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半波损耗?
既然半波损耗的本质是“pi相位跳变”,那么什么是“pi相位跳变”呢? 两个粒子(粒子 1 和粒子 2)的现有振动方程分别为 x_1 = A_1 cos (omega t + phi_1) 和 x_2 = A_2 cos (omega t + phi_2)。 如果这两个粒子的振动曲线分别如图 1-a 中的实线和虚线所示,则 cos(omega t + phi_1) 和 cos(omega t + phi_2) 应为互为相反数,即phi_1 - phi_2 = pi,即两个质点振动方程之间的相位差为pi。 如果两个粒子之间的相位差为π,则它们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应始终相反。
图1
在A位置处有入射光射到界面上,如果A位置处的入射光的振动曲线与A位置处的反射光的振动曲线呈现如图1-a所示的关系,则认为: “在反射界面发生了一些事情”pi 相变”。 假设位置A处的粒子既可以同时存在于入射光波(粒子A)和反射光波(粒子A')上,那么粒子A和粒子A'的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相反的。 这样的半波损耗描述对于高中生来说当然是极其抽象的。 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呢? 我们将在下一节继续讨论。
2.以机械波为例,介绍半波损耗现象
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半波损耗并不局限于电磁波,它广泛存在于各种波中。 机械波比电磁波更具体。 我的想法是用机械波为例来解释半波损耗的现象。 在下面的视频中,一根长弹簧的一段被固定,另一端用手摇动,形成波浪。 当波传播到固定端时,它被反射。 观察反射波的形式和方向。
机械波反射(固定端)
在上面的视频中,当凸出的波峰到达固定端(固定端可以视为长弹簧介质与另一种介质之间的界面)时,波被反射。 入射波出现在视场的左侧,反射波出现在视场的右侧,如图2所示的动画所示。
图2
我们分析这个过程(见图3-a)。 假设入射波在时间 0 到达界面处的 A 点,并假设它继续向前传播。 然后经过T/2时间,入射波完全消失并进入界面的右侧。 此时, a 的反射波与时间 0 时的入射波上下对称。我们假设位置 A 处的粒子可以同时存在于假想的入射波(粒子 A)和反射波(粒子 A')上,则粒子 A 和粒子 A' 的速度方向正好相反。 若长弹簧在波源处连续摇动,则可连续形成入射波,则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波形图应如图3-b所示。 我们发现粒子A和粒子A'的速度方向总是相反的,即粒子A的振动在界面处发生“π相跳”,即所谓的半波损耗。 这里,如果进一步延伸,入射波和反射波将形成驻波。 界面处的A点称为驻波节点。 这当然是另一个话题了。
图3
在此过程中,长弹簧被视为波稀介质,固定端被视为波密介质。 当然,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从波纹介质到波密介质,如图4所示,在波纹介质和波密介质的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结合视频和动画,整个半波损耗过程变得非常清晰。
图4
此时,我们已经明确了半波损耗发生的条件:1.反射,2.从波密介质到波密介质。 更严格地说,应该还有第三个条件:垂直入射或掠射。 高中物理讨论的薄膜干涉中,只讨论了垂直入射,所以可以省略。 明确了半波损耗的条件和结果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薄膜干涉的分析。
3. 基于半波损耗的薄膜干涉明暗条纹分析
高中讨论的薄膜干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皂膜干涉、楔形干涉、牛顿环、增透膜和增透膜。 在了解半波损耗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对以上内容进行分析。
1、皂膜干扰
如图5-a所示,在重力作用下,皂膜在垂直平面内的横截面呈现上薄下厚的梯形。 左侧入射的单色光在前表面产生反射光1,并在后表面产生反射。 光2. 由于肥皂膜的厚度差异实际上非常小,因此三束光实际上应该几乎重叠(为了区分,图像未对准)。 反射光1和反射光2干涉,从而产生明暗交替的条纹。 由于反射光 2 传播的距离是反射光 1 厚度 d 的两倍,因此这里对应的光程差为 Δ r = 2d。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正面反射光从光学稀疏介质反射到光学密集介质,因此存在半波损耗。 更严格的说法应该是,几何光程差Delta r = 2nd,有效光程差Delta r' = 2nd pm /2,n为皂膜介质中的折射率,为在肥皂膜介质中的波长空气。 实际光程差的计算必须转换为真空中同时或相位变化的距离,因此必须乘以折射率n。 对于高中生来说,考虑到信息量,光程差的定义可以简化。
由于半波损耗的存在,对于皂膜干涉,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变为
left{ begin{} 亮条纹:Delta r & = 2d = frac {} 2 (2k+1) & k=0,1,2... \ 暗条纹:Delta r & = 2d = frac {} 2 2k & k=0,1,2... end{} right.\
请注意,这是介质内的波长。
我们假设A点和B点是相邻的亮条纹(见图5-b),那么A点的膜厚应满足Delta r_1 = 2 d_1 = /2 cdot(2k+1),B点的厚度稍大一些,所以 Delta r_2 = 2 d_2 = /2 cdot (2k + 3),所以 d_2 - d_1 = /2。 也就是说,相邻两条亮条纹的粗细差为/2。 这个结论也适用于两个相邻的暗条纹。
图5
得到上述结论后,由几何关系可知,垂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Delta x = frac {4 tan theta}\
得到这个公式后,我们几乎所有对皂膜干涉的分析都会变得非常简单。例如
问题:如果入射光由红光变为紫光,干涉条纹会变细还是变密?
