同时,也只有充分地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在较高层次,较高水平上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并逐步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师拥了这样的学生观,才会使学生在高中物理新课程学习中如鱼得水,才会使学生学习百花齐放,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学习。Bc7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发表评论

统计代码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