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南大的录取通知书迟到了。 牛皮信封于九月抵达,学校于十月开学。 开学第一天我就起了个大早,赶从县城到省城的长途汽车。 每天一班,早上6点起飞。 祖传的樟木箱子里装着床上用品和衣服。 前几天,妈妈特地把它们洗干净、晾干,并一步步教她叠衣服、缝被子。 随身携带的网兜里有热水瓶、洗脸盆之类的东西。 中午车子停在一个小镇吃午饭。 一群农民围拢过来,叫嚷着,卖瓜子、卖花生。 几个人举起老母鸡,把它们举到车窗前,询问是否可以用粮票兑换。 车子经六合过长江大桥,下午四五点到达南京。 长途车站门口,南大大学已经摆好了摊位,校车已经等在那里。 半小时后即可上校车,右转汉口路。 顿时,我的眼睛就亮了。 巨大的校门上,“南京大学”四个大字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南苑汉口路学校门口迎宾摊位一字排开,横幅彩旗飘扬。 接待我的是数学系77级的李晓明学长。 帅气的小伙子,温柔、温暖、得体。
两个不同的学生
校园里的学生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76级工农兵学员,年龄普遍较大,被称为大哥大姐。 真诚而低调,老练而精明。 第二类是77级,他也比我们大。 男孩穿着军裤和中山装,看上去自信又稳重。 女孩白皙大方,带着一股书卷气。 剩下的都是我们新生。 尤其是年轻的应届毕业生,很多来自农村县城,性格呆板、土气、傻气、眼神飘忽。 您一眼就能将它们区分开来。
三顿站立餐
一年级时,食堂没有长凳,大家都是站着吃饭。 每桌八个人,八个国王。 大家都聚集起来,开始吃饭。 桌子中央摆着一大碗米饭和一大碗蔬菜,沿着桌子的长度均分。 每人一碗,吃完后再加一碗。 每顿饭都吃得很饱。 女孩子吃得少,受人欢迎。
四种生活压力
南方公园收音机早上 6 点响起,起床,洗漱,新的一天开始了。 操场上、马路上,同学们都已经起身了。 做广播练习的人、背英语单词的人、开水的人。 晚上10点关灯,学校也关灯。 总是有大量的学生在北苑教学楼里呆到最后一刻。
五校门口的一家小商店
南大汉口路学校门口杂乱而热闹,人来人往,学生不断进进出出。 公园南侧有两家小商店。 其中一家出售文具、杂货、钢笔、墨水、信封等,还有香烟。 大学毕业后,我在那里买了第一包烟:“琥珀”牌,从此戒不掉。 另一间是卖糕点的高中物理大字,玻璃柜台上摆着各种小吃。 我记得里面的西式布丁很甜。
六个辣油馄饨
校门口稍偏僻的地方有一家小吃店。 里面的辣油馄饨要三分之一碗。 皮薄馅儿鲜美,上面还浮着一层厚厚的辣油。 招牌辣椒油是由猪油制成的。 猪板油烧热,淋上辣椒粉,冷却成片。 放馄饨的时候,放一块在碗底,汤汁就充满了碗里的辣香。 我们这一代人有猪油情结。 那时油水不够,猪油点石成金,任何菜加了都会香。 猪油渣就更好了。 趁热撒点盐,下酒也很好吃。 这家小店成了我们大学生活的一部分。 冬天自习回到宿舍后,我在寒风中拐进一家小店,端上一碗辣油馄饨。 那是一种温暖的感觉。
七讲课教室
一年级的班级在北苑教学楼西端的大教室里上《解析几何》课。 黄正中老师授课。 黑板的一侧是三维空间图,另一侧是方程。 黑板上的字很美,就像一幅画,数学也很美。 课间休息时,我们三三两两到楼外聊天,空地上有几棵松树。 他们经常围着明星同学鲁宁。 他是南京人,年纪轻轻,成绩特别好。 我很早就被分配去罗马尼亚留学。
8美国之音
当时我正在听《美国之音》的中文节目。 通常在晚上9点,歌曲《 》开始,然后播音员磁性的、缓慢的、略带沙哑的声音开始滚动新闻。 与国内的剧本不同,记者实地报道是实名制,发言后还必须表明身份:我是来自华盛顿的雪莉·怀特报道。 大家都很关心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群人聚集在八号屋前的操场上,伸出天线,听广播直到半夜。 曾有人说,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西线尖刀部队某部队一天之内击毁坦克40余辆。 我简直不敢相信。 张德书记在会上作报告,专门谈到对越战争,表示中国军队取得了彻底胜利。 不过,张书记的话变化很快,经常跟不上。
