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难很多。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看看。 我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实验分类总结
实验1: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并测量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包括使用点计时器练习)
1、打点定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 电磁打点定时器采用4-6V交流电源,火花机采用220V交流电源。 每0.02s做一个点(电源频率为50hz)。
2、从纸带上判断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连续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常数。 求任意计数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
[防范措施]
1、纸带贴完后,及时关闭电源。
2、小车加速度要适当大,以便在纸带上50cm左右长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取到7~8个计数点。
3. 需要区分计时器打印的轨迹点和手动选择的计数点。 通常每4个轨迹点选取1个计数点,选取的计数点数量不少于6个(即每5个时间间隔选取1个计数点)。 ),以便在求加速度时方便计算。
4. 不要分段测量每一段的位移,而是统一测量每个计数点到计数0起点的距离。 读数时,应将距离估计到下一毫米。所取的计数点必须保证至少有两位有效数字。
5. 平行:纸带和绳子应与板平行。
6、先二后二: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移动小车; 实验结束后,应先关闭电源,然后取出纸带。
7、加大电压,打点会更清晰; 如果频率增加,打点周期就会缩短;
8、如果打印短行,请增加振动针与复写纸之间的距离;
9、如果初始速度为0,则1、2点之间的距离选择2mm为宜;
实验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防范措施]
1、不要超过弹性极限:实验时不要在弹簧下端挂过多的挂钩,以免超过弹簧的弹性极限。
2、测量尽可能多的数据组:使用轻质弹簧并测量尽可能多的数据组。
3. 使用数据时,应使用0llx,即弹簧长度的变化。
4. 统一单位:记录数据时,注意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和单位。
实验3:力的平行四边形规则的验证
[防范措施]
1、用弹簧秤测量张力时,张力应沿弹簧秤的轴线方向,且橡皮条、弹簧秤和弦组应在平行于纸面的同一平面内。 使用的弹簧秤是否良好(是否处于零刻度),拉动时尽量不要与其他部件接触产生摩擦。 拉力的方向应与轴线方向相同。
2、同一实验中,胶条拉伸后的节点位置o必须保持不变。
3. 节点的位置和线的方向必须准确;
4、合适的角度:用两个弹簧测功机钩住弦套,相互成一定角度拉动橡胶条时,合适的角度为60°至100°。
5、合力不应超过测量范围高中物理单位总结,变形应在胶条的弹性限度内尽可能大。 弦套应适当加长,以利于确定力的方向。
6、统一标度:同一实验中,力图的标度应相同。 应适当选择比例尺,使力图稍大一些。
实验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原理】
1、如图所示,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桶内沙子的质量,从而改变细线对小车的牵引力,测量小车相应的加速度,画出图表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并验证加速度是否与外力有关。 成正比。
2、保持小桶和沙子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添加或减去重量,改变小车的质量,测量小车相应的加速度,画出加速度与质量倒数的关系图,验证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
浏览本页全文 首页 1 共 8 页
[防范措施]
1、沙子和桶的总质量不应超过台车和重物的总质量。
2、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悬挂小桶,而应将小车贴在胶带上并通电。 轻轻地用手给汽车设定初始速度。 如果纸带上打印的点之间的间隔均匀,则说明平衡完成。 添加配重后无需再次平衡;
3、只要重物的质量远小于汽车的质量,就可以近似认为重物所施加的重力等于汽车所施加的总外力。
4、绘图时,直线要经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尽量对称分布在直线两侧。 但如果存在个别特殊偏差点,则可以将其丢弃。
5、先按,后按一次:改变小车的拉力和质量后,每次启动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定时器,并先接通电源,然后小车应松开,小车到达滑轮之前应将其压紧。 .
