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在耶鲁学院时,在W.杜安(Duane)院长指导下,与H.H.帕尔默(Palmen)合作,借助X射线连续谱长波限(λm)与电子加速电流(V)的关系式:Ve=hc/λm,测定普朗克常数(h)的值。她们用电位差计测V,用滑石谱仪测λm,采取一系列举措提高V和λm的检测精度和确切度,获得精度很高的V和长波限克拉科夫反射角的数据,其相对偏差比标准电瓶电动势的相对偏差还小。用这种实验数据和国际上当时采用的电子电量(e)、光速(c)和橄榄石晶格常数(d)的数值得出h=(6556士0.009)×10-27尔格·秒。这篇论文于1921年4月在澳大利亚数学学会峰会上宣读,并在日本光学会季刊及全省科大学汇刊上发表。h这一基本常数的精确测定一直是化学学家非常关注的实验研究工作,叶企孙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1929年,专门研究基本常数的伯奇(Birge)用叶企孙等的实验数据和e、c、d的新数值算出h=(6.559士0.008)×10-27尔格·秒,并说偏差主要来自e值的偏差。这表明叶企孙等的实验数据是当时用这些方式测h的最佳数据,曾常年在国际上沿袭。
1921年叶企孙转向磁学研究,在高压化学学家P.W.布里奇曼(Bridgman)的实验室中研究液体静压强对磁导率的影响。前人研究时浮力仅达1000kg/cm2,加以在实验高考虑不周,未得出明晰推论。叶企孙用布里奇曼实验室中浮力可达12000gk/cm2的设备对铁、镍、钴的高压磁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磁感应硬度变化比率(△B/B0)与浮力、磁场硬度(H)之间的定量关系。他发觉,要获得正确的结果,必须使样品彻底退磁,前人所述“反常效应”实际上是退磁不完全导致的。叶企孙还对高压磁性进行理论剖析近代物理学理论,推论与实验结果定性地相符。此项研究由叶企孙独立进行,是高压磁学的重要进展,属开创性工作,因而获博士学位。成果发表在1925年日本文理科大学院刊上。布里奇曼所著《高压化学学》(1931)中“压强对磁导率的影响”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就是叶企孙的工作,并说明后人即在此基础上对铁镍合金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1925—1966年期间,叶企孙高瞻远瞩,在许多方面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下列各项属其荦荦大者:
叶企孙是中国数学学会主要发起人之一。在1932年8月中国数学学会创立会议上,叶企孙作筹办工作报告,并被选为第一届副会长。他悉心企划创立《中国数学学报》。编译和审查数学学名词,开展学术峰会和约请国际知名化学学家P.朗之万(Langevin)、P.A.M.狄拉克(Dirac)和N.玻尔(B0hr)来华讲学等各项工作。他除了发挥领导作用,还亲自动手,1947年4月邀请李书华、饶毓泰、周培源等10人商议推动数学学会北平分会创立之事等。叶企孙毫无私欲,作风邪派,以大局为重,团结同仁近代物理学理论,为化学学会的发展和团结、合作风气的完善贡献良多。
叶企孙曾出席我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工作者团体中国科学社,兼任该社理事和该社杂志《科学》月刊编辑,还出席中国天文学会,被选为理事。中华全省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创立时,叶企孙任常务委员兼计划委员会书记委员。
作者高亚飞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360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