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铖浩
高267班
2016物竞国家冬训队
报送至复旦学院交叉信息研究院
说起大赛,虽然最先一步不是如何学好大赛,要看什么书,而是是否学习大赛,为何学习大赛,投入多少时间学大赛。
如你们所见,院校招生在大赛方面的优秀较几年之前缩水严重,尤其在浙江这些大赛弱省(生物、化学除外,这儿主要谈化学),名额早已极少了,尽管中学可以夺得全部校队以及大部份省银奖,但也没有太大改观。所以在选择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是否有能力在不怎样牺牲中考学习的同时投入精力学习大赛。甚或是是否真的在数学大赛方面有一定天赋,而在中考上存在无法填补的弱科,想用大赛拼一把。假如你有兴趣,其实最好,假如没有兴趣,把它作为一种升学工具,也是可以学好化学的。
在决定要学习大赛过后,一个很重要,当年也对我引起很大困惑的问题便是:如何分配中考与大赛的时间。关于这个问题,我作为一名过来人的建议是:在平常首先保证中考,但要认真追随大赛老师的进度,在休假时集中精力突击。十分不建议你们为了大赛而舍弃太多中考的学习时间,毕竟大赛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我身边就有相当优秀的朋友在决赛时落马。其实,风险与机遇并存,中考不好,而在大赛上有极大收获的事例也是有的。
下边转到题外话,谈一谈我在数学大赛学习方面的经验。
做题
所谓“经验”,便是经历了实际验证所得到的推论,所以我在这儿先大约探讨一下我的“验证”过程,顺便把我做过的书目讲下来供你们参考。我是从初二下半学期开始认真学习数学大赛的小绿本物理竞赛书,先在假期把小学数学课本学了一遍。之后是跟随老师学习程稼夫热学并顺带做了部份题目。在初一升高三的假期仍然在做程稼夫热学,出席了一次舒幼生老师的培训。高中上半学期学习《程稼夫电磁学》,基本做完了里面的除习题外的题目,并为了打算比赛做了一部份小绿本上的题。假期做了《国培》的电磁学,《舒幼生热学》,又做了一点《程稼夫热学》,出席了山大的物理基础培训。高中下学期追随老师学习力学、光学、原子化学,力学、光学做的是小绿本,原子化学做的是《更高更妙的化学》(我在学习阶段做的力学、光学的题目较少,假如想做更多的题目,可以去做崔宏宾的《热学、光学、近代数学学》,但这本书错误较多),出席了一次国赛实验培训,两次理论培训。在6月份做完了《程稼夫热学》,之后把原先的题目全部备考了一遍。7月份做了《难题集萃》(不建议做光学部份)和《物理奥赛题选》的光学。8月份因为各类冬令营,只做了一部份《国培》。9月份在决赛之前做完了《国培》,(不建议做电学部份),并做了近10年的决赛真题。备考完大赛过后,做了一部份专题精编、近15年的世锦赛真题和几套蔡子星的模拟题,之后出席了国赛。(以上书名号内不全是真的书名,许多是习惯称谓,加书名号是为了你们一目了然地看出书目)。
可以看出,在这五年我做的题目并不是好多,而且主要是在高中暑假和国赛前的最后4个月内完成的。刷题是非常必要的,刷足够多的题就能有做题的觉得,能够对知识足够熟悉,能够发觉自己的漏洞,但具体要刷多少题却是因人而异的,应该以达成上述三个目的为原则。同时须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保证刷题的质量,不要一味求多,结果做每位题的时侯都匆忙忙忙、迷迷糊糊的。这其实是老生常谈的论调,但如何算保证了刷题质量?如何刷题是真正有效率的?我想无外乎是这样:解完题后,甚至解题之前就可清晰地明白这套题用了什么知识,要点在那里,大致的解题过程是哪几步,假如做不到这几点,在做完以后应该回顾一下整道题。另外真题十分重要,假如想领到好的成绩小绿本物理竞赛书,做的真题数起码要与我做的相当,但是最好全部当作考试题来做,每次考完要做试题剖析。备考也十分重要,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只要能在会做的题目中提高正确率,分数才能提高好多,而每位人都有自己常犯的错误,而备考做过的题目——具体而言,把错题重做一遍或仅仅重温一下题目的思路及做错的诱因——能够将这些常犯错误显著地彰显下来。我做过多次全面备考,并发觉确实有显著疗效,题目好不容易做了,就要充分发挥它的价值,而备考无疑是一种压榨这些价值的有效手段。
知识体系的构架
在大赛学习中,不仅做题之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知识体系的构架。我在最后的备考时,深感在知识学习阶段漏掉了一项重要工作:在知识学习完成后通过看学院的相应教科书来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方面我推荐这几本书:热学(舒幼生),电学、光学近代数学学(张三慧,这本书近代数学方面相对于大赛内容偏多,应该按照考纲判断什么须要看,什么不须要看),原子化学(杨福家,只看前三年即可),电磁学(赵凯华,这本书也内容偏多,但我不知更合适的书了)。