1 2 共8页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视频
【教程介绍】
高考物理考试的时候,确实不会要求大家做具体的实验,但是会有一些题目会考验实验。
电学实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段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视频。
其实这部分考的知识点是固定的,最重要的是掌握最基本的知识。
只要原理清楚,做实验对于大家来说并不困难。
如果你害怕这类问题,可以来和我们一起复习一下。
考试时,实验题占分较多,属于广义题。
那么我们平时复习的时候,也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去复习。
做这类题的思路是:该题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或者需要验证或探索什么规律? 这是实验的目的,也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 实验目的明确后,应用所学知识,广泛联系。 查看该物理量或物理定律出现在哪些内容中,与哪些物理现象相关,与哪些物理量直接相关。 对于测量型实验,需要用什么物理量来定量表达测量什么规律; 对于验证型实验来说,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建立什么样的数量关系,以达到验证规则的目的; 对于探索性实验来说,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涉及到哪些物理量……这些首先要进行分析,才能确定实验的基本原理。
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视相关的基础知识。
高中物理实验相关知识推荐总结
高中物理学习不仅包括课本内容,还要求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理解实验内容。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高中物理实验相关知识的总结和推荐。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一
1. 长度测量
能够使用游标卡尺、螺旋千分尺,并掌握其测量长度的原理和方法。
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用胶带粘在打点计时器下面。 选择点迹清晰的,丢弃一开始密集的点迹,从方便测量的地方取一个起点o,然后取一个计数点a、b、c、d……(每5个间隔) 。 测量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 s1、s2、s3... 使用您放下的纸带:
⑴求任意计数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如
(其中t=5×0.02s=0.1s)
⑵用“逐差法”求:
⑶用任意两个相邻的位移计算a:如
⑷ 利用vt图求a:求a、b、c、d、e、f各点的瞬时速度,绘制vt图。 图形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防范措施:
1、每5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方便计算加速度时计算。
2、所取的计数点必须保证至少有两位有效数字。
3.探讨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胡克定律)探索性实验
使用右侧装置改变钩码数量,测量多组弹簧总长度和拉力(钩码总重量)的对应值,并填入表格。 计算弹簧相应的伸长量。 在坐标系中画出点,根据点的分布绘制出弹力f随伸长量x变化的图像,从而确定fx之间的函数关系。 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在这个实验中,要注意区分弹簧的总长度和弹簧的伸长量。 对于探索性实验,尝试根据追踪点的方向确定函数关系。 (这与验证性实验不同。)
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从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设备:方形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弹簧秤(2块)、直尺和三角尺、细铁丝
这个实验是利用两个相互成一定角度的力和另一个力来产生相同的效果。 看看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算出的合力是否等于这个力,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如果合力等于实验允许误差,则在一定范围内相等,则合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验证。
防范措施:
1、使用的弹簧秤是否良好(是否处于零刻度),拉动时尽量不要与其他部件接触产生摩擦。 拉力的方向应与轴线方向相同。
2、实验时应保证它们处于同一水平面。
3、节点的位置和线的方向一定要准确
5.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因此只需验证:m1žom+m2žop=m1om'+m2žop'。 ž由于v1、v1′、v2′都是水平方向,且垂直下落高度都相等,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也相等。 如果以这个时间为时间单位,那么小球的水平范围的值就等于它们的水平速度。 右图中,分别用op和om表示。
防范措施:
⑴必须使用质量较大的球作为入射球(保证碰撞后两个球都向前移动)。 想知道为什么吗?
⑵ 入射球每次应从滑道上的同一位置开始滑落。
(3)用圆规确定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用尽可能小的圆将所有落地点围起来,圆心就是落地点的平均位置。
(4)所用仪器有:天平、天平、游标卡尺(测量球直径用)、碰撞测试仪、复写纸、白纸、砝码、两个直径相同、质量不同的球、圆规。
6. 研究平面弹丸的运动(采用追踪法)
目的:进一步明确,平投是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复合运动,其轨迹将用于计算物体的初速度。
本实验的实验原理:
平投动作可以看作是两个子动作的综合:
一种是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等于扁弹丸的初速度;
