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短视频,有一个跑步者告诉读书会创始人、央视主持人范登,如何跑步?
这位跑步者对似乎对跑步不太了解的范登说道:“你跑步时用的是什么力量?
使用的是重力,与身体的力量无关。 最快的速度就是被身体绊倒的时候最快,身体出去! ”
范登似乎有所领悟。
我的天啊!
你能别这么搞笑吗? 你可以教我如何在不断被身体绊倒的情况下继续向前奔跑!
国外的一些跑步方法也一直在宣扬:身体前倾利用重力,通过脚不断地支撑和转化,不断地利用重力,似乎不用发力就能向前跑;
跑步是对抗重力还是利用重力?
这个问题必须解释清楚。
1.首先了解步行和跑步的区别
步行和跑步都涉及脚的交替运动。 为什么跑步比走路更累?
原因当然很简单。 行走时,总是有一只脚踩在地上作为支撑。 所支撑的当然是支撑体重。 然而,跑步时,有一段时间双脚同时在空中。 怎么能到空中呢? 你需要用力推动才能进入空中。 也就是说,你需要足够的力量让身体能够克服重力,飞到空中。
起飞后,着陆时必须缓冲。 缓冲过程还需要肌肉收缩,这也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 这使得跑步比步行更加激烈。 之所以如此激烈,是因为跑步需要你克服重力,将脚抬到空中。 然后你必须缓冲着陆。
因此,说跑步是一项克服重力的运动并没有什么错。 跑步之所以累,是因为我们需要不断克服重力。
2.跑步时可以利用重力吗?
利用重力跑步怎么样?
如果你以脚为支点,身体整体向前倾倒,重力确实会加速你的身体向前倾倒。 为了防止“像狗一样跌倒吃屎”,你会自然地迈出脚来防止摔倒;
如果你的躯干总是向前倾,你就必须不断地迈出双脚以防止摔倒,从而导致身体向前移动,从而形成双脚不断支撑和切换的跑步动作。
看来这个说法似乎也有道理。
有些人还用球在地面上滚动的方式来直观地展示球是如何移动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把球体放在平坦的表面上,球体就会稳定,但如果你想让球移动,你就必须把球放在斜坡上,球就会根据重力的作用向下滚动。
而如果地面平坦,人体只需前倾,重心前移,带动重心前移,人体就会开始跑步。 如果把人脚的运动想象成球面运动,似乎只要腿一动,人体就会利用重力来奔跑。 不费力气就站起来,这叫重力跑。
这里犯了一个重要的逻辑推导错误
✘ 人体的运动不是球体的运动。 人体前倾引起的运动与球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不同,不能用这种方式直接推导。
比如走路的时候,身体基本是直立的,我们走路的时候不利用重力。 既然跑步可以利用重力,那么跑步应该比不利用重力的步行更容易斜面重力做功怎么算,但是大家都知道,步行总是比跑步容易。
这是一个矛盾。 跑步可以利用重力,但步行不能利用重力。 利用重力跑步只会比不利用重力走路更累,也就是说利用重力并不会让跑步变得更轻松!
从物理角度来看,行走和跑步并不依靠重力,而是依靠人在推地时对地面施加的向后和向下的力。 地面给予人体一个向前向上的反作用力,推动人体前进。
如果这个力只是垂直向下,那么我们运动的方向就是垂直向上,比如跳跃,如果这个力是向后和向下推,那么自然的反作用力是向前和向上,让我们能够向前移动。 还伴随着重心的起伏。
3. 身体前倾是利用重力还是其他什么?
显然,跑步时身体前倾并不是利用重力,但跑步时适度前倾还是有必要的。 为什么?
适度前倾的主要目的是:
一、减少风阻;
其次,身体前倾可以获得生物力学优势并更有效地离开地面。
身体前倾可以减少迎风面,达到减少风阻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前倾为下肢发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果身体直立,为了让下肢产生推动人体前进的力量,就必须加强腿部的后踢,否则就会变成垂直向下的力量,从而使人跳跃向上而不是向前跑,身体向前倾斜,用下肢产生向前的动力,但不要过度向后推。
机械分析:
根据力分解与合成的原理,推向地面施力时,地面给予人体一个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个反作用力可以分解为垂直分力和水平分力;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
水平分力越大,垂直分力越小,人体向前的冲力越大,重心波动越小。 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向前倾斜来实现。 这就是前倾的真正含义。 而不是使用万有引力理论。
4、如果身体前倾利用重力,那么前倾越明显斜面重力做功怎么算,说明利用重力越大。
如果身体前倾是利用重力自然产生前进的动力,那么从理论上讲,身体前倾越明显,利用重力的效果就越好。 而实际经验告诉我们,跑步时只要身体稍微前倾就可以;
如果你真的刻意前倾,你必须立即提高跑步速度和步频,以适应身体明显的前倾。
众所周知,短跑现在是从蹲姿开始,而不是站立。 根本目的是从蹲姿开始获得更大的水平向前地面反作用力;
从站立位置开始获得的水平反作用力要小得多。 这样,从蹲姿起步的运动员可以获得更大的初速度和加速能力。
但在加速过程中,运动员会逐渐抬起身体,即身体前倾角度逐渐变小,直至逐渐直立。 为什么短跑运动员不总是保持较大的前倾角度以继续获得重力?