九项体育活动
主要是篮球和足球。 篮球比赛在第八宫前的球场上进行,在灿烂的阳光下打了半场比赛。 有时路过的女孩看了一眼,场上的争斗就会突然升级。 北公园操场上进行足球比赛,采用接球就踢的方式。 二年级时,数学系和物理系进入足球决赛,争夺校冠军。 数学系是一个很小的系,只有一个人。 但是我们专科班很好。 有两名老虎球员,特别擅长踢球,突破能力超强。 其中之一就是来自南京的帅哥周晓琪。 另一个不记得他的名字了。 这场比赛双方势均力敌,上半场1-1。 下半场物理系上来频频攻门,门前险象环生。 门将潘晓媛左右移动有些吃力,所幸没有危险。 最后几分钟,数学系断球反击,全力压前,让防守空了。 受到物理系的反击,单剑会以45度角射出。 潘晓媛已经扑救,地滚球即将入空门。 一片惊呼声中,范跃元斜刺而出,从地上铲球,将必进球的球推出界外。 最终打成平局,两个系列赛并列冠军。
十个老图书馆
在北公园,北楼对面。 民国风格建筑。 虽是西洋风格,却有一个中式大屋顶,古色古香,厚重庄严。 门两边有几棵桃树。 春天盛开时,花团锦簇,云朵洁白。 冬天有腊梅高中物理大字,初雪时有几朵花淡淡地香。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孩路过。 她淡梅花雪花,红唇黑眸,红领巾。 她非常美丽。 我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的时候经常借书。 二楼有一个长长的柜台,可以查询电话号码并填写借阅表格。 热门书籍仅限三两本可供预订。 后面有一个很大的阅览室,可以坐下来读书。 起初我寻找专业书籍,希望能找到一些有用的参考书,但一无所获。 书架上剩下的大部分书籍都是民国时期过时的专业书籍。 中文部分很笨拙,但数学部分却非常简单。 连江泽建的《数学分析》、菲科·金格兹、米米多维奇的书的影子都没有。 专业书籍名存实亡。
所以我只是环顾四周。 随便看了一堆杂七杂八的书。 大仲马、利特尔的《鲁宾逊漂流记》、《基督山伯爵》、《茶花女》等西方小说。 后来我读了一些中文书籍,比如《聊斋志异》和《小林广记》。 印象最深的是那短短的几个字和两个镜头,一看就爱不释手。 《醒世千古语》劝戒人们戒淫,但具体讲述了男人偷女人、娼妓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淫荡行为。 妓女很热情,但年轻人却很混蛋。 大四之后我就不再去读书了,因为真的没有书可以借了。 我最常去的书店。 去大行宫、杨公井,那里有很多书店。 我买不起,但可以逛逛消磨半天。 有一次在古籍书店里,我看到一本王伪时期的摄影书,里面有一张晋大图书馆的雪景照片。 门口有一对石狮子。 画面广阔而美丽。 到了美国,感受到了老照片的西洋气息,有点像《老房子》里的新英格兰老房子,密不透风,几百年尘土飞扬,鬼气十足。 但现在一想起旧图书馆,我就想起门前的梅花,想起走在梅花间的姑娘们。
十一名南大女生
校徽一抹白色,素颜的女孩一抹红色; 佳人笑意犹在,秋梦入诗。 女生胸前佩戴校徽,是一种校园风范。 知性才女,直发素颜,不化妆,却清纯优雅。 搭配辫子或发夹看起来不错。 戴上一副眼镜也别有一番韵味。 那时学生的校服简单单调,男生有蓝色、灰色和军绿色。 女孩子的花样比较多,她们的衣服往往有收腰、翻领等等。 冬天,围巾有多种用途。 台大女生优雅、朦胧、富有诗意。 黑白照片美如梦境。
(文学/数学系1978级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