另一种是垂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用带孔的卡片确定球水平投掷时的几个不同位置,然后追踪轨迹。
通过测量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x和y,可以求出球的水平分量速度,即扁平弹丸的初速度。
本实验的重点:如何获取物体的轨迹(讨论)
该测试的注意事项包括:
⑴溜槽末端切线必须水平。
⑵ 用重量线检查方格纸上的垂线是否垂直。
⑶ 以溜槽末端点为坐标原点。
(4) 每次球应从滑道上的同一位置开始滑落。
(5)如使用白纸,应以溜槽末端点为坐标原点,并在溜槽末端挂一根重量线。 首先用权重线的方向确定y轴方向,然后用直角三角板画一条水平线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为了验证自由落体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纸带的左端是夹住重物的夹子的一端。
⑴ 多做实验,选择有清晰点且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距离接近2mm的纸带进行测量。
⑵用标尺测量0点到1、2、3、4、5点的距离h1、h2、h3、h4、h5。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计算2、3、4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2、v3、v4,验证2、3、4点对应的重力势能mgh是否减少,动能增加是否是平等的。
⑶ 由于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总是使
⑷本实验不需要从布设的点中计数。 无需测量重物的质量。
防范措施:
1、先打开电源,等待打点定时器工作,然后贴上纸带
2. 确保您打印的第一个帐户是清晰的点。
3. 坠落高度的测量必须从起点开始计算
4.由于阻力的原因,略小于
5、本实验不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不需要天平)
8.用摆锤测量重力加速度
可以结合各种练习
本实验使用刻度尺、卡尺和秒表(生物表脉冲)的读数。 1米长的单摆称为秒摆,周期为2秒。
摆长测量:
让摆锤自由悬挂,用米尺测量摆线长度l/(读至0.1mm),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读至0.1mm)并计算半径r,则摆的长度为l=l/+r
开始摆动时,请注意:摆动角度应小于5°(以保证简谐运动);
摆动时悬挂点应固定,秋千不应成为圆锥摆。
必须在摆球经过最低点(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倒计时法),
测量摆锤进行 30 至 50 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并计算周期的平均值 t。
通过改变摆的长度重复实验几次,计算每次实验获得的重力加速度,然后求这些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 如果没有足够长的标尺来测量摆的长度,是否可以通过改变摆的长度来获得加速度?
9. 使用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
①实验前,应预先计算出每滴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实际体积:先了解配制好的油酸溶液的浓度,然后用量筒和滴管测量每滴油酸溶液的体积。溶液,然后计算每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②油膜面积的测量:油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板上,用彩色笔在玻璃板上画出油膜的形状; 将玻璃板放在方格纸上,以边长为25px的正方形为单位。 通过四舍五入来计算油膜表面。
10、用描迹法在电场中平面上画出等势线
目的:利用恒流场(直流电源接圆柱形电极板)模拟静电场(异种电荷相等)绘制等位线方法。
实验中使用的电流表是中间有零刻度的电流表。 实验前应测量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将电流表、电池、电阻、导线按图1或图2连接,其中r为较大者反抗。 电阻器,r是阻值较小的电阻器。 用导线的a端接触电流表的另一端,即可确定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本实验使用恒定电流的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 连接电池正极的a电极相当于正极点电荷,连接电池负极的b电极相当于负极点电荷。 白纸放在底部,导电纸放在顶部(涂有导电材料的一面必须朝上),复写纸放在中间。
电源6v:两极相距250px,分成6等份。 选择参考点并找到与参考点电势相同的点。 (电流表不偏转时,这两点电位相等)
防范措施:
1、电极与导电纸的接触应良好,实验过程中电极的位置不应发生变化。
2、导电纸中的导电材料应均匀,不能折叠。
3、若用电压表测定电位参考点,应选用高内阻的电压表。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2
1. 迁移实验
这类实验题有以下特点:基本上不是课本上现成的实验,但其原理、方法和所需知识都是学生自己学的,即使用“学过的实验方法”、“使用过的仪器”。 ”进行新的实验,检验他们的基本实验能力和理解、推理、迁移能力。
解决这类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在了解所介绍的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之前所学的知识、使用的仪器和使用的方法。 可以通过实验方法、场景迁移、联想类比来解决问题。
【示例1】在一些实验中,需要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旋转角度。 为此,人们在这种仪器上设计了一个可旋转的圆盘,圆盘边缘标有刻度(称为主尺)。 ,每个刻度对应于圆心角l°。 圆盘外侧有一固定的弧形游标刻度,如右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圆盘的一部分和游标刻度)。 相应的圆心角刻在圆盘上。 主刻度上9°对应的圆心角在游标刻度上被分成10等分。 此时尝试按图中所示情况读取游标刻度上的零标记。 直线与圆盘上零标记之间的角度为 。
