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出的人物是从“追星星”的少年成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的贵阳一中2008届毕业生 王力乐。这一路,浪漫且艰难,如今,他的使命是率领更多“追星星”的中国青年实现科学梦。
学长简介
王力乐,男,2008年结业于贵阳一中,2012年专科结业于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班,2018年博士结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科学系,2018至2021年于美国研究所计算天体物理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11月归国并于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化学中心及天文学系兼任研究员、助理院长,博士生导师。
荣耀时刻
高中两年,王力乐先后在各学科竞赛中获得十几个奖项。在全省小学中学生物理、物理、化学、生物竞赛中均获得市级赛区银奖,其中,物理、化学、生物都是银奖第一名。2007年,王力乐代表贵州省出席第24届全省小学中学生物理竞赛世锦赛,在全省177名参赛中学生中以37名的成绩获得全省物理竞赛二等奖,当场保送清华大学。
曾获“清华学堂计划”物理班成员资格及奖学金、清华大学优良毕业生、叶启孙奖等荣誉,博士后获研究所冠名的学者奖励,回国后入围国家级人才计划。在《天体物理学刊物》(The )等天文与天体化学顶尖刊物发表论文约 20 篇,其中第一作者14篇,总引用约 500 次。
学长故事
无数的儿子都有做科学家的梦想,而其中为数不少的都着迷于我们头上那片无尽的星空。追星的历程,似乎应该被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调所蕴育。待到这种怀揣科学梦的孩子们长大、真正尝试或是走上了科学之路后,他们的见闻则常常难以尽皆顺遂人意。科学知识的难度、科学技能培养的辛酸、科学研究的坚苦与孤寂、社会与生活中的种种诱惑,乃至种种诱因之下的一时迷惘,则常常会使人们选择与现实妥协。
相比之下,王力乐是辛运的。小学时用第一台连三脚架都没有的望远镜初窥天穹;初中时与父亲饱尝辛酸将一台沉重的望远镜从上海运回;高中时在贵阳一中天文社兼任技术书记,组织各种活动并亲自操作设备,带领朋友们用天文台做观测、用天象厅认识星空;如是种种经历,皆若历历在目。后来,王力乐又在北大接受了系统而全面的科学训练、在耶鲁学会作为一名独立的学者独当一面;那么多年的不懈努力过后,王力乐得以在清华天文栖身,将天文与化学的梦想留住,把它融进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天文学可谓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它的火种自原始人仰望星空之时即已点燃。但它的可望而不可即,则在无以计数的时光中仍然为它蒙上了神秘的魅影。驱散这魅影并让天文学获得真正突破的,是近现代其他科学门类的巨大发展。自人类群星璀璨时起,天文与化学、观测与理论便结为一家。从开普勒到牛顿、从爱因斯坦到钱德拉塞卡,理论研究者们殚精竭虑,从星空的五彩斑斓中寻找亘古的律例。从第谷到伽利略、从赫歇尔到哈勃,观测天文学家们在精致的仪器上激扬精妙的构思,对理论研究者们的思辨进行着最重要却也最严酷的、来自实践的至高审判。
时至明日,理论研究的复杂度和估算量已让一切不世天才力有未逮,观测数据的大幅积累更使人类脑子的聚合相形见绌。自先辈发明算筹和算盘时起即已启蒙的程序和算法的思想,则为天文和天体化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王力乐因此选择了估算天体化学这一主攻方向,站在理论与观测两位巨人的右臂上,让这些平常为人类社会承当着生产、娱乐、金融等等职责的计算机芯片,也在我们追星的公路上发挥它们不可取代的作用。
王力乐个人相当欣赏图形处理器(也称主板、GPU)的设计和运行的理念以及空前强悍的估算能力,于是完全自行编撰了一个 天体物理学计算机模拟系统:它在GPU上有着堪争世界领先的估算效率的同时,还将天体物理学过程中各种复杂的微观化学过程包纳其中,如此方能在理论与观测之间架起一座更宽广的桥梁,大大加速我们在追星之路上的进程。