答:当红光被紫光代替时,波长变小,因此也变小,干涉条纹也变密。
问:肥皂膜上下厚度差减小,干涉条纹会变薄还是变密?
答:厚度差变小,说明厚度差变小,干涉条纹变稀疏。 2. 切削刃干涉
如果将两块玻璃板叠在一起,并在上面的玻璃板的一部分垫上纸,就会形成空气分流(见图6-a)。 入射光分别从空气尖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发射。 由于纸张很薄,实际的倾斜角θ实际上很小,入射光、反射光1和反射光2几乎重合。 反射光2传播的空气膜厚度是反射光1的两倍,因此相应的光程差Δr=2d。
图6
因为反射光1反射时不产生半波损耗,而反射光2反射时产生半波损耗。因此,就像肥皂膜干涉一样,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也与双干涉相反。狭缝干涉,即
left{ begin{} 亮条纹: Delta r & = 2d = frac {} 2 (2k+1) {1em} & k=0,1,2... \ 暗条纹: Delta r & = 2d = frac {} 2 2k {1em} & k=0,1,2... end{} right.\
注意这里的是空气中的波长。
与皂膜干涉类似薄膜干涉,我们知道d_2 - d_1 = /2薄膜干涉,即相邻两条亮(暗)条纹的膜厚差为/2。由几何关系可知
Delta x = frac {} {2 tan theta}\
同理,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结论来分析明暗条纹的密度问题,该结论与皂膜干涉的结论是一致的。
3.牛顿环
如果我们将一个凸面朝下的平凸透镜放在一个平面透镜上,让单色光从上到下照射到平凸透镜的平面上,那么我们就可以观察到上面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见图 7-a)。 由于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很大,所以平凸透镜与平面透镜之间的空气厚度实际上很小,可以视为空气膜。
牛顿环和解理干涉是相同的。 它们干扰来自空气膜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反射光。 因此,形成明暗条纹的条件也应该是相同的,即
left{ begin{} 亮条纹: Delta r & = 2d = frac {} 2 (2k+1) {1em} & k=0,1,2... \ 暗条纹: Delta r & = 2d = frac {} 2 2k {1em} & k=0,1,2... end{} right.\
注意这里的是空气中的波长。 唯一的区别是解理干涉具有直条纹,而牛顿环具有环条纹。 同理,相邻两条亮条纹对应的粗细差也为/2。 距离圆心越远,倾斜角θ越大,因此条纹越密(见图7-b)。
为什么牛顿环中心有一个暗区? 因为中间厚度为0,是半波长的偶数倍,所以根据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它应该是一个暗区。
图 74. AR 涂层和 AR 涂层
有些光学镜片/镜片要求光线尽可能透过,以减少不必要的反射光,因此在镜片前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以增加透过率。 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我们希望光线尽可能被反射而不是透射。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在镜片/镜片前面贴一层防反射膜。 例如,登山者佩戴的登山眼镜上都会覆盖一层防反射膜,以减少强烈阳光对眼睛的伤害。
无论是增透膜还是增透膜,利用的都是入射光对薄膜正反面反射光的干涉(图8中的反射光1和反射光2)。 抗反射涂层必须实现反射光的干涉相位。 为了消除该问题,应在抗反射膜中增强反射光干涉。 既然是反射光,就不可避免地要讨论半波损耗。 广东教育版选修必修课I中,第109页和第110页分别提到了增透膜和增透膜,并涉及到厚度的计算,但没有提到半波损耗。 面对这类问题,不讨论半波损耗而仅仅讨论它是一种不谨慎的做法。
常用的减反射(反射)镀膜材料是氟化镁等镀膜材料,折射率在1.38左右,而常用的镜片/镜片材料是玻璃,折射率在1.5左右。 因此,减反射(反射)膜前后两界面的反射光都会发生半波损耗。由于发生了半波损耗,干涉增强/破坏条件回到
left{ begin{} 干扰破坏(抗反射): Delta r & = 2d = frac {} 2 (2k+1) & k=0,1,2... \ 干扰增强(增加反射): Delta r & = 2d =frac {} 2 2k & k=1,2,3... end{} right.\
注意,这里的是介质内的波长,即减反射(反射)涂层内的波长。
图8
由以上结果不难得知,减反射膜的最小厚度为 d_{min} = frac {} 4 = frac {} {4 n_1},减反射膜的最小厚度为 d_{min} = frac {} 4 = frac {} {4 n_1} -反射涂层为 d_{min} = frac {} 2 = frac {} {2 n_1} 。
4. 总结
薄膜干涉中明暗条纹密度变化的分析是光干涉中的关键内容。 如何进行定量分析而不犯智力错误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一旦量化,半波损耗就不可避免。 本文试图通过介绍机械波界面处的反射来阐明半波损耗的基本过程,进而对各种薄膜干涉中明暗条纹的产生条件进行清晰明了的分析。 在明确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密度变化。 整个过程尽可能的讲清楚,不超出高中生的知识边界。
参考
1.视频来自/2016/11/07/138/
2.动画来自//demo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