因为身体前倾越大,以脚为支点的重力产生的惯性矩就越大。 为了防止旋转,人体必须加快步伐来支撑身体,抵抗重力,防止身体坠落。
换句话说,你越向前倾,你就不是在利用重力,而是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对抗重力,防止摔倒。
因此,跑步时身体前倾角度并不是越大越好。 大约10-15度就足够了。 这样的前倾角度,既可以减少风阻,方便后蹬,又不会造成身体前倾。 太大了,你必须刻意加快节奏来支撑你的身体并防止摔倒。
事实上,测试还发现,随着速度的增加,身体的前倾角度并不会变得极大,但随着速度的增加,腿部的前摆和后踢会增加,因为它们更用力。
6:00 躯干前倾角度
4:00 躯干前倾角度
5、跑步时如何尽量减少重力的影响。 这个技能是可以训练的。
因为跑步伴随着蹬地,所以需要比步行更大的力量才能实现。 这也是跑步比走路更累的根本原因;
因此,跑步者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尽量减少重力对跑步的影响。 怎样才能减少重力的影响呢?
那就是降低飞行高度,也就是减少重心的波动。
相同速度下,步频越慢,步幅越长;
步幅越大,往往意味着身体重心的波动越大。 跑步是水平运动,垂直方向消耗太多能量来克服重力,大大降低了跑步的经济性。
如果你增加节奏。 当步频在每分钟170-180步左右时,重心的波动会以相同的速度减小。
重心波动越小,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就越少,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力的影响。
在一些跑步可穿戴设备如手表中,有一个指标——垂直振幅,它实际上反映了飞行的高度,即重心的波动。
如果重心波动太大,跑步就会变成上下运动,克服重力做功会增加很多体力消耗,所以我们希望跑步者能够贴近地面飞翔。 这就是我们的意思。
因此,在跑步姿势的垂直幅度上,要求越小越好。 如果垂直幅度小于6.1厘米,则说明您属于跑步者前5%;
如果垂直幅度在6.1-7.4厘米之间,你属于前30%的跑步者,大多数跑步者在7.5-8.6厘米之间;
如果垂直幅度大于8.7厘米,则说明重心波动过大。 这种跑步姿势非常不经济,所以用红色或橙色表示。
垂直幅度与步幅高度相关。 如果你以较慢的步幅跑步,通常意味着较长的步幅,即大步幅跑步;
大步跑时,身体重心波动较大,用力不经济。 因此,如果你的垂直幅度参数显示为红色或橙色,你需要看看你的步频的颜色;
如果仍然是红色或橙色,则需要加快速度。 随着步伐的加快,身体重心的波动也会改善。
垂直比是垂直幅度除以步幅长度。 如果身体重心波动较小,则步幅较大。 一方面意味着你的速度更快,另一方面意味着你的跑步姿势更加平稳、轻盈;
也就是说,你用较小的身体重心来实现大步幅。 如果垂直幅度大,步幅小,就是典型的跳跃跑;
而如果垂直幅度较大,步幅也较大,则意味着需要在保持步幅的情况下增加步频,减少身体重心的波动。
如果这个参数小于6.1%,说明你是跑者中最好的5%;
如果在6.1-7.4%之间,则是较好的30%跑步者;
如果大于 8.7%,则意味着您属于最差的 30% 跑步者之一。
如果你看看的跑步形态,你就会明白重心小、步幅大、垂直振幅比最佳意味着什么。
6. 身体前倾是自然习得的,但往往不是习得的。
需要学会前倾吗?
严格来说,是需要学习的。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跑步者了解跑步时身体前倾的目的和动作要领;
同样重要的是,跑步者要明白,前倾只是一个技术环节,前倾需要与其他动作环节有效配合。
然而,前倾是跑步姿势的一部分。 也许大多数跑步者在跑步时都会自然地向前倾。
7、一些跑步者为了刻意前倾,错误地前倾、弓起胸背。
有些跑者不明白前倾的真正含义,为了前倾而前倾,造成前倾、拱胸等不正确的跑步姿势,进而导致腰部压力增大。
事实上,真正的前倾是指整个躯干,而不是上半身前移、拱背、托胸。
这也反映出一些跑步者刻意模仿某种跑步姿势,造成身体局部紧张。
八、总结
跑步时,身体前倾适度,可以减少风阻,有利于推离地面等机械效应。 然而,身体前倾被认为是利用重力,人们普遍认为跑步是一项利用重力的运动。 你不会前倾并利用重力,所以如果你跑不快,这只是改变概念英语作文,这是无稽之谈!
跑步的本质仍然是一项克服重力的运动。 我们要做的就是减轻体重,发展力量,这样可以提高克服重力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重心的波动。 这可以通过小步快跑来实现。 。
【点击图片查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