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八年级物理实验教材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与望远镜》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要求不高,只要听懂就行。 本部分的设计重点是突出学生的学习应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联系,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经历,培养学生通过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使学生热爱科学、喜欢学习。
●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可以用镜片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
流程与方法
1.能够独立完成探索活动,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尝试运用已知的科学规律来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 评估和听取反馈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欣赏奇妙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 教学重点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
●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 教学工具
给教师: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
● 黑板设计
第五节 显微镜、望远镜
(1) 显微镜
1、结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称为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称为物镜。
2、原理:
物体通过物镜,成为放大的实像。 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变成放大的虚像。
(2) 望远镜
1、结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称为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称为物镜。
2、原理: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形成实像。 目镜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放大这个图像。
● 课程表
1课时
● 教学过程:
1. 复习题
1. 凸透镜有什么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 凹透镜有什么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描述:复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为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的教学做准备。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补充说学生会熟悉放大镜,并重点引导学生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人的视力。
2. 引入新课程
学生实验1:通过两个镜头观察物体
1.让学生用短焦距(厚度)的凸透镜观察纸上的诗? 倒立时你能看到放大的图像吗? 学生操作。
2、如果我们使用焦距更长(更薄)的凸透镜,这个倒立的放大图像可以放大吗? 学生操作。
☆我们的显微镜结合了两个凸透镜来观察微小的物体。 (p1 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
☆同学们,你认识你的手吗? 老师收集了一些显微镜下手的照片,我们一起欣赏。 (p2 魔手) 学生观看
☆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 我们来看一下显微镜的光路图。 (p3 显微镜光路图) 这里老师介绍: •目镜:靠近眼睛的镜头称为目镜,焦距较长。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称为物镜初中物理实验视频凸透镜成像,焦距较短。
•反射镜:将光线聚焦在物体上的凹面镜。
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来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学生自学)
☆观看显微镜光路动画。 (p4介绍成像原理)
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焦距较短的物镜,成为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类似于之前学过的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这个实像正好在焦距较长的目镜焦距的两倍以内,目镜又把这个像放大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所以物体放大两倍后,我们就可以看清楚了。
完成学习计划中的问题1、2、3,学生读出答案。
☆既然了解了显微镜的结构,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显微镜的发展历程。 (第5页显微镜的发展)
学生实验2:通过两个镜头观察物体
1、让学生用焦距较长(细)的凸透镜观察黑板上的诗? 你能看到倒立的图像吗? 学生操作。
2、如果使用焦距较短(较厚)的凸透镜,缩小后的图像能否放大? 学生操作。
☆老师,这是两张照片。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p6 星空图) 这是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星空图。
☆如何用望远镜看清楚远处? 我们来看一下望远镜的光路图(p7望远镜光路图)。 下面老师介绍一下:
•目镜:距离眼睛较近的镜头称为目镜,焦距较短。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称为物镜,焦距较长。
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来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学生自学)
☆ 观看望远镜光路动画。 (p8介绍成像原理)
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焦距较长的物镜,形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这与之前学过的相机的工作原理类似。 该实像正好位于焦距较短的目镜焦距的两倍以内。 目镜再次将该图像放大成直立的放大虚像。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所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远处的物体。
完成学习计划中的问题4和问题5,学生读出答案。
☆了解了望远镜的结构之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望远镜的发展历程。 (p9 望远镜的发展)
(3)透视:有一本关于透视和看清物体之间关系的书。 让我们看看哪个学生最先找到它。
完成学习计划中的第6题,学生读出答案。
(4)今天的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们看着屏幕。 (第 10 页显微镜摘要)(第 11 页望远镜摘要)
(5)课堂练习(p12) 老师讲解7是目镜的放大倍数,50是物镜的直径。 直径越大,可以收集的微弱光线越多,更容易在黑暗中观察物体。
(6)最后,今天的课程就结束了,请欣赏显微镜和望远镜下的奇妙世界。
● 本课教学反思:
反思一: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初中物理实验视频凸透镜成像,轻松地向学生介绍本节的知识体系,用显微镜下的“神奇图片”捕捉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探索。
反思二:在学习方法上,通过自学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反思三:教学过程中利用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两组凸透镜的组合,主动学习,突破获取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的难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路图,加深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的理解。
反思4:学生通过边学边实践,加深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解。 课程最后,用一组只有显微镜或望远镜才能看到的精彩图片,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体会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