中学政治课中提及,“要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结合上去、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结合上去”。走上科研与教学岗位以后,王力乐真切感悟到这句话的意义。因为历史上的落后与动乱,我们很大程度上缺席了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大爆发。但昨日,以令广东人民骄傲的“天眼”射电望远镜(FAST)、科学中心落户清华的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CSST)为代表,国内许多建造完成或正式问世的重大天文学研究设备,让我们有了参与乃至推动人类科学进步的能力,也为天文研究者们带来了提高与发展自身研究水平的前所未有的机遇。
与此同时,看似与日常生活负疚的估算天体化学,也因其蕴涵的物理和物理学方式的普适性和重要性(比如计算流体力学、磁流体力学与等离子体化学、辐射转移估算),往往就能且应该延展到有用于生产生活、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多个领域,而王力乐也正在这种交叉领域中尽己所能,推进相关研究的发展、进步与最终应用。至于来自美西方的、针对高性能估算的种种限制乃至制裁,短期内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挑战。但王力乐更乐意将其视为危机中蕴含的机遇,它为国产先进估算设备扩大生产并进一步改进软硬件设计带来了无可取代的商业动力与不二抓手。
不得不说,高校教职是辛苦的,而清华甚多。“得国之英才而育之”的使命感,在任何时刻总督促着中学里每一位正直尽责的班主任将自己的精力与才气燃烧在教书育人的讲台上下。作为科学研究的“国家队主力”之一,王力乐与同伴们更是承当着为人类拓展认知边界、为国家解决急切需求、为百姓带来先进知识的崇高而繁重的责任。
于王力乐个人,这意味着开办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各一门、兼任2022级天文系研究生教师工作的职责,意味着指导多名博士生的科研工作,意味着挑战最困难的科学问题、开辟新的科研方向与交叉学科的挑战,也意味着面向大众进行科普工作的义务。他相信自己能胜任这种职责,也相信它们必将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些积极的促进。
班主任曾玉霞老师对学子的回顾与鼓励:
作为一名班主任,得英才而教育之,吾之幸也,与“牛人王”王力乐朋友的这份师生情义,是上天对辛劳耕耘者的庇佑和垂爱。
王力乐是贵阳一中搬迁到观山湖区的首届理科实验班的中学生,之前我对他知之颇多,分到我班后关于他的信息不断叠加:
2005年全市高考第11名保送贵阳一中;
初中阶段已自学完中学数理化全部课程;
家里属于他的小天地被摆弄成理化实验室的样子……
百年名校贵阳一中严谨的治学气氛和要求特长发展的办学理念,让像王力乐这样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的中学生如鱼得水,为他的迅速成长提供了宽广的空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贵阳一中这块育人沃土,让中学生们学会了剖析与思索天文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区别天文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区别,学会了丰富与淬炼,学会了合作与竞争,学会了承继与创新,学会了突破与赶超!成绩卓著,硕果累累。
毓翠山下聚才俊,
金华河畔写豪情。
此去须怀报国志,
终盼学子载誉归。
这些年,从贵阳一中迈向全国各地,走向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不计其数,但归国报效祖国故乡的寥寥。当我问起王力乐舍弃波兰的丰厚条件,毅然选择回清华从事研究与教学的缘由时,他的回答让我动容!这不禁让我想起当初他的格言:现在的他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作为他的教师,我希望这个全能型的青年学者能在人生舞台上盛开多姿多彩的光芒!
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说:“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到,教师对中学生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燃起一把火。贵阳一中就是莘莘学子成长、成才路上的引领者,陪跑者。加油吧,一中人!
学长有话说:
自然科学不只是课本上的公式与卷子上的考题,它同样是认识自我、理解世界的不二门径。求学路上点滴积累的科学知识与能力,终有三天会在你的脑海中回荡,这来自心底的与自然界的共鸣,将为你带来求索宇宙万物的甜蜜,带来追求进步、改造世界的勇气与力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