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袁继康)1976年高中二班
毕业40周年纪念活动
文:清心与健康
今年10月16日上午8点左右,春晖(原吉康)中学1976级二班47名学生和摄影记者乘坐运输公司的两辆公交车在上虞汽车东站上车。 梨山风景区参加毕业40周年纪念活动。
老同学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父母争吵、说不完的坎坷故事。 我们已经六十岁了,也快六十岁了,可当我听说要来参加同学会时,我一夜没睡。 我很兴奋,所以很早就起床了。 尤其是女同学,提前精心挑选同学聚会合影时穿的衣服,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
车辆途经上浦、张镇到达岭南伏寺山风景区游客中心,约一小时十分钟到达。 下车后,摄影师立即投入工作,前拍个人照,后拍集体照,捕捉伏寺山风景区的自然风光。 风景真美,秋意浓浓,东城古村静静地欢迎我们老同学。 游客中心悬挂的横幅已经在迎接我们了十天我学完了初中物理,似乎响起了欢迎、热烈欢迎的心情和思绪。
穿着漂亮衣服的美女纷纷被邀请拍照,帅哥们也不甘落后,迫不及待地被邀请拍照。
11点左右,聚集的人们在东城山庄游客中心的横幅下合影留念。 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开始,历时半个小时左右结束。 随后,许多人被邀请合影,其中有谢唐于峰的影片、盖东片的学生合影、小月镇片的学生合影,以及袁继康74班一、二、三、四班的同学合影。初中毕业42年后分别合影。
我们11:30左右结束,到达游客中心餐厅。 活动横幅悬挂在大厅前。 本次活动的又一亮点开始了。 人们举杯畅饮,窃窃私语,互相敬酒,欢呼。 我看到摄影师忙碌的身影走来走去。 来来回回,记录下这难得的这么多老同学的重聚。
两年的抵抗
艺术:
从1974年秋天入学到1976年夏天毕业,虽然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但我和同学们在当时的吉康中学完成了高中学业,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 。
吉康中学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 春晖中学因迁至晓月而得名。 当时,校园位于石板巷、小月粮管所顾家附近。 分为南北两个校区。 大部分为单层教学楼,也有一些二层旧楼。 长江南侧的校园在我们入学时仍用作宿舍,北侧的校园则用作教学楼。 我们进入高中那年,我们学校南校区正在修建一栋新的两层教学楼。 第二年教育楼竣工后,我们搬到了南校区学习,而北校区的大部分教育楼都改为了学生宿舍,但一些初中班级还在。班级。
我们学校的设施在当时上虞县名列前茅。 每个班级都配备了收音机。 学校有专门的广播终端。 收音机里播放音乐和密码,用于眼保健操等。 学校的公告通常也会在广播中播放。 收音机里可以听到上课和下课的铃声。 整个校园; 物理、化学课程实验所需的设备一应俱全,初中到高中的各类物理、化学课程实验材料也能满足需要; 教育楼前有体育馆,可容纳全校师生,可兼作球类、田径运动场地,并专门修建为沙坑等田径比赛场地。 体育器材基本齐全; 长江北岸教育楼建成后,学生宿舍、教室将更加宽敞; 学校还在南侧的校园长江边修建了一个十多米宽的码头,供学生洗澡。 码头使用期间,从未出现过拥挤的情况。 但当时学校没有大礼堂供师生会议使用,所以到了开全校师生会议的时候,师生们都得排起长队才能到会场。晓月街东桥东岸的会议厅。
那一年,学校只招收高中生两个班,分为(一)班和(二)班。 由于当时学校教室有限,每个班约有60名学生。 招收的学生来自当时小岳区小岳、岳东、双燕、卫东、鱼峰等公社以及百官区南湖公社(如当时小岳区五邑、横塘)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 两个公社都不纳入招生范围),而且每个公社的招生名额都有严格限制,所以每个公社录取的学生人数也受到限制。
由于学校住房短缺,学生是否可以住在校园取决于他们的位置。 学校规定,小月公社以及月东、卫东、南湖、鱼峰公社等距离学校较近的几个大队的学生不能住宿,只收走读生,而上述远离校园的公社的学生以及我们双燕的同学公社已成为住校学生。