【分析】这是游标卡尺的扩展应用。 弧形游标刻度相当于游标卡尺的游标刻度,盘边缘所标出的刻度相当于主刻度。 读取游标刻度上 0 标记之前的 19°。 将游标尺的第五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刻度线对齐。 在游标刻度上读取 0.5°。 因此,测量的角度为19.5°。
【分析】这是游标卡尺的扩展应用。 弧形游标刻度相当于游标卡尺的游标刻度,盘边缘所标出的刻度相当于主刻度。 读取游标刻度上 0 标记之前的 19°。 将游标尺的第五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刻度线对齐。 在游标刻度上读取 0.5°。 因此,测量的角度为19.5°。
[知识链接]游标卡尺的原理及精度:常见的游标卡尺有0.1毫米、0.02毫米和0.05毫米三种精度。 无论哪种类型,主刻度的最小分度都是1毫米。 假设游标刻度上有一定的长度。 将线段均分为n个格子,则每个格子长为毫米。
2、应用实验
这类实验题具有以下特点:基本以生活、生产和现代技术中的某一实际问题为背景命题,且大多以信息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能够捕捉从问题中给出的文本和图表中。 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回答。
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含义,从问题给出的文字和图表中捕捉有效信息,找出规律,通过思维方法建立新的场景例如关联、等价、类比等。 对应物理模型,并在旧知识和物理模型之间搭建桥梁,将旧知识迁移应用到新场景中,进而进行推理计算来解决问题。
3. 设计实验
这类实验一般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目的、要求和提供的设备来设计实验方案。 它需要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有深刻的理解、灵活运用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能够将课本上的小组实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进而设计实验方案。
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多个实验方案→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筛选并确定最佳方案→ 根据确定的方案选择实验设备→ 拟定实验步骤→ 处理实验数据→ 得出实验结论并进行误差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不同的实验原理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案时,应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准确性、简单性、直观性四个基本原则。
4. 探索性实验
近年来,探究型实验试题频繁出现在高考试卷中。 此类试题重点测试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考正朝着能力为本、开放性、研究性的方向发展。 要想向高考复习方向拓展,一定要重视这类实验题。
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探究式实验,重在“探索”。 这些问题是开放式的,一般不会太难。 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切题,即按照问题的要求作答; 其次,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我们必须独立思考,积极动脑,大胆猜测,勇于探索。 同时,还要对日常生活中做过的实验进行总结,包括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结果等,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将这些实验总结出来。组织实验并进行分析,以获得正确处理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2】(重庆,2007年)重庆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一座高100米、重1000多吨的复线桥从江上吊起(问题22,图2) 。 施工过程中,钢梁与水面对齐。 为了探索一定倾角排水提升方案的合理性,课题组进行了两次模拟实验。 研究是将钢板水平拉出水面(实验1)和以一定倾斜度拉出(实验2)过程中总拉力的变化。
① 必要的实验设备包括:钢板、绳子、盆、水、支架、秤、计时器等。
②根据实验曲线(第22题,图3),实验2的最大总拉力低于实验1的最大总拉力。
③根据分子动力学理论,实验1中最大总拉力显着增加的原因是。
④ 可能导致拉力测量实验误差的原因包括:读数不准确、钢板上有油污等。(只回答两个)
【分析】
(1)①测功机(弹性测功机、力传感器等)
②13.3(允许误差±0.5); 0.37(允许误差±0.03)n
实验1中最大拉力为f1m= 4.35n
实验2f2m的最大拉力= 3.75+ 0.025 =3.78n
△f= f1m —f2m= 4.35 —3.78 =0.57n,故钢板在水下时,拉力f1= 3.40n; 钢板出水后,绳索的拉力不为f2=3.78n; 钢板在水中的浮力为f0=f2—f1=0.38n
③分子间存在重力,钢板与水面接触面积大。
④快速拔出、变速拔出、出水角度变化、水中油污、水面波动等。
5.“研究性学习”实验
这类实验题有以下特点:它以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背景命题,要求学生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设计一定的实验方案,或者提供一些仪器(或实验步骤)来求解某个物理量,或分析实验数据以获得某些设计实验的规则,并分析可能的错误。 如果试题需要设计方案,答案往往是开放式的,注重测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果试题是有关某些设计实验的数据和误差分析,则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
解决这类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在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的前提下,认真读题,理解题意,进行广泛联想。根据问题的要求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设计的方案应尽可能简单、方便、可操作。 有关数据处理和错误分析的问题,您应该分析问题中给出的文本,图表和其他信息,以找出各种物理数量(定性或定量关系)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其不断变化的模式以掌握问题的本质。 特征。
