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潘建伟和对话中学生合照
“学化学,本质上是教会你处理事情的一种建模能力。科学研究须要一代一代弘扬下去,真正的希望还是属于大家年青人。”10月28日,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仪式暨未来峰会峰会在杭州召开。广东籍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大学教授、2017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得奖者潘建伟与中学生进行对话,分享经历,解答疑问,给她们上了一堂有关科学和未来的公开课。
潘建伟的开场白是从自己的童年轶事说起的。他出生于江西东阳,从小在农村长大,个性调皮、爱捣蛋,童年过得简单而有趣,后来上学院选择数学专业也是由于数学对自己来说简单而奇妙。
“我想了好多年,1992年我的专科论文就是想证明爱因斯坦的观点是对的,证明量子热学是荒唐的。到如今,25年过去了,实验过程当中反复证明量子热学是对的。到如今,我也很无奈量子通讯潘,始终没有办法把这个理论推翻掉,或则击溃。”潘建伟笑着说,一些有用的技术就是这样渐渐被发觉,渐渐形成用途。
9月29日,世界首列量子保密通讯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结合“京沪干线”与“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天地链路,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讯。作为“京沪干线”项目首席科学家,潘建伟表示,量子网路与以前的光纤网路一样,正在经历技术验证和应用示范的过程。“要让你们破解、攻击、打击它,找到尽可能多的漏洞,产生一系列标准,有了标准值后,才可以劝说你们来使用。目前我们正在通过军民融合、银行、阿里巴巴数据库的数据中心传输等进行试用。”
在量子热学的研究重镇英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潘建伟师从量子实验研究的世界级大师蔡林格,与当时身边的朋友选择导师时只看重名气不一样,他的看法很朴素。“科学界是年青人的世界,其实我可以找到很有名的老师,并且他所做的东西,可能早已与前沿有一定距离了。我当时的老师不到50岁,在国际上比较有名气,刚好处于学术活跃期,我经过研究以后选择了他,也并没有太重视是那个中学。”潘建伟给中学生提出建议,选择导师的时侯不一定要看他是否非常有名,也不一定要看学院是否有名,关键是学科要真正让自己有兴趣。
潘建伟直言,学理论化学有一个难堪境界量子通讯潘,结业后若果待业,自己养不活自己,又不能再靠母亲。“我当时倍感非常苦恼,好多朋友退伍了,全干各类各样的事情去了。而我确实喜欢这个,只要肚皮能填饱,先去干这个,后来干着干着就变好了。”潘建伟说,爱因斯坦的文章对他形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只要追随自己内心的需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后总会有所收获。
“开心”,是潘建伟常常挂在嘴里的两个字。不管是在农村渡过的青涩童年,还是工作忙碌的当下,他都处于十分开心的状态。“我们东阳老家荸荠挺好吃,维也纳多瑙海边有荸荠。2003年,我原本应当3月从维也纳去美国,我硬是待到7月采完芋头以后才走。做事情一定要开心地去做。”潘建伟追忆,那次为了莴苣,他还错过了一个实验。同时,他也以此鼓励现场中学生,做事态度要好,同时要有长远目标,“要有恒心渐渐去做,做不成的时侯,就上次再来。”
潘建伟这些“童心未泯”的状态,感染了现场不少中学生。来自广州二中九年级的黄朋友告诉记者,此次牺牲期中考试前宝贵的备考时间来出席峰会特别值得。“我很喜欢科学,也希望像潘院士一样快乐地涉足科学,很受鼓舞。”