住在校园的学生通常每周回家一次。 周六下午午餐后,住在校园的学生们准备好了米袋和菜罐带回家,以备下周来学校时使用。 下午的课程结束后,学生们感觉就像回到家一样。 简带着几本需要的书本或作业,小跑到宿舍,拿起已经准备好的米袋、蔬菜罐头等,匆匆回家。 十多英里的路回家,花了大约一个小时。
周日晚上,大多数住在校园的学生在吃完早餐和晚餐后,拿着父母准备的食物和菜肴(基本可以满足一周的日常需要)赶回学校,以防不得不起床。周一一大早。 太晚了,影响学习。 也有一些学生因家里事务繁忙而无法抽身,只能在周一早早赶回学校。
虽然大部分寄宿生都带了一周的菜品,但当时学校食堂仍然提供菜品,主要提供给老师、走读生和食物不够的学生。 学校有一个很大的食堂,可以蒸饭、做饭。 食堂与食堂之间的隔墙上,有四个蔬菜窗。 其中一个窗口专门供教师买菜,其余窗口均供学生买菜。 菜准备好了。 午餐时买菜非常热闹,餐厅里排满了人龙。 到了晚饭时间,在食堂买菜的只有住在校园里的老师。
食堂里蒸饭的厨师早上也很忙。 一大早,师傅们就把各班的蒸屉一一抬到炉子上装满水的锅里。 十多个蒸笼抽屉叠在一起,足有一个人那么高。 最后几个蒸屉是,你需要把蒸屉里的饭盒暂时翻出来,把空的蒸屉放在叠好的蒸屉上,然后把饭盒一一放入蒸屉里,然后就完成了将一个抽屉放置到位。 蒸完后,盖上蒸锅盖,开始蒸米饭。 蒸米饭需要三到四个小时。 蒸好的米饭需要先煮一会儿才能煮。 蒸锅烧开后,将米放入蒸锅中。 将一个又一个的抽屉提起,然后将它们放在厨房外的指定位置。 食堂附近有专门的木架子,用来放置蒸屉。 它们放置在食堂外的路边,按年级分成区块,按班级分成抽屉。 由于学校高中有四个班,初中有近十个班,所以需要蒸米饭的人很多。 另外,当时饭盒是用来蒸米饭的。 到了抢饭盒的时候,就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为了满足各班蒸饭量的要求,食堂的蒸笼是特制的。 每个班的蒸笼里的饭盒都能装两皮,找起来很不方便。 另外,下课也同时结束。 ,同学们纷纷冲到班级的蒸笼前寻找自己的饭盒。 轮船立即被同学们围住了。 大部分来得慢的学生都被人墙挡住了,只能等到前面的学生才得拿起饭盒离开,这样才能轮流吃。 当最后一个学生拿到饭盒时,前面的学生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下午和晚上,食堂蒸饭的工作就变得轻松了一些。
对于住在校园内或学校附近的学生,除周六外,每晚安排自习。 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阅读和做作业。 学校每天指派一名专职老师值班,学生的自学纪律和课后睡眠情况均由值班老师监督。
高中第一学期,学校还开设了英语课程。 但由于文革的影响,第二学期英语课程被取消,只剩下数学、语文、物理、化学、体育、政治、文学艺术。 、农业和劳动阶层。 当时的教材是浙江省编的。 课本内容质量非常好,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 这非常实用。 书中的内容结合了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实践知识,分析透彻。 ,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规定了一些手工题,如三视图的制作、展开图的演化等。 这些对后来的工作非常有用,至今仍记忆犹新。
数学、语文、政治是主科。 数学和语文每天早上各一节,而政治课一般每周只有一两节。 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所有学校都以政治为主科,虽然我们学校也以政治为主科。 政治是主科,但学校并不太热情。 除了政治运动形式多样之外,开设的课程数量还是比较合适的。 物理和化学课程大约每隔一天举行一次,大多数课程在下午举行。 其他课程大约每周一节课。
每节课一小时,但劳动课一般安排在下午半天。 如果有学生学工农军的活动,基本停课。 活动持续时间一般为几天至十几天。
