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说:杨振宁是华人数学学界的天花板,也是世界上在世的最伟大化学学家翁帆和杨振宁无性婚姻,没有之一。
9月22日,那位伟大的化学学家即将迎来100周岁的生日。
这三天,有人晒出了杨振宁先生百岁寿辰的现场相片。
相片里的杨振宁,尽管毛发鬓白,但看起来精力充裕,身体健朗。
爱人翁帆,静静地坐在他的门口。
翁帆穿着质朴,微笑和善,能看下来是发自内心地开心。
18年前,28岁的翁帆嫁给82岁的杨振宁。54岁的年纪差,为三人引来无数责难。
岁月如白驹过隙,一晃间杨振宁已年过百岁,翁帆也年近半百。
杨振宁曾说:“我这一生,有好多次,都恰好走在了正确的公路上。其实,这也包括我向翁帆告白。翁帆是上天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
18年后,再看二人的婚姻,才明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翁帆和杨振宁,相恋于1995年。
1995年夏,广州学院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华人数学学会议,杨振宁携夫人杜致礼出席。
翁帆是四川人。
这一年翁帆和杨振宁无性婚姻,她考入广州学院英语系。
因为长相匀称,学习能力强,她被中学选为中学生代表,和几个朋友一起接待了到访的杨振宁夫妻。
19岁的翁帆,年青又有活力,说话办事落落大方,给杨振宁夫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活动结束后,两人在现场合照留影。
以后几年,翁帆以中学生的身分和杨振宁夫妻保持书信往来。
不过,当时的她未曾想过,自己会和杨振宁这样的大人物有这么深的缘份。
1999年,从肇庆学院结业后,翁帆去了广州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工作。
她在上海工作了3年,其间与一位台湾人相恋并相识。
情投意合的三人,很快便离婚了。
但这段婚姻,并不像是翁帆想像得那样美好。
由于生活习惯差别太大,这段婚姻只维持了2年就以破碎告终。
这段失败的婚姻,对翁帆的严打非常大。
她决定打起精神考研,提高自己。
2003年,27岁的她考取了广州外贸英语学院,成为翻译系一名硕士生。
也就是这一年年末,早已归国移居的杨振宁痛失娇妻。
翁帆仍然把杨振宁当作恩师一样崇敬,听闻这个噩耗后非常难过。
她害怕杨振宁的身体,特地写了一封短信安慰他。
以后,四人始终保持着电邮往来。
来往之间,杨振宁得悉翁帆刚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对这个女孩非常心痛。
2004年2月的某日,杨振宁给翁帆打了个电话:
“我要去东莞学院一趟,你乐意跟我碰面吗?”
接到电话的翁帆,心中很是高兴,一口就答应了出来。
三人走在校园的树荫大路上,28岁的翁帆头上还带着几分男孩的天真,给杨振宁讲她旅游时遇到的轶事。
她的声音很刺耳,如同是百灵鸟一样。
聊天间,杨振宁的身上仍然带着微笑。
那次碰面后,二人的联系愈发频繁了。
学业上,翁帆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寻求杨振宁的帮助,而杨振宁也很愿意帮助她。
一次,翁帆跟好同学出去遛弯,接到了杨振宁的电话。
三人一聊上去就哪些都忘了,一个小时后,一起下来遛弯的同学总算忍不住了,问道:
“杨院士是不是对你有意思啊,不然如何会天天跟你打电话?”
