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你喜欢它
最近,西方传统的“万圣节”在中国非常流行。 不仅大人们打扮成各种稀奇古怪的服装,进行了一场欢乐的狂欢,就连幼儿园的孩子们也加入了进来。
万圣节(),又称诸圣节,是西方传统节日,每年10月31日。 每年的万圣节都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 万圣节期间,西方国家的公共场所甚至家庭庭院都会装点一些万圣节特有的装饰品,比如各种鬼魂、南瓜灯等。 孩子们会穿上万圣节服装,提着南瓜灯笼挨家挨户讨要糖果。
从万圣节到即将到来的圣诞节,“洋节日”在中国似乎总是备受关注。 与极其热闹的万圣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传统“鬼节”——鬼节却显得十分冷清。 除了农村,城市人几乎不再享受这个节日万圣节的文化内涵,甚至很多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根本就不再想起鬼节了。 连名字都不知道。 玩乐之余,也有家长疑惑,庆祝这些“洋节”有何意义? 长此以往,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否会被外国的“洋节日”排挤,最终被遗忘?
网友观点:让童年有趣VS跟风促销
互联网上对此争论不休。 让我们称它们为优点和缺点。
积极的观点是:万圣节相当有趣,给孩子们的童年带来更多乐趣。 为什么不? 让孩子多参加活动、积累经验、锻炼身体不是更好吗? 这不是追随潮流,也不是哗众取宠。 正是中西文化的差异,让世界变得有趣。 万圣节那天,去事先和你沟通过的孩子家里索要糖果,不仅可以让孩子明白分享的意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勇敢。 一个好的老师会平衡地考虑课程活动的安排,并且不会忘记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 至于化妆让人哭等等,基本上都是大人给自己添戏。
反对的观点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追随这个趋势? 有些中国人干脆忘记了感恩节、圣诞节等“外国节日”。 万圣节到底是什么?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庆祝这个节日是不是有点困惑呢? 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幼儿园组织的每一次活动都是对孩子认识的一种启蒙和引导,正确传递健康向上的正能量才对。 不少网友甚至表示万圣节的文化内涵,商家的营销是大多数国外节日的助推器!
也有不少理性吃瓜群众也表示,要相信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外国节日。
家长观点:让孩子狂欢VS过洋节日毫无意义
幼儿园里,孩子们装扮成各种奇特的造型,手拿道具,在穿着万圣节同款服装的老师带领下,大声喊道:“万圣节快乐!” 随后,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兴奋地参观了校园。 花园之旅。 孩子们使用的服装和道具可以在商店购买,也可以自己制作。 不少幼儿园的万圣节活动已经持续一周,每天都不同,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这个西方节日带来的乐趣。
许多家庭都沉浸在庆祝万圣节的气氛中。 社区家长自发为孩子们组织了一场万圣节派对,为孩子们配备了万圣节道具,包括鬼面具、蝙蝠、公主服装、超人服装、南瓜灯、一大袋糖果等,让孩子们可以尽情享受万圣节的乐趣。孩子们挨家挨户地玩耍。 不给糖就捣蛋。 家长和孩子们穿着盛装,提着南瓜灯乞讨糖果。 不少家长表示:“有这样一个节日,让孩子们玩得开心,放松一下,真好。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与他人分享糖果的精神。”
很多家长并不惧怕万圣节的“鬼”意义,而是将其视为狂欢节。 家长陈先生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每年都会为她准备不同的服装。 “关键是让孩子们玩得开心。” 他认为,孩子们在庆祝万圣节、圣诞节等“洋节日”时,只要开心,也能了解西方文化。
然而,一些家长对学校组织万圣节等活动感到不解,甚至认为中国孩子庆祝西方节日毫无意义。 多地家长因学校要求孩子准备万圣节服装或制作道具而感到不满。 他们认为,学校的这样的要求不仅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他们的任务。 一些家长认为,“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因禁忌不宜推广。 一位家长分享了他的经历。 晚上他带着一岁的孩子出去散步。 途中,他遇到了一群吸血鬼打扮的人。 孩子立刻就被吓到了,哭了起来。 许多家长还认为不应该鼓励“不给糖就捣蛋”的行为。
专家观点:不符合国情VS让孩子幸福才重要
庆祝万圣节这样的“外国节日”是好是坏? 心理学家、亲子教育专家余东辉认为,西方节日对于孩子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教育意义,引导不当甚至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于东辉说:“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非常美好,对孩子们来说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但看看流入中国的西方节日,除了人们一起狂欢之外,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这些节日有很多与西方宗教有关,不符合我国国情。” 但同时他也认为,家长可以让万圣节的意义变得更加积极,通过正确的引导,家长可以告诉孩子,鬼怪虽然可怕,但它们只是人扮演的,世界上没有鬼。让孩子不用害怕,增强安全感,让孩子自己做衣服,整个过程要孩子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
海外幼儿节是一把双刃剑。 好处是可以多元化接触不同文化,丰富家长和孩子的活动。 缺点是儿童身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万圣节在中国缺乏一定的文化基础。 “幼儿园要理性对待国外节日。一方面,要控制好活动组织的‘度’,不要太过分;此外,还需要与家长充分沟通,避免因节日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这件事。
著名读书推广人、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袁晓峰表示,孩子们“可以庆祝万圣节,我们也应该愿意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 但一定要注意避免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善于引导孩子。 他说,未来可能是一个“地球村”。 我们的视野不需要那么狭隘。 我们要把一切好的文化内涵都引进来。 对于孩子们来说,无论是万圣节还是圣诞节,可能只是一个玩乐的理由。 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开心。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传承精神,而不是作秀。”袁晓峰补充道。 如果我们真的强大了,怎么会害怕那些外来文化呢? “多接触不同文化并没有错,不要太狭隘,否则会限制孩子的成长。”
让孩子开心才是王道。 网上批评家长给家长布置作业过多,其实是一种误解。 ”蝶变首席导师、幼儿教育专家谭伟老师指出,幼儿园强调亲子活动,希望在选择衣服、制作道具的过程中,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让孩子表达什么样的东西。自己想要的衣服,让孩子们选择、做决定。我们关注的是这个过程,而不是孩子们的服装、道具有多贵。她认为,完全抵制国外节日并不可取,只要老师提供合理引导,摒弃那些恐怖的元素,适当添加一些欢快的元素,比如唱歌、制作南瓜灯、动物化装舞会、找糖果游戏等,孩子会体验到很多乐趣。
我们的观点是:争论不是目的,只有实践才有意义
与其争论是否应该庆祝“万圣节”,不如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亲身体验这些活动。 争论不是目的,实践才有意义。 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活动的价值也会凸显出来,那就是让孩子们感受一切,放飞天性!
今年,让我们以一颗平常、乐观的心,与华文一起迎接万圣节。 回归教育本质,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