高中物理实验摘要三
(1)通过伏安法测量电阻
“外部连接方法”的系统误差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 测得的电阻值始终小于真实值。 外部连接方法应用于小电阻,可以将其记录为“外部小”。
“内部连接方法”的系统误差是由电流表的电压划分引起的。 测得的电阻值始终大于真实值。 大型电阻应在内部连接,可以记录为“内部大”。
(2)滑动变势仪的连接(当前限制方法/电压划分方法)
当使用电压划分连接方法时,类似的单词通常会出现在问题中:需要从零调整电压,否则测量值必须尽可能准确。等等。等等。测量电阻很大。 当使用电压散发连接方法时,滑动恒定的电阻应具有较小的电阻。 当使用电流限制连接方法时,滑动恒星应具有接近测量电阻的电阻。
(3)其他常用的电阻测量方法
具有已知内部电阻的和电压可以用作可以读取其电流和电压的电阻。
②通过连接固定值电阻器以扩展范围,可以将电流表用作大型仪表仪。 它也可以通过并联连接一个小的固定值电阻来用作电压表。
③通过替代方法进行抗性
④使用半偏置法的限制性
高中物理实验摘要四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①发现摆锤的等到②②在跌落过程中物体的运动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探索科学真理的方法在物理研究中打开了一个新页面(发现对象具有惯性,它也解释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对物体运动的原因)经典主题:伽利略根据实验确认,他认为力是使对象移动(错误的)伽利略认为力是使对象保持运动(错误的)伽利略首先和谐地结合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的原因(包括数学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包括数学推理)(正确)伽利略基于他的理想实验可以推断出,如果没有摩擦,一旦水平平面上的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它将继续以这种速度移动(右)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的经典话题:胡克相信高中物理单位总结,只有在某些条件下,春季的弹性力与春季的变形成正比(正确)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①基于伽利略,笛卡尔,开普勒,霍根斯和其他人的研究,牛顿使用了归纳和推论,合成和分析的方法来总结一系列普遍适用的机械定律运动 - 牛顿的运动定律和普遍重力定律,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经典力学系统(也称为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并且物理学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 ②建立古典力学标志着现代自然科学经典主题的诞生:牛顿发现了普遍的引力,并得出了普遍重力定律。 卡文迪什()实验测量了重力常数(对)。 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果始终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其移动(右)牛顿的普遍重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右)
★的贡献:测量通用引力常数典型问题:牛顿首次(错误)巧妙地使用了扭转量表设备来测量实验的通用引力常数,以首次使用扭转量表来测量实验室中的通用引力力量(配对(配对) )
★亚里士多德的(古希腊)的角度:①heavy的物理物体比光对象快plat速度②force是维护物体运动经典主题的动作的方法:亚里士多德相信自然状态是静态的,并且只有当它移动时才行动时,在武力上(右)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开普勒的三个法律经典主题:开普勒发现了普遍重力定律和行星运动定律(错误)
★库仑(法国物理学家)的贡献:发现了库仑定律 - 标志着从定性到电力定量研究的转变。 典型的主题: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配对)库仑发现的两个固定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了电流(错误)富兰克林(美国物理学家)的磁性效果:①使电气相对系统地安排了电气知识当时电力(例如发电,转移,感应,存储等)电力②统一的天上电和尘世的电力米利肯的贡献:的油滴实验 - 确定元素电荷Onnes(荷兰物理学家)(荷兰物理学家)发现了超导性的贡献:贡献:贡献:贡献:欧姆定律(部分电路,闭路)
★(丹麦物理学家)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可以产生磁场)经典主题:是第一个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右)法拉第()的磁场的人,发现了基于电流的效果。绕电流线周围的小磁针的挠度。 磁效应(错误)
★法拉第的贡献:①使用电场线的方法表达电场②发现电磁诱导的现象③发现法拉第电磁诱导法(
)经典主题:奥斯特(进入电气化时代(错误)法拉第的时代,发现了通过磁性发电的方法和定律(右)
★安培(法国物理学家)①磁场可以在电流上产生力(安培的力),他总结了这种力遵循②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设经典主题的规则:安培是第一个发现磁场可以可以发现磁场的人对电流(真)安培产生影响,提出了磁场在移动电荷(错误)狄拉克(英国物理学家)贡献的磁场力的公式:预测必须存在磁性单孔(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它)
★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的贡献:1895年,他出版了磁场对移动电荷的力的公式( Force)。 阿斯顿的贡献:①发现质谱仪②发现了非放射性元素劳伦斯(美国)的同位素发现了回旋子
★Lenz发现了Lenz的定律(确定诱发电流的方向)
高中物理实验摘要[完整版]共有55页,完整的物理实验摘要
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