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陌陌版是2017年11月《物理与工程》期刊网路优先出版论文,作者为清华学院沈元华院士。
为激励青年班主任涉足化学基础教学、交流教学经验、推动教学变革、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高等中学学院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中学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中国数学学会化学教学委员会决定举行全省高等中学数学基础课程(含实验课程)青年班主任授课大赛。
比赛每三年举办一次,2014年为首届赛事年。在前两届学院化学课程(课堂教学)大赛经验的基础上,去年举行首届学院数学课程(实验教学)赛事。联赛分为3个阶段,即各市、市复赛,行政大区决赛,每位行政大区决赛的前二名作为选手出席全省复赛。
2017.5.7成都
笔者有幸观摩旁听了2017年5月7日在北京清华学院召开的北京市复赛的全过程。来自北京市11所院校的11名青年选手出席了实验课程授课大赛。窥一斑而可知全豹。此次观摩使我对目前院校青年班主任化学实验教学的现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一些看法、体会和建议。现今整理成文,以期与国外化学实验教学界的同行们交流讨论。
No.1
比赛的意义
教育部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化学学会化学教学委员会联合组织这样的赛事是很有意义的,能推动青年班主任的成长、增进各级领导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注重、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有益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常年以来,在我国各院校中,重科研轻教学、重授课轻实验的情况,普遍存在。近些年来这些情况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些情况引起兼任化学实验教学的青年班主任成长平缓,甚至不安心工作,而这又直接影响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在高等中学中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无法达到。希望这样的赛事会对改变这些不合理状态有所帮助。
授课赛事本身表现了强悍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性,由于赛事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既可使有关主管部门借以了解青年班主任的教学现况;也能使年青班主任得以在教学方面展示个人才智技能、相互学习交流心得感受,更可得到老一辈资深院士的细心指导,进而提升自身水平和教学质量。因而,普遍遭到青年班主任的注重和积极响应。
关于选手的整体印象
所有的参赛班主任都作了充分的打算,认真演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她们普遍表现出较为扎实的讲授基本功
No.2
青年班主任授课条理清楚,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清晰,都有较强的抒发能力,也易于中学生理解、记忆。有的班主任打算了挺好的PPT,包括活动的画面和演示;有的采用PPT的班主任还辅以黑板书写;也有的班主任不用PPT,仍以传统的板书配合授课,疗效也很不错。但毋庸指摘,联赛也反映出一些青年班主任的学术素质和授课技能,非常是在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方面存在众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仍有很大的改进提高空间。应当说,能来出席初选赛的青年班主任,在自己中学中,是佼佼者;她们自报的参赛实验,是她们自己觉得原理把握比较深刻、教学方式比较成功、教学疗效比较好的。但从她们对评审专家提问的回答来看,她们的数学基础还不够扎实,对实验原理和思路的理解也不够深入。诸如,关于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有评委问,该实验的光源能否不用激光、改用汞灯?也有评委问,发觉干涉白色不是圆环型的而是直线形的,怎样办?参赛老师支嗫嚅吾都没能清清楚楚给与简练明晰的回答。实际上,迈克耳孙当初哪有激光啊?而这个干涉仪最常见的白色正是直线形的。假如真正清楚明白这个干涉仪的原理,就应当晓得它既可以得到等倾干涉、也可以得到等厚干涉,并可以使这三者互相转换;也应当晓得它的光源既可以是激光、也可以是汞灯镇流器之类的准单色光源、还可以是白光。其实评委老师不再追问,你们早已了解该参赛选手的情况了。其他如全息拍照实验,当评委问到关于光源的相干宽度问题和激光的模式问题时,参赛选手都无法正确回答。可见,青年班主任在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思路的理解方面还须要有较大的增强。据悉,对于当前世界科研前沿的发展与我们所带的教学实验的关系,也不够注重。诸如,今年令全世界震惊的科学成果“引力波检测”,就是用大规模的迈克耳孙干涉仪完成的,但该实验的“序言”中却完全没有提及此事。其实,从本次初选赛的情况看,选手们对于一个实验应当怎样做,是比较清楚的,也能讲明白,相信也能使中学生明白;但为何要这样做,做这个实验的意义,还是不够清楚的,其实,中学生也就更不可能清楚了。
No.3
推选模式的反省
以选手自报参赛实验的多少给该选手的最终评分乘上权重因子的方式,值得剖析
选手自报参选实验的数量,反映该选手熟知实验的多寡,也可觉得反比于选手在打算赛事时所花的精力,因而给予适当加权是合理的;这能鼓励青年班主任把握更多的教学实验,对于她们的成长是有益的。但此权重因子不宜太大,否则可能会孳生投机取巧的不良倾向。实际上,各选手对于一个实验的授课水平的差异不会很大,尤其在讲课时间和提问时间都非常有限(比如本次大赛总共只有25分钟)的情况下,对各选手评分的差异常常只在5%~40%之间。而权重因子为0.9至1.2,其差异竟达30%,这变得很不合理。在本次初选赛的过程中,一位选手讲得相争当,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叙述简明、原理正确,回答提问也令人满意。你们都以为那位选手应当是获得最佳成绩者之一;但最后得分却并不高,仔细查看,发觉那位选手所得的评分的确很高,但由于参赛实验数量较少,加权的结果,就大大落后了。而有一位选手讲得并不挺好、回答问题时还有一些错误,得分却更高,原先是由于参赛实验多所致。实际上,真正被评的实验只有一个(是从自报参选实验中随机抽选的),为了提升权重因子,有人可能会把一些自己并不熟悉的实验也报上来,只要不被抽到,得高分的机率就大大增强了。为了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我建议把权重因子为0.9~1.2修改为0.95~1.1;甚至差异更小一些。或则,干脆规定统一的参赛实验的个数(比如12个或13个),少报取消联赛资格,多报无效。这样,能够真正反映选手的实际水平,降低投机的可能性。实际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青年班主任能真正熟练把握12~13个实验的教学工作,早已挺好了,并非越多越好。“少而精”的原则在此也是适用的。
