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
碰撞
★新课程标准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2. 了解反中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 3. 了解碰撞的特点和规则 4. 了解粒子散射
(二)流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碰撞中动量和机械能是否守恒,学生可以体验研究未知物理现象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表达个人意见、敢于探索的情感和态度。 (2)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教学难点
了解各种碰撞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工具:
透明胶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小球若干★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新课程介绍
师:大家上课看的视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同学们,这是什么? 学生:这是一次碰撞。
师:顺便说一下高中物理弹性碰撞球的原理,碰撞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 本课我们将一起分析和研究碰撞。
(二)新课程教学
一、观察碰撞,感知碰撞特征
师: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课间精彩,观察碰撞,感知碰撞的特点。
3.不会立即发生位移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张图。 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信息? 监视器在哪里? 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出生:
一个隐藏的法则也决定了碰撞的结果。 大家想一想,这个隐藏的图案可能是什么?
学生:也许是能量。
师:你能告诉我你猜想的依据吗? 健康:因为没有能量损失。 老师:你怎么知道?
学生:碰撞前后系统的动能看起来相等,满足(1),但不满足(2)和(3)。
老师:好的! 分析的非常有道理。 我们可以确定动量守恒,动能也相等,这意味着机械能守恒充其量只是一个假设。 我们常说大胆假设高中物理弹性碰撞球的原理,小心求证。 因此,机械能是否守恒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为此,我们可以将碰撞前后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作为假设。
三、理论分析物理资源网,寻找碰撞规律
现在,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种方法来验证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守恒的假设是否成立。 第一步是建立模型。 生活中的碰撞是非常复杂的。 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用简化的思维抽象出最简单的模型。 例如,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球的速度为V0,质量为m2的球是静止的。 两个球正面相撞。 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推导:以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
(1) (2)
解决方案:
讨论:
(1)如果m1=m2,则V1=0,V2=V0(这是实验结果,两个球的交换速度) (2)如果m1>m2,则V1>0,V2>0(验证通过(3) 若 m10 (经实验验证) (4) 若 m1 » m2, 则 V1 ≈ V0, V2 ≈ 2V0
(5) 如果 m1 < m2,则 V1 ≈ -V0,V2 ≈ 0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乒乓球撞到墙壁,以原来的速度反弹,但墙壁不动) 师:由上面的推导过程中,理论推导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刚才提出的假设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可以用来解释实际情况。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种满足动能不损失要求的碰撞称为弹性碰撞。 师:所有的碰撞都满足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吗? 请仔细观察和思考以下两种情况:
场景1:质量m=1kg的钢球,以水平速度V0=2m/s移动,遇到质量M=3kg的静止橡皮泥球。 碰撞后,两个球粘在一起并向前移动。
场景2:质量m=1kg的木球,以水平速度V0=2m/s运动,遇到质量M=3kg的静止粘土球。碰撞后,两个球分开,木球的速度则V1=0.2m/s; 分成两组进行计算
(1) 两球碰撞后的速度是多少? (2) 两球撞击前的动能之和是多少? (3) 两球碰撞后的动能之和是多少?
然后显示这两组操作的结果。 场景一:两球碰撞后速度等于0.5m/s; 碰撞前的动能之和为2J,碰撞后的动能之和为0.5J。 场景二:碰撞后,木球速度为0.2m/s,泥球速度为0.6m/s; 碰撞前的动能之和为2J,碰撞后的动能之和为0.56J。
师:计算表明,这两次碰撞都损失了动能,物理上称为非弹性碰撞。 情况1的动能损失最大。 碰撞的特点是碰撞后两个球以相同的速度粘在一起。 这种碰撞是非弹性碰撞中系统动能损失最大的。 我们称之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情况2,动能损失但未达到最大值,称为一般碰撞。
师:碰撞分为三类:一是弹性碰撞,机械能守恒;二是弹性碰撞。 另一种是一般碰撞,动能损失; 第三种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最多。 总之,无论怎样碰撞,机械能都不会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 1、真正的弹性碰撞只发生在分子、原子和更小的粒子之间。 由于微观粒子相互接近时并不直接接触,因此微观粒子的碰撞也称为散射。
2、钢球、玻璃球、硬木球等硬物之间的碰撞,动能损失通常很小,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弹性碰撞。
四、碰撞规则的概括和总结
1、由于碰撞时内力远大于外力,因此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2. 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会增加吗? 它要么保持不变,要么减少。
3、碰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碰撞前:后面的球1必须追上前面的球2。 碰撞后:如果两个球方向相同:
五、应用实例
示例 1. 在光滑的水平表面上,两个球沿着连接球中心的线以相等的速度相向移动并发生碰撞。 可能会出现以下哪种现象?
A. 如果两个球的质量相等,则碰撞后它们会以相同的速度相互分离 B. 如果两个球的质量相同,则碰撞后它们会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方向移动 C. 如果两个球两个球的质量不等,碰撞后它们会以相同的速度分开 D.如果两个球的质量不等,它们碰撞后会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方向运动。
示例 2. 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条直线移动。 B 球在前面,A 球在后面。 已知MA=1㎏、MB=2㎏、VA=6m/s、VB=2m/s。 那么当A、B碰撞时,A、B两球的速度可为: A. VA1=5m/s,VB1=2.5m/s B. VA1=2m/s,VB1=4m/s C. VA1= - 4m/s, VB1=7m/s D. VA1=7m/s, VB1=1.5m/s 6.总结
本节课我们分析了与碰撞相关的问题,了解到碰撞的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并且不存在瞬时位移。 碰撞分为三类:弹性碰撞、一般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它们遵循动量守恒定律,不增加机械能,符合客观现实规律。
7. 作业安排
8、黑板设计
碰撞
1、碰撞特点
1. 动作时间极短
2、内力远大于外力
3.不会立即发生位移
2. 碰撞分类
1、弹性碰撞:以v0方向为正方向
(1)
(2)
(1) 如果 m1=m2,则 V1=0,V2=V0 (2) 如果 m1>m2,则 V1>0,V2>0 (3) 如果 m10 (4) 如果 m1»m2,则 V1≈V0, V2≈2V0 (5) 若 m1<m2,则 V1≈-V0,V2≈0
2.一般碰撞:机械能损失
3、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最大
3、碰撞定律
1.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2.机械能不增加
3、符合客观实际
(1) 碰撞前: 碰撞后:
【教学反思】
本课首先以研究碰撞为主题,向学生展示现象研究的基本思维过程。 即“观察实验→提出问题→分析推理→总结规律”。 首先,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碰撞,总结碰撞的特点,学生会更感兴趣、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在心里产生共鸣。 最后通过对经典演示实验的分析,揭示常见现象的不寻常之处,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本课的主要内容无疑是弹性碰撞的理解。 这个过程的基本步骤是“提出假设→理论推理→实验检验→总结规则”。 在分析过程中,以问题为纽带,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直至最终通过推理得出规则。
但由于多媒体设备的客观问题,课堂上发生了多起事故,耽误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导致教学内容没有完成,缺少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本课的亮点有四个方面:
输入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课程计划牛顿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课程计划动力
高中物理课程计划:直线运动
碰撞理论高中论文
高中物理课程计划:自由落体运动 [最终确定]
碰撞
高中物理教案 电容器 电容 原版人教版
高中物理课程计划选修课 31 2.3 欧姆定律
物理课程计划
《高中物理课程计划:碰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您的计算机上以便于编辑。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主题: 高中生高中物理全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