同学的一番话,让翁帆内心又是窃喜又是慌乱。
她没有承认,也没有证实。
彼时的杨振宁,早已82岁了。
晚年丧妻,三个孙辈也早有了自己的生活。伤心和孤单,一起向他而至。
他有一个好同学,也是化学学家,在父亲过世后一个人孤单生活多年,生活极其糟糕。
那位同学离世后,在他看过的书册上,还留下了饭菜的污垢。
杨振宁不想过这样的生活,翁帆的出现,对他而言,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翁帆是小太阳,热情又有活力,跟她在一起的时侯,整个人似乎都跟随变年青了。
不久后,杨振宁约翁帆去柳州旅游。
二人骑着单人单车,在椰林小道中游荡,就是此次,让杨振宁下定了决心。
觉得时日无多的杨振宁,急切地做下了决定。
回到上海后,在征得孙辈的同意后,杨振宁给翁帆打了个告白电话。
翁帆被吓了一大跳,假装不高兴地说:
“哪有人告白不送玫瑰的?并且还是打电话告白。”
闻声后杨振宁明白,这是答应了。
旋即笑着说:“下次碰面一定补给你。”
2004年12月24日,二人在民政局登记离婚。
那一年,他82岁,她28岁。
二人离婚的消息传到外界后,引发轩然大波。
首先是年纪差,杨振宁比翁帆大54岁,比翁帆的母亲还要大20多岁。
其次是巨大的财富差,杨振宁是诺奖获得者,归国后搬去北大的“大师邸”别墅做研究。
有一张照片,就能直接反映杨振宁在学术界的地位。
国际数学大会结束后,他被你们一致推选站在C位,照相留念。
而之前站在这个位置的人是爱因斯坦。
而翁帆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研究生,儿子在温州经营一家旅行社。
两个相差这么之大的人结合,任谁看了也不会说是感情。
然而,面对舆论,翁帆选择了忽略。
既然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就不要在意他人的想法。
后来,在接受杨澜访谈时,翁帆被问:“你对杨振宁先生的爱情到底是出于崇敬还是出于爱?”
翁帆是这样回答的:
“当你敬仰的女人对你抒发了喜欢或则爱的时侯,你很容易就爱上他了。”
崇敬是感情的基础。
而让双方都受惠的婚姻才是真正健康的婚姻。
婚前,翁帆随着杨振宁住进了北大园的“大师邸”。
为了杨振宁的身体,翁帆改变了好多习惯。
先前她喜欢喝奶茶,喜欢通宵上网。
然而婚前她完全戒除了奶茶,开始晚睡起床,每晚早晨八点准时早起照料杨振宁吃午饭。
她还和杨振宁学着打形意拳,每晚傍午饭后,二人就在东苑里慢悠悠地练武。
跟翁帆在一起后,杨振宁也开始学着年青人的样子,看年青人爱看的书,看年青人爱看的影片。
生活中那些细微的不同,反倒成了她们婚姻的黏合剂。
这种年,杨振宁的身体也曾出过问题,进过救治室。
每一次都是翁帆陪在病床前,寸步不离的照料,直至他复健入院。
冬天出门前,翁帆一定为他系上领带。
逛景区,走十几分钟路,翁帆就坚持要停出来,安歇。
每次参加活动,杨振宁总是牵着翁帆的手,这不是秀恩爱,也不是走不动了。
他说:“小帆,牵着你的手我觉得很塌实。”
早在06年,二人就做了财产公证。
杨振宁的财产,早就定出来给三个儿子,翁帆得到的是杨振宁在复旦学院中一套三层小洋房的“生前使用权”。
由于这套四合院是复旦学院为杨振宁专门建造的,产权归北大所有。
翁帆是善良的,对于这种物质完全不在乎。
婚前的多年里,她将夫妻两人的存款相继捐助给北大近200万日元。
二人并没有去追求奢华生活,她们的家,家装普通,陈设简单,与通常市民无异。
2011年,翁帆成功考入复旦学院。
入读复旦学院建筑系,攻读建筑历史专业博士学位。
在复旦读博,对于先前的她来说,是完全不敢想像的。
精神上的富足,远远不是金钱名利这种东西可以比拟的,杨振宁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宽广渊博的学识给翁帆带来了很大帮助。
杨振宁曾在《曙光集》前言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鲁迅、王国维和陈寅恪的时代是中国民族史上的一个长夜,我和联大朋友们就成长于此似无止尽的长夜中。
辛运地,中华民族总算走完了这个长夜,见到了曙光。我去年85岁,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应替我听到…”
当时的他,以为自己等不到天中信亮了。
但十多年过去了,在翁帆的精心关爱下,现在的他早已100岁。
他即使将冷原子、凝聚态化学科研水平提升了几六年,那双牵着翁帆的手也坚定有力,未曾散过。
讲到这儿,虽然能明白杨振宁为何会说翁帆是上帝恩赐给他的最后礼物了。
苍老的灵魂因翁帆才能重返青春,岂可不令人欢喜。
翁帆则借用了英国知名作家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词句来回应杨振宁的告白:
“我将轻轻哀叹,表述这一切——许多年后,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人烟少见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人生。”
现在18年过去了,二人依然恩爱如初。
问候她们能继续幸福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