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生儿育女,一个做科研,一个用文艺灵动婚姻,也一起出席了英国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颁奖仪式,见证了人类和彼此的颠峰。她们的婚姻历时53年,直至2003年杜致礼因病离世。
(杨振宁和杜致礼一家)
杜致礼逝世后13个月,杨振宁就和翁帆离婚了。看上去,亡妻尸骨未寒就扭头庶子太绝情,可好多人说,看见这张对比照,就宽恕了杨振宁。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而后遇见了小轩窗,正梳洗,正脸轮廓似你的人。
而翁帆,是否得悉自己其实是个替身?
更似乎,这是让我们吃瓜群众怆然泪下、心有宿怨的辛酸,在翁帆看来,一切都是甘之如饴吧。
实际上,三个人也曾见过面。1995年杨振宁和杜致礼去广州学院出席活动时,学院一年级的翁帆,是他俩的向导。这张合照让我毛骨悚然。因缘际会之下,当时的两人又怎么想到,这是一场关于生命和婚姻的接力?
杨振宁在接受杨澜访谈时说:翁帆是上帝给他的最后一份礼物。
站在杨振宁的角度,这句话是诚恳客观的。
从杨振宁同学的侧面描述、和他俩接受专访时的表述里,我们能见到她们俩的生活平淡至极,而翁帆基本承当了照料杨振宁的工作。
尽管杨振宁并不怎样接受中国人的养身之道,但翁帆坚持——‘这些我相信对身体有用处。他一边喝,一边说不相信。不过只要他肯喝,我还是会煲给他。’
2006年,杨振宁接受香港《联合报》的专访时评价这段婚姻:
一个人到了80多岁,不可能不想到他的生命是有限的,跟一个年龄很轻的人订婚,很深刻的体会是,这个婚姻把自己的生命在某种形式上做了延长。
如果我没跟翁帆离婚,我会认为三四六年后的事跟我没关系;如今我晓得,三四六年后的事,透过翁帆的生命,与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对于杨振宁来说,翁帆的出现,在生活上有了琐屑的照料;有一个爱妻忆念膜拜,是两性关系中雌性视角里的最优状态;在自己的世界观体系里,又扩展了更年青新鲜的人生体验。
无论外界怎样评价她们的生活,我们看见94岁的杨振宁仍然精神矍铄,看上去平和淡然。我们看见的杨振宁晚年所有的相片里,都有翁帆陪伴左右的身影。
在这段婚姻里,杨振宁是毫无争议的获益者。
而翁帆呢,从我找到的所有资料里,我更乐意相信,那是真爱,尽管这些真爱是十分复杂、难以言述的。
无论杨振宁对翁帆是否‘疑是故人来’的代替品,但翁帆对杨振宁,在我看来,并没有主观上的试图心。
她从广州学院结业后,在上海工作了两年,曾与一个台湾女人有过三年的婚姻。为什么结婚不得而知,我们兴许可以推想,是否学院时的相见让她‘不如不遇倾城色’,普通女人再也入不了法眼?
一个白纸般的男孩,在步入凡尘之前,看到了对于她来说,另一个维度的人物,是仅仅只能有一面之缘的侥幸。但当那位天外来客对自己抒发了好感,她来不及做任何反应,只剩下感恩戴德和受宠若惊。
杨澜访谈时问了一个相关问题:你怎样把爱和崇敬分开?
翁帆的回答也很坦率:你要晓得,当一个你崇敬的女人对你抒发了喜欢或则爱的时侯,你很容易就爱上他了。
她没有证实,那个爱是源于崇敬,也难以分解。
我对此形成了一种望尘莫及的俯视:一份崇敬形成的爱,能战胜无性婚姻?能击败无子息的定数?能战胜最终要提早面临的天人永隔?这份爱未必会在意舆论,但真的冷暖自知。
翁帆追忆起两个人浪漫的岁月,有两件,一件事在美国,她得病,杨振宁去楼下给她拿了一碗牛奶粥,喂给她吃。
第二件是在海南渡假,杨振宁起床看报纸,不想关灯叫醒翁帆,就去洗手间看。
我没法把这两件温情的事,和浪漫勾连上去。年青的恋爱,是天雷地火,是啰里啰嗦,是暧暧昧昧,是试探迟疑、若即若离患得患失。
而年青的翁帆,是否真的体尝过恋爱的滋味?是否和一个经历去世纪风霜、人类金字塔尖的人生活在一起,习惯了照料和付出,只能把这些相濡以沫,当作一种恩宠式的浪漫?
