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条件,孩子也愿意做实验斜面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有关吗,可以考虑购买实验设备。 毕竟,“你在纸上学到的东西只会有意义,但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必须这样做”
下面我也总结了初中物理中常见的9个考试实验,并对实验的考点、目的、方法做了简单的总结。 内容较多,建议您保存起来,方便查找和使用!
1.探索二力平衡实验
1.在探索二力平衡问题时,哪些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摩擦力
2.你认为右边哪个实验更合理?
答案:A,因为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较大斜面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有关吗,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
3、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答: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可以判定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4、实验过程中如何改变拉力?
答:通过改变重物的数量,可以改变小车的拉力。
5、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答:改变拉力的方向。
6. 如何探索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答:将纸板从中间剪开,观察纸板是否仍处于平衡状态。
7. 如何探求两个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答案:将纸板转动一个角度,然后松开,观察小车的运动。
八、实验结论:
两个力平衡条件:全等体、大小、方向相等、共线。
9、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
10、选择静态的原因:
匀速运动难以控制
11、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
制定一般规则并避免机会。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测量原理:
两力平衡
(2)测量方法:
将木块放在一块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 此时的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3)结论:
当接触面粗糙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本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方法。
(4)换算方法的应用:
摩擦力的大小由拉力的大小反映
(5) 前两个结论可概括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实验还可以研究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运动的速度、拉力的大小等无关。
3、实验探索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
1. 在这个实验中,小英应该怎样让小车滑下来? 什么目的?
答:让汽车在斜坡上同一高度处从静止状态滑下; 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达到相同的速度。
2、你怎么知道阻力越小,物体运动减小得越慢?
答:小车移动的阻力越小,小车移动的距离就越远,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减小得越慢。
3. 这个实验斜率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让小车以相同的速度滑落。
4、实验结论:
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物体移动的距离就越远。 如果物体不受阻力,它将保持直线运动,并继续运动。
5.本实验采用什么方法?
答: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6.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索吗?
答:不可以,只能根据实验来推断,因为没有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7. 这个实验稍微修改一下,可以做哪个实验?
答案:(1)将斜面加长,并添加刻度和秒表,以探索速度的变化。 (2)保证平面材质相同,并添加木块,探索与动能相关的因素。
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根据大量经验事实进一步推理总结出来的。 因此,不可能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如果物体不受力,原本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 一个原本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无论它最初进行什么运动,都会以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无需受力就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力与运动无关,因此力不是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力量,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力量。
4.探讨与压力影响相关的因素
1、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有:
控制变量法、变换法。
2.为什么这个实验用海绵而不是木板?
答:木板不易变形,而海绵容易变形,更容易观察实验现象。
3. 对比图A和图B,我们可以得到实验结论:
当应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越明显。 (不能说压力更明显,因为这个实验探索时还没有提出压力的概念)
4. 对比图B和图C,我们可以得到实验结论:
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越明显。 用海绵变形的大小来衡量压力作用的大小是一种换算方法; 在探究哪些因素具体影响压力效应时,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5、如果把图B中的海绵换成木板,压力会和海绵有同样的效果吗?
答:一样,因为压力的影响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换成木板后,我们就是观察不到效果。
6、实验时,小明将物体B沿垂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 他发现它们对海绵施加了相同的压力,由此他得出结论:
压力的影响与应力区域无关。 你认为他的调查做得对吗? 原因是:她没有把压力控制到同样的程度。
5.探讨与液体压力有关的因素
1、从图1、图2可知,液体压力产生的原因有:
液体受重力影响; 液体是流体。 (因此,液体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不会产生压力)
2、实验中采用了哪些方法来探究与液体压力相关的因素?
答:控制变量法、换算法
3. 通过观察液体的压力,你能知道什么?
答:U型管内各页之间的高度差较大,说明液体产生的压力也较大。
4、实验前的两个操作:
(1)首先检查U型管左右两侧的液面是否水平。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将橡胶膜压在金属盒上,观察U型管内液位是否变化,如果变化明显,则气密性良好)
5、实验过程中U型管内高度差没有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怎么处理呢?
答:气密性不好。 将其删除并重新安装。
6、U型管是用接头吗?
答案:没有
7、为什么本实验中U型管内的液体被染成红色?
答:使实验效果明显、易于观察。
8、比较A和B,实验结论是:当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力越大。
比较乙烯和丙烯的实验结论是: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力越大。
9、如图A、B所示,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与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答:相等,因为两边产生的压力相等,液体的密度也相等,所以深度也相等。
10、如图C所示,左边金属盒的深度与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答:U型管内部的高度差大于金属盒的深度。 由于盐水的密度大于水,且两侧压力相等,因此U形管内的高度差大于金属盒的深度。
11.测量出U形管内页面之间的高度差后,你能计算出左边金属盒在液体中的压力吗?
答:可以,因为双方压力相等。
6.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1. 比较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巴克德
2、实验时从溢流杯倒水时,必须待水溢出后才能进行实验。 不然的话,结果会怎样呢?
答:会出现浮力大于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的情况。
3、本实验弹簧测功机各示值之间的关系为:
Fa-Fc=Fd-Fb
4、实验结论:
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7.探索杠杆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调整:
左边高左边高,右边高右边低。 平衡后,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整平衡螺母。
2、调节杠杆至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易于测量力臂
3、选择杠杆端点作为支点的优点:
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4. 用测功机代替砝码的好处是:
可直接测量拉力大小,实验操作方便。
5、用测功机代替砝码的缺点是:
测功机本身有重量,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使得弹簧测功机的示值变大。
6、如上图所示,图B、C中,弹簧测力计的指示如何变化:
由大变小,原因是力臂由小变大。
7、你认为哪张图比较合理?
答:顶图,实验不受弹簧测力计重力的影响。
8、使用弹簧测功机代替吊钩码的最终目的是:
更好地理解力臂。
9、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保证结论具有普遍规律。
8.探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原则:有用功/总功
(2) 待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高度h、拉力F、绳索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设备:除吊钩码外,还需要铁架、滑轮、细钢丝、秤、弹簧测力计等。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吊钩码上升。 目的:保证测功机指示保持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数量越多,额外的工作量就越大。
B 举起的重量越重,做的有用功就越多。
C 摩擦力,摩擦力越大,做的额外功就越多。
同一滑轮组:缠绕方式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的机械效率。
(6)为什么弹簧测功机测量机械效率时不能停止? 机械效率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当弹簧测功机静止时,绳索与滑轮之间没有摩擦力,张力示值会变小,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也会增大。高的。
9.探索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1)猜想: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小钢球
方法:控制变量法; 转换方法
如何判断动能:看小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
从同一高度释放不同质量的钢球的目的是使钢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的速度:使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
(3)分析与结论:当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当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当保持钢球的速度恒定时,结论是:当运动物体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当运动物体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有关; 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5)斜面的作用:它是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速度。
(6)水平面的作用:物体受垂直方向的力平衡,只受到水平方向的摩擦。
(7)能量转换:斜面上的机械能转换过程: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 水平面上的能力转换过程:动能转换为内能。
(8)木块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它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
(9)实验推理与假设: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小球会匀速直线运动,达不到研究的目的。
(10)超载、超速问题的判断:超速时,质量不变,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超载时,速度不变,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11)使用小球进行实验的缺点是不能保证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
另外,老师还辛苦整理了初中通用科目答案模板和高分笔记,免费分享给大家。 移步公众号【紫鸟君】即可获取。 我们还会每天分享优质的初中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