规划和反复总结
另外需指出的一点是规划和反复总结,这是在无论做哪些事情时都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做好计划,能够掌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只有及时反省、总结能够让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国赛前的最后一个月中,我每晚夜晚会抽出半小时的时间来总结当日学习并进一步调整计划,你也许会认为每晚都进行这样的工作有些夸张,但当你真正步入高硬度和高效率的状态时,都会发觉这是多么必不可少。至于到底如何计划,如何总结,这因人而异,须要在不断的摸索当中找到自己的一套体系。
考试方法
最后谈谈考试方法吧,无论你学了多少,最后都将通过一场考试彰显下来,大赛是这样,中考也是这样,得当的考试方法可以让你的水平得到充分发挥,甚至战胜水平低于你的人。考试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部份:一部份是时间的安排上的,怎么依据题目难易判定自己要作出多少道题,如何判定一道暂时没有思路的题目是该舍弃还是该继续……,另一部份是过程叙述上的,如何设置卷面,如何叙述不容易漏掉的得分点,如何尽量多地领到不会的题目的分数……。这种问题的答案,我想也是因人而异的,如同前面所说,要在不断的总结中产生自己的体系。
化学是一门奇妙而特殊的学科,不然牛顿也不会在那本知名的专著上将其称为自然哲学,希望你能在数学大赛学习中保有对它的兴趣与钦佩。最后希望中学有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可以步入化学冬训队,希望在为国而战的国家队中可以看到中学学子的身影,相信这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选择了大赛,从某种程度上讲,就选择了一定的风险,最后的战场上总有可能失手。另外,虽然正常发挥,也不是所有参与大赛的朋友都还能获得保送或则一本线的降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想告诉涉足大赛的朋友们的是,作为一名大赛选手,要有失常发挥的心理打算,没人能永远得到自己想要的得到的结果,最后的成果总是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运气和一些客观诱因的。怀着这样的态度,才能坦然的面对可能的结果,不为此而挑动太多的喜悦或感伤。同时,大赛学习的目的也并不全在升学,学习过大赛的朋友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常常具有一定的优势,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假如你不幸没有在大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而与银奖失之交臂,亦或是自身水平不足以完全借助大赛升学,这么总是要回到中考学习的过程中的。这个时侯总会有些失望,其实会有些不适应,但应该做的事情是调整好心理状态,积极投入到中考的打算过程中,虽然过去的不能再改变未来。我身边就有许多大赛落败后又在中考上成功逆袭的反例。
说的太好了
放张相片欢庆一下吧
学长如此帅
这篇文章主要是想给初二初三的学弟学妹们尽量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让大家的大赛之路走得愈发顺畅。
然而,虽然去年中学的大赛成绩如此辉煌,还是不可防止的会有一些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或则哪些都没有得到的初三大赛朋友们。
我在这儿不想灌哪些鱼汤。路是自己选的。我见过大赛落败后整天以弱者来麻痹自己、逐渐接受自己糟糕的成绩、对自己的定位和要求越来越低的朋友,但也见过重新捡起中考、从零开始学习一些知识、年级排行逐步上升、最后靠中考证明自己的朋友。路是自己选的,但只要你选择不怕嘲笑、不怕困难地重新学习中考的话,中学的老师、同学、学习材料会给你提供最好的学习资源。希望每一个大赛生都能保持初心,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