如同她对自我的评价——我在象牙塔中的象牙塔。
杨振宁在多个场合表示,他百年以后,赞同翁帆离婚。这一点造成了吃瓜群众的厌恶:你还想把人禁锢上去列贞女牌楼?
实际上,这场对话是这样的。
杨振宁说:
赞同你将来离婚,是年龄大的杨振宁讲的;年龄轻的杨振宁,希望你不再离婚。
这是一个正常女人的态度,有占有欲,但也希望翁帆未来幸福。他并没有逼迫谁为他守身如玉。
而翁帆却在刚开始生了气,他让我离婚,是不是不爱我?
这场婚姻,在翁帆看来,似乎就是一种恩赐,她乐意‘牺牲’,乐意付出,也有着毋庸置疑的骄傲,她用英国作家菲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来形容她的选择:
Tworoadsinawood,andItooktheoneby,Andthathasthe。
而杨振宁翁帆和杨振宁无性婚姻,就是她的引路人,带她听到了这个世界金字塔尖是哪些模样。
我仍然觉得,从利己性来说翁帆和杨振宁无性婚姻,有两种婚姻是最好的:
一种是门当户对且把握了关系的上风,有操控婚姻和生活的主动权。
另外一种,是对方高高在上,未能把控,但人生会通过表亲,完成阶级的飞越。
所以有人说,杨振宁太太,这个称谓,就千金难买。遗产又怎样?我想翁帆从一开始,就清醒地复盘过得失,并非矫饰性,而是一种是否值得的估算。
所以她其实并不在意遗产的分配,当她把自己放得谦逊,以与巨人朝夕交往过、兴许能载入人类史册的角度看待这段婚姻,又何谓输赢呢?
退一万步说,杨振宁百年以后,四合院收回之时,又会有谁让科学家的胞弟无家可归呢?
我们也毋须伸开手来,质疑杨振宁是人渣,夫妇一场,你情我愿,各取所需。求爱得爱,偏财得财,求名得名。
无论这场婚姻参杂了多少的复杂情感和本意,我仍然乐意相信,这场婚姻,有我们看不到的美好。
妈妈营杂记:
我们推荐这篇文章的缘由,是这篇文章总算说出了一段被世人指责的婚姻背后的一些[可能性]。是的,[可能性]。
世人喜欢讨论这段婚姻,是由于它满足了男人们功成名就后老朽少妻的一切遐思,也由于它暗合了传统听众中男性通过婚姻改变命运的正常套路。
“你看,连严谨高大的科学家也会这么凡俗嘛”,凡人们的八卦心情得到了无限满足。而且,这世界上存在感情吗?82岁和28岁可以有真正的感情吗?
下篇文字的作者在文中做了一些判别,例如杨振宁对于丈夫的想念而自然会注意到长相肖似的翁帆,例如莫逆的恋情和友情自然会带给双方完全不同的新鲜感,例如翁帆对于爱和崇敬的青涩。这都是这段婚姻的[可能性]。
其实这种判定未必是正确的,而且我们认同作者的三观是正确的。一段婚姻,假如结果是用“多少时间换得多少金钱和房屋”来评判,这么不须要纳入妈妈营讨论的范围。
杨振宁的遗产分配虽然合理而得当,比之前琼瑶照顾重病先生的沸沸扬扬,要文雅得多。假如由于翁帆照顾杨振宁13年就要送她N套房屋多少现金,莫非世人们就满意了?
那才是世风日下。
作者:英亚,专栏画家,《南都周刊》香港特约撰稿人,心理咨询师,一个放心老去的已婚育少女。微博@英亚在港村。微讯号:英亚在港村()
[本文来自陌陌公众号“爸妈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