老师每天正式讲授的课程是上午和下午两门。 另外,上午加收一堂广播体操早自习课,下午加收一堂上班前自习课。 上午和下午的第二节课,通常都有眼保健操的时间。 课程安排中,周六下午一般预留劳动课或自由活动,因此有时学校会议等活动也会安排在周六下午。
数学老师杜培荣、何凤高,语文老师钱仲岳都是春晖中学的名师。 我们当时是他们教的,还有物理郭老师、化学老师陈老师、政治老师曹老师、体育老师郑老师。 他们都非常好。 老师们,沉乃福校长的威严,徐怀树副校长的耐心,我都记忆犹新。 我记得我班后期的班主任是杜培荣和曹松静。 他们对学生和蔼可亲,严格要求。 对于我们这些住在校园里的人来说,他们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父母。 我们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只要告诉他们,他们就会帮助解决。 至于生活问题,王树超老师当时负责后勤。 印发材料、督促学生关灯、卖菜票等杂务,以及夜间在校园值班,都是王老师的事。 当学生遇到生活问题时,大多数都去找王树超。 老师解决了。 无论工作多忙,王老师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学生时代,除了数学、物理、化学、美术等几门科目外,我对其他科目都没有兴趣。 当时我以为只有数学、物理、化学在以后的工作中实用,语文根本无法在工作中使用。 所以,即使有钱老师这样的先进老师来教,也教不好我这样一个头脑简单的人。
政治课更是枯燥无味,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学好。 从评论《水浒传》到批评林彪孔子,再到评论《三字经》和天安门事件,时事政治占据了所有的政治课程,比如评论《水浒传》我一直在做它马不停蹄,要不要招人,还有72岁和120岁的人。 我确实有事要做。 我从来没有学过政治课本上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基础知识,以免以后参加高考时一无所知。说到政治,当时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初中转来的小红卫兵,刚上高中的时候就戴着臂章,后来臂章改成了胸章,他们的名字和号码徽章背面印有红卫兵的字样,无论是臂章还是胸章,正面印的“红卫兵”三个字都是毛主席的手迹。当时我们学校没有发生红卫兵袭击球迷、抄家事件。
我很小的时候就上学了。 高中毕业时我只有十六岁。 我记得我班上还有一个人是同级别的。 因为我比其他学生年龄小,体能跟不上他们,而且我的体育成绩也很差。 因此,轮到我上体育课时,我心里很不安,生怕上课时在同学面前出丑。 每次晚饭前后,住校的同学大多都在打篮球等体育活动,而我却远离他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运动越来越不感兴趣,所以我的体育课成绩也越来越差。
我体育成绩不好并不能代表全班。 其实我班的整体体育成绩还是很好的,也不乏体育名人。 我班的一位女同学叫叶莲英,高中两个多月后就考入了浙江省少年体校,后来还成为了亚洲前五名。 全能冠军。 1984年国庆期间,我在杭州延安路的庆功花车上看到了她。
“学工农兵”也是当时的必修课十天我学完了初中物理,每学期举办。
学习打工的学生大多去附近的小岳农机厂。 工厂专门安排技术较好的师傅进行讲解、指导和实际表演,然后学生轮流学习和操作。 一般来说,你学习了一些车床、刨床、铣床的基本操作,但你仍然学到了很多技能。 学校还有自己的校办工厂,当时专门生产农用喷雾器的玻璃纤维外壳。 然而,校办工厂只有几个普通学生在做,我从来没有学会过怎么做。
我校还专门与三爱大队联动,指定三爱大队作为我们学生农业活动的基地。 三爱大队特地让出一块山地给我们学习农业。 通常每周六下午的劳动课,学生们都会用化肥桶从学校厕所里捡起或搬运“材料”到三爱大队的农业基地。 然后我们锄庄稼,给它们施肥,创造山脉和土地。
我入学那年,南校区教学楼开始修建,所以搬运、卸建材的工作大部分都是我们高中班的学生在劳动课时或下班后完成的。