实验:“创新教育”的突破口
我们国家早已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科研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别,这些情况要求我国的高等中学要大力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No.4
这是科教兴国的关键。与课堂教学相比较,实验教学更有利于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通常传授的是比较成熟的科学规律,中学生极少能发觉教材中的错误或则提出一些班主任难以回答的问题。但实验教学不同,实验过程中,具体情况千变万化,中学生发觉一些教材中没有提到的现象,甚至提出一些班主任难以回答的问题的可能性相当大。这正是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好机会。遗憾的是,我们的实验课班主任缺少这方面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实验室是让中学生学会从实践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和将已有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高素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她们常常只是要求中学生按教材上的步骤去做,不出故障,能成功地测到数据,完成实验,就满足了。从本次赛事的情况来看,参赛选手完全无法在这方面有任何明晰的抒发,在关于“学生在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怎样解决这种问题”的叙述中,也没有听到有关于怎样引导中学生从问题中独立思索找寻问题答案的能力培养。在这方面,联赛的组织者也有可改进之处,比如,在“评审指标及观测点”中,是否可加入“在本实验中怎样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思索与实践”方面的内容?
No.5
借比赛东风推动实验教学
广州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历来在全省处于一流地位,理应通过此次大赛进一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广州地区是我国变革开放的前沿,是经济和科技的相对发达地区。建议趁机东风,把北京的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具体做法可以是让入选的选手把每一个参赛实验详尽讲一遍(每次可以述说和讨论2~3个实验,要留出较多的提问和讨论时间),约请有关专家进行提问和点评,并请全市院校有关的青年班主任都可以来免费听讲(也可以提问);这样,除了可以使出席下一轮联赛的选手有机会得到进一步锻练和提升,也可使全市的青年班主任从中得益。
关于实验教学的反省与建议
同济学院化学实验教学其实有优良的传统,但以本次大赛的规程来看,未必有很大的优势
No.6
各院校过去安排班主任带实验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班主任跟中学生挂钩(班主任带同一批中学生做十几个不同的实验),另一种是班主任跟实验挂钩(班主任带不同的十几批中学生做同一个实验)。此两模式各有优劣:后者有利于密切师生联系,前者有利于班主任深入钻研实验。清华过去主要采用后一种模式,考虑到师生比列和实验仪器套数及实验室充分借助,通常是一个班主任带不同的几批中学生做2~3个实验。这样,班主任对于自己所带的几个实验原理确实有很深刻的钻研、对有关实验方法有很熟练的把握、对教学方式也有好多具体的经验。对每位中学生来说,她们其实与每位老师未必能完善很亲昵的关系,但这种老师对所做的实验都是“专家级”的,因此学到的真能耐是比较扎实的。但对每位老师来说,她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小,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相对薄弱,对自己所带的实验在整个中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不太明晰,也不利于创新意识的迸发和创新能力培养。这种缺点,从长远看,是有碍教学质量的提升的。因此,建议趁机东风,把我校的化学实验青年班主任的培养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具体做法可以是组织青年班主任所带实验的互相轮换和经验交流。使每一位青年班主任在保留对原有实验深入钻研的基础上,对其他实验都能带一两遍(比如,实验中心可以每周举办一次实验教学的交流,由一位班主任主讲一个实验,把自己多年来所积累的有关实验原理的补充及自己的感受、实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式、数据处理与偏差剖析的要点、在实验中怎样培养和鼓励中学生的创新精神等等,都尽量讲明白;其他班主任则通过提问增进自己对该实验的了解、为自己去带这种实验打好基础),因而使每一位班主任对所有的教学实验都有较广泛的了解。这样,从长远看,必然会增强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
其实,这样的赛事是挺好的,必定推动我国化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大赛的个别规则有待进一步建立和改进,以期更好地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本市和本校都可以此为抓手,把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提高上一个新的台阶。以上这种意见和建议,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因为本人退职已久,对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并不清楚了解,因此很可能不正确。只是提供给你们作参考而已。
引文格式:沈元华.首届全省院校化学实验教学青年班主任授课大赛(北京赛区海选)观摩有感[J].化学与工程,2017(6):20-22+26.
END
请输入标题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侧二维码
微讯号
谢谢《物理与工程》微信公众号粉丝"冬天"友情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