学军队的学生比学工农的学生少,但学军队的学生有一个,持续了两周。 高二年初左右,学校请来五福军营教官,我校师生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训练。 他们都接受过军风、军姿、队形、枪械等方面的训练,解放军有铁的纪律。 记得我们站军姿的时候,有的同学因为受不了热,做了一个小动作,就被教官批评了。 经过两周的军训,同学们的纪律得到了提高,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了提高,也掌握了枪械拆装、维修等知识。
最难忘的就是去横塘公社晓风大队安装电灯。 这是一项支援山区的行动。 事情发生在当年军训结束后的初冬。 学校组织我校最高两个年级的学生和老师前往横塘为山区村庄安装电灯。 我们班被分配到晓风大队。 那时我们还没有安装电灯。 到达晓峰后,我们依靠物理老师提供了电灯所需的材料(原木、铃、灯头、灯座、开关、瓷夹板、铝芯线、花线等)。 以及灯接线要点(火线接开关,地线接灯座,开关与灯座连接)。 我在现场临时解释了一下,并给大家做了指导和示范。 很快,学生们都学会了。 一个大队有几百户人家,我们是分组、分块安装的。 不到十天的时间,我们就把晓风大队的灯全部安装好了。
我们帮晓风大队装电灯的那几天,正巧晓风大队正在山坳里修水库。 村民们每天晚上点灯干活。 我们还要和农民一起吃、住、干。 通过老师和大队干部的沟通,在电灯安装即将完成的一天晚上,我们全体师生都参加了一场筑坝的劳动。 劳动过程只是挑土、装土,而且我们的劳动时间并不长,所以学生们并没有感到有多累。
安装电灯作业结束的前一天晚上,晓风大队还派了专门人员给我们进行了牢记苦甜和阶级斗争的教育,还给我们讲述了晓文岭和龙岩山的由来故事。 通过他们的教育,我们心中有了作文题目。 回到学校后,我们根据每个人的感受写了一篇作文,被老师布置为作业。
去晓风安装电灯时,学生们特地从家里带来了大米和一些煮熟的蔬菜。 到了晓峰后,班里还派了两个女同学去蒸饭,做一些菜。 他们做的菜肴是为那些缺乏食物的人准备的。 同学和老师。 在安装电灯作业结束前夕,晓风大队为了感谢我校对他们大队的支持,特意杀了一头老弱牛(当时生产队杀牛是需要政府批准的) ,拿出一部分牛肉,给我们做了一顿饭。 给同学和老师每人分发一盘牛肉片和煮萝卜。
有一集是吃牛肉片和煮萝卜的。 村干部考虑到了老师们外出这么多天的辛苦。 他们给老师们分发了牛肉片和煮萝卜,其中牛肉片较多,而牛肉片则送给了学生们。 分发给学生的牛肉片减少了。 当天问题就解决了,老师们还剩下一些。 那时,老师和同学都住在同一个生产队的队办公室里。 这件事被我班的几个男同学发现了。 这些同学趁着老师不在,一一约了很多男同学。 老师们把剩下的牛肉都吃掉了。 老师们知道后,也没有追究此事。 相反,他们让吃掉自己份额的学生感到内疚。
我们毕业那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去世了(毕业后不久朱德、毛泽东也去世了)。 那年清明节,天安门事变爆发。 我们当时还蒙在鼓里,最后以为是一小撮阶级敌人在天安门前闹事,反对毛主席和党中央,不知是非,大——学校里出现了大字报,天安门事件上出现了“鬼魂悲鸣,我哭,狼笑,牺牲泪流”的台词“英雄”等“反革命”诗词“挑眉出鞘”当时受到批评。
短短的两年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毕业即将到来,大多数学生都已取得学业成功。 天真的学生充满信心,他们可以去工厂,去农村,去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下定决心吧。
两年来同学之间形成的友谊,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底的确认。 同学们互相告别,交换真诚的承诺,或互相写信留言,或互赠礼物,有的甚至在告别时落泪。
吉康中学的高中两年,对于我们的一生来说,虽然很短暂,但其意义却是非凡的。
感谢吉康春晖校友及春晖文化公众号粉丝“盛乐”提供以上所有照片!
编者按:上虞晓月原有上虞县第五初级中学,始建于1956年,史称“第五中学”。 1964年更名为上虞县农业技术学校。 1966年下半年,受文革影响,春晖中学停止正常教学和招生。 1967年4月,春晖中学更名为吉康中学。 次年四月,迁至晓月,师生并入学校。 1978年,春晖中学迁回白马湖,恢复校名“春晖中学”。 小月原来